•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律師的天堂指南

    圖片:St. Genesius William Sun,一個嚴厲的人

    律師和法學生的現宿世糊口,已經有良多前輩和伴侶關心了。但律師的往生事實怎么樣,是一個今朝還沒怎么被涉足的范疇。今天,我就寫一篇小文,來探討一下律師可否、若何上天堂。

    律師在人類諸多職業傍邊,一貫不很受待見。是以,關于律師都要下地獄的傳說與笑話在列國文化中均層出不窮。試舉一例:

    “有一天,天堂和地獄之間的籬笆壞了。圣彼得跟撒旦籌議:‘你能不克不及把籬笆修一下?咱之前有個合同,你得按照合同來。’撒旦脖子一梗,答道:‘我就不修咋的?’圣彼得說:‘那我就去天主跟前告你’。撒旦笑曰:‘你告個屁!你小子何處可一個律師都沒有!’[1]”

    近似的笑話多了,列位律師伴侶們心中可能也略有不安:固然律師若進了天堂,則擺了然要掉業,但下地獄則顯然更讓人困擾,因為不僅可能要加班,律師費可能也收不上來。我作為一個律師,對此事即使半信半疑,也仍深表關切。幸運的是,顛末幾日潛心調研之后,我有一個好動靜分享給大師:至少在上帝教傳統中,律師并不必然下地獄

    這一論斷的本家兒要依據是上帝教的圣人圣女[2]。簡而言之,圣人圣女是曾經在人世和大伙兒一路糊口過,后來因為各類美德、善行、神跡而被教廷封圣的人。當作為圣人圣女有良多益處,好比:

    a. 教徒認為圣人圣女身后都在天堂上和耶穌一路糊口;
    b. 教徒認為圣人圣女可以代他們標的目的上帝、耶穌禱告;以及
    c. 一些教徒會供奉圣人圣女的遺物,包羅遺骸。
    

    現實上,上帝教中很有那么幾位圣人本身昔時就是律師,好比下文提到的圣托馬斯·莫爾(St. Thomas More)。是以,按照(a), 理論上來說,至少有一位律師在天堂而不在地獄里。Q.E.D.

    那你可能要問,我又不是托馬斯,他在天堂住著高興關我什么事?

    不要急。上帝教的一條主要教義是假如你好好禱告、多做善事,你仍是有可能上天堂的。按照這條教義,再加上(b), 理論上來講,假如你邀圣人圣女幫你祈禱的話,你不下地獄的可能性便大為增添。想想也很合理:究竟結果人家和耶穌住一路已經一千大幾百年,關系也鐵,你跟人家拉拉關系,事半功倍。

    所以,今天我就來給大師簡單介紹一下律師的幾位本家兒保圣人,供法學生和律師不時之需。湊巧的是,我之前還真拜謁過此中兩個圣人的教堂,是以便忝附上一些照片,供大師不雅摩把玩。


    I. 圣托馬斯·莫爾[3](St. Thomas More)

    圣托馬斯·莫爾(上帝教中譯多默·莫爾,下稱托馬斯)是倫敦一位律師的兒子。他在從牛津大學結業后做過律師,打了一些法令援助訟事,并是以廣受麻煩公眾好評。后來,他起頭從政,做過大法官訂定合同長,一度聲名煊赫、位極人臣;輔佐英王亨利八宿世叱咤英倫,風頭無兩。

    對中國伴侶們而言,他最被熟知的一點細小進獻就是在大明正德十一年(1516 年)寫就《烏托邦》一書。當然,他的進獻不止于此:和那時良多其他法學家一樣,他對神學也有異乎平常的樂趣。

    他的樂趣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烏托邦》面宿世僅一年后,馬丁·路德的《95 條論綱》便在歐陸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宗教鼎新的序幕。托馬斯天然也沒閑著:他隔著海峽和馬丁·路德睜開了激烈的罵戰。戰況極為激烈,有來有往,不時有粗鄙之語。大致脈絡如下附表格所示:

