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海外身份很復雜
大頭、小身體、大耳朵、圓眼睛、圓臉,這只自然萌屬性的孫悟空不僅帶著群猴“打家劫舍”,甚至交了小龍女做女伴侶,這是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畫筆下的孫悟空。

緊箍圈釀成了頭盔,金箍棒被雙節棍取代,筋斗云演化當作滑板,韓國動畫《幻想孫悟空》中的第一本家兒角孫悟空,已然釀成了戴著護手和護膝的“嘻哈少年”。
到了另一位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作品《七龍珠》中,孫悟空則變身長著山公從頭至尾巴的人,“它”還不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而是來自外星球。
而在美國電視劇《荒漠》(Into the Badlands)中,孫悟空索性褪去了“猴”屬性,甚至連名字都改了,人們只能從故事線索和男本家兒角“Sunny”不凡的身手上,才得以一窺孫悟空和《西紀行》的印跡。
……
強龍難壓地頭蛇,見妖殺妖,遇佛殺佛的孫悟空,漂泊海外,竟然被漫畫家、影視編劇各類改編,慘不忍睹——你可曾想象,孫悟空竟然釀成了吸血鬼獵人?
“取經”《西紀行》,工具各分歧
一起頭,中國仍是宿世界超等大國,外國人還不敢對孫悟空糊弄。
早在日本飛鳥期間(唐貞不雅年間),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就已經傳到了東洋之國。而1758年(清乾隆年間),日本小說家西田維更是著手將百回本《西紀行》翻譯為日文。
“在日本人的印象里,孫悟空是一個本事很高,固然調皮可是善良的形象。此外,它勇于承擔責任,意志果斷。這些特質,都為日本傳統文化推崇和賞識。”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熊淑娥闡發道,孫悟空師徒四人一路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也與日本文化中“集體精力”比力契合,是以,作為進口貨,《西紀行》故事和孫悟空在日本的人氣很是高。
孫悟空進入朝鮮半島的時候,并不比日本晚幾多。
在高麗王朝末期,《西紀行平話》的介紹就已經傳播開來,到朝鮮李氏王朝,漢語講義《樸通事諺解》中,還刊文專門介紹孫悟空的英雄事跡:“十萬八千里途程,恰是瘦禽也飛不到,壯馬也實勞蹄,這般遠地步里,經幾多風寒暑濕,受幾多日炙風吹,過幾多惡山險水難路,見幾多怪物妖精侵他,撞幾多猛虎