    這一切和后宿世網平易近之間的罵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然,細心的伴侶或許納悶前期活躍的亨利八宿世到后來干什么去了。謎底很簡單:亨利八宿世這個濃眉大眼的上帝教前護法反水了。其實托馬斯的命運在此時已根基注心猿意馬。接下來兩人之間的摩擦包羅:

    a. 1530 年,亨利八宿世威壓大師在給教宗克萊芒七宿世的一封信上簽字。 這封信的內容是請求教宗頒布發表亨利八宿世和其第一任王后凱瑟琳的婚姻無效。托馬斯拒絕簽字;

    b. 1531 年,亨利八宿世要求大師認可他在英格蘭上帝教會中的至尊地位。托馬斯拒絕認可;以及

    c. 1532 年,亨利八宿世威脅下的英格蘭本家兒教大會召開。托馬斯憤而辭去大法官職務。

    兩人的矛盾最終在 1533 年到了不成和諧的境界。那時,亨利八宿世為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進行加冕典禮,而托馬斯拒絕加入。隨后,托馬斯拒絕認可亨利八宿世第二任婚姻在屬靈上的有用性,并拒絕認可安妮的兒女有王位擔當權,盡管他贊成此次婚姻合適英格蘭根基法。他還幾回再三拒絕認可亨利八宿世作為英格蘭教會魁首的至尊地位。

    很快,托馬斯被誣告叛國。他進行了一場出色的自我辯護,但仍被判殊死刑。得知成果后,他重申了“只有教宗才能帶領教會”的信條,并于 1535 年被斬首。他的首級被掛在城門上示眾。據傳他殉國前曾頒布發表:“我忠于國王,但起首忠于天主”。

    他的尸身被埋在倫敦塔,不外他的頭被埋在了坎特伯雷的圣鄧斯坦(St. Dunstan)教堂。這種關羽一樣的待遇讓人扼腕。而亨利八宿世則在后來的歲月里牽頭創立了英國國教會,正式和上帝教割裂出去,而且作為英國國教大護法,連續娶了 6 任王后。

    我上個月剛巧去了坎特伯雷,有幸不雅覽了鄧堂和這里更有名的另一座教堂——坎特伯雷大本家兒教座堂。有趣的巧合是,坎堂最聞名的一處景不雅“圣托馬斯·貝克特被刺處”也和英格蘭教權 - 王權爭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后有空再聊。

    坎堂。杜克大學的教堂本家兒塔即是仿造這座堂的哈利鐘塔而成立的。
    鄧堂。這座教堂是用燧石搭建的,形制比力古樸。
    鄧堂的一個花窗,展示圣托馬斯·莫爾殉國的場景。他不只保佑律師,還保佑政治家。

    有趣的是,二五仔亨利八宿世創立的英國國教會在 1980 年也將托馬斯·莫爾封為圣人。托馬斯若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觸。相較而言,上帝教會在 1935 年方將托馬斯封圣,其實有些晚。而在宗教界外,連馬克思、恩格斯也因《烏托邦》而對托馬斯·莫爾持有總的來說比力正面的評價。一個律師能獲得這么多跨意識形態的贊譽,實屬罕有。

    我在參不雅鄧堂的時辰,還不知道圣托馬斯·莫爾是律師的本家兒保圣人,只是佩服他的勇氣和軸。此刻想來,這也許是每一個律師都或多或少需要的品質——但那時,我只感應一月的坎特伯雷鎮天陰得很。教堂里只有我一小我,燈也不亮。我轉圈尋托馬斯的頭而不得,成果翻到一個小冊子說他的頭已埋在地下,不開放對外界參不雅。往外走去,踏上鄧堂邊的一圈墳場。斑駁的青苔已生在歪歪的花崗巖石棺和十字架上。樹下的幾塊碑前,斜放著血紅的罌粟花。湊近一看,是一兵士兵們的墓。一算,他們已經陣亡一百年了。

    想對圣托馬斯·莫爾禱告的律師伴侶可以記住他的瞻禮日是 6 月 22 日。他的形象也比力好辨別,到時辰別拜錯:他一般穿戴大法官的袍子(常有毛領子),戴著大金鏈子。可能因為我是東海說神聊人的緣故,我對這形象很有好感。若是律師伴侶們想對他禱告的話,有良多禱詞可以對他說。我找到一個不錯的給大師分享一下:

    A Lawyer’s Prayer[4] Thomas More, counselor of law and statesman of integrity, merry martyr and most human of saints: Pray that, for the glory of God and in the pursuit of His justice, I may be trustworthy with confidences, keen in study, accurate in analysis, correct in conclusion, able in argument, loyal to clients, honest with all, courteous to adversaries, ever attentive to conscience. Sit with me at my desk and listen with me to my clients’ tales. Read with me in my library and stand always beside me so that today I shall not, to win a point, lose my soul. Pray that my family may find in me what yours found in you: friendship and courage, cheerfulness and charity, diligence in duties, counsel in adversity, patience in pain—their good servant, and God’s first. Amen.

    II. 羅馬的圣日納西(St. Genesius)

    圣日納西是一個很有趣的人物。關于他的記錄撲朔迷離,我們甚至不克不及確定此人是否真實存在過、是否和此外叫日納西的人其實是統一小我。按照傳說記錄,他可能當過法庭書記員[5],但本家兒如果一個德藝雙馨的演員。出于某種原因,他同時是文藝工作者、律師、小偷和癲癇病患者的本家兒保圣人——一個跨專業的復合人才。

    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可以用“真噴鼻”二字歸納綜合。那時是公元三宿世紀末,崇奉希臘多神教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正在大舉鎮壓基督教。一宿世雄本家兒戴克里先當然大白文藝陣線的主要性,于是他邀請 20 明年的圣日納西寫一個嘲諷基督徒的丑劇,以便在之后的文藝匯演上讓大師開高興。那時同樣信仰希臘多神教的圣日納西天然闡揚看齊意識,假裝插手基督教社團,把教會禮節摸了個底兒失落之后判斷退團[6],起頭靜心進行文藝創作。

    不久,戴克里先的文藝匯演如期起頭。貴賓滿座,不雅眾如潮。圣日納西親自上場飾演一個基督徒的腳色。此中有一個環節是“假裝受洗”——他籌算假裝被一個神父施以浸禮,來揭示基督教禮節的好笑。

    (其實這也不克不及怪他:請看下附截圖[7]傍邊的格魯吉亞教會浸禮,神父像薯條蘸番茄醬一樣把小孩蘸在圣水里,先蘸頭,再蘸腳,如是者三,六秒搞心猿意馬。對我們不雅眾來說,這簡直很搞笑,但小孩可能不這么感覺)

    小孩不感覺有任何工作好笑。現實上,這一天他可能都笑不出來了。

    成果,就在這個環節出了岔子。

    圣日納西在表演被洗前,俄然聲稱本身滿身難熬難過,感受有什么重物壓在他的身上。他的同事問他咋了,他說他想受洗。成果那個飾演基督教神父的同事過來假模假樣給他洗了一下,圣日納西便當即傳播鼓吹本身看到了天使,而且就地皈依基督教。

    戴克里先和全場不雅眾對圣日納西傳神的表演賜與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但隨后,他們驚奇地發現圣日納西竟然勸戴克里先也趕緊皈依——這不是演習!

    這天然很讓人尷尬。后來他受盡熬煎,仍不悔改,成果就被砍了頭。400 多年后的唐開元二十九年,教宗額我略三宿世將他封為圣人。

    按照我的猜測,戴克里先應該是被套路了。可能圣日納西在社團臥底的時辰就已經奧秘皈依基督教,然后借著文藝匯演的機遇來對戴克里先說“此次,我想做個大好人”。不管如何,這簡直很具有戲劇性。而戲劇性也是做律師必然會履歷的工具,不管它來自于客戶,法官,證監會,仍是同事。

    戴克里先至死也仇視基督教。二十來年后,他的繼任者君士坦丁大帝便皈依了基督教。戴克里先在克羅地亞的墓還在后來被改當作了一座上帝教堂,想必他不會很高興。

    戲劇與詩歌

    想祭奠圣日納西的伴侶可以記一下他的形象:他的手里拿著一對代表著戲劇的面具。玩過文明系列游戲的伴侶對這應該都很熟悉。他的瞻禮日是 8 月 25 日。禱詞我能搜到的都是以演員身份寫就的,大師自由闡揚就好。

    圣日納西的知名度其實并不很高,但在紐約的伴侶可以有空去看看他的神龕。這個處所很是好找,就在百老匯 - 時代廣場四周的圣瑪拉基亞(St. Malachy,其實我感覺翻譯當作麻辣雞也當作)教堂里面。這里演員浩繁,四周也有良多大律所,同時小偷和癲癇病人也頗有一些,是以他在這里也算鎮守一方。

    巧合的是,這圣麻辣雞教堂就在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劇院對面,而這個劇院一向上演的音樂劇剛巧是南邊公園那兩位很“瀆神”的本家兒創寫的《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這部概況上很“瀆神”的劇。這可能也算老天的一個打趣。

    我前幾日也拜訪了這個教堂,拍了幾張照片。說真話,其實就是一張像,沒有此外。我看介紹說圣麻辣雞教堂下面有個圣日納西禮拜堂,但我那時走得急,沒找到具體在哪,但愿今后有機遇常來。這個教堂自己也很有汗青——魯道夫·瓦倫蒂諾(Rudolf Valentino)的葬禮在這里進行,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在這里成婚。今后有機遇再聊。

    圣日納西的像,不外他和其他圣人掛在一路,得經由過程標記性的面具找
    教堂內飾也不錯,比力精美,在紐約中城也算鬧中取靜的一處勝地。

    III. 特魯吉耶的圣伊華(St. Ives/Yves/Ivo/Yvo)

    不是所有的律師本家兒保圣人都要被砍頭的,好比圣伊華。我對法國文化領會甚少,不外 Ives/Yves 似乎簡直是一個比力常見的法國男名——YSL 的設計師伊夫·圣羅蘭和這位圣人其實是一個名字。我想,對大陸法系國度的律師來說,圣伊華可能是更有親熱感的一位圣人——究竟結果圣伊華學的工具也算今世大陸法系的祖宗。

    1253 年,圣伊華出生在布列塔尼。那一年是南宋寶佑元年,蒙古滅了大理國,西征戎行飲馬巴格達和開羅。不外在亞歐大陸另一頭的布列塔尼,一切看起來還沒那么糟糕。

    伊華也算是田主家的兒子。他當作年后在巴黎大學和奧爾良進修過平易近法和教會法,回到布列塔尼后,在雷恩任教會法官[8],據稱清正廉正,洞燭奸邪。

    他也做過律師,成立過法令援助社團來幫忙孤兒寡母打訟事,勝率也不錯,獲得了“貧民的辯護者”的頭銜。他打過的一個比力有代表性的訟事是一個貨色保管合同膠葛,叫“圖爾的孀婦”(the Widow of Tours),還挺有意思的。

    他還做過仲裁和調整,成立過病院。[9]他聲譽很好。好到什么水平呢?據傳他的墓內寫著:

    “圣伊華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對人們而言
    這是一件很奇奧的事。”
    

    可見在那個時代,大師都已經默認律師不是什么大好人了。

    有樂趣祭奠圣伊華的伴侶們可以領會一下:他是律師、遭遺棄兒童和整個布列塔尼地域的本家兒保圣人。他的瞻禮日是 5 月 19 日,形象一般是右手拿著荷包,代表著他給貧民的捐贈,左手一卷紙,代表他作為法官的身份。他有時辰也會站 / 坐在富人和貧民的中心,形當作一個不盡近似于人大校徽的站位。羅馬的圣伊華聰明教堂(Sant'Ivo alla Sapienza)和布列塔尼圣依華教堂(Sant'Ivo dei Bretoni)都是獻給他的。

    可惜我在羅馬的時辰并沒去過圣伊華聰明教堂,只恍惚記得它屋頂的尖尖很有特色。想去的伴侶可以定位到 Corso del Rinascimento, 4,其實它就在萬神殿和貝尼尼設計的摩爾人噴泉旁邊。我也沒去過法國,所以沒有照片看。

    這是他的頭骨,在布列塔尼。
    埋他的教堂還有這種木雕,可謂朝氣勃勃。

    埋他的教堂還有這種木雕,可謂朝氣勃勃。


    當然,這些并不是所有的律師本家兒保圣人。這篇文章也只是一個簡單的介紹,并不是法令或神學定見。我想大師都大白,若是日常平凡多做功德、經常悔悟,不消求神拜佛也能獲得心里平和平靜;否則的話,指望幾句禱詞、一點奉獻就能讓本身心安理得,也太自欺欺人了。別說天主、圣人饒不饒得了,就連律協都看不外眼。


    [1]

    [2]當然近似的傳統在其他宗教傍邊也普遍存在,好比東正教里有圣愚、伊斯蘭教蘇菲派有拱海說神聊,有樂趣的伴侶可以進一步研究一下。

    [3]

    [4]

    [5]若是他真實存在,并和阿爾勒的圣日納西是統一小我的話。

    [6]有的信源對此有爭議。見

    [7]

    [8]

    [9]

    圖片來歷:維基百科和上述引用的網站。

    不消 Bluebook 真的太爽了!

    • 發表于 2019-03-02 19:43
    • 閱讀 ( 95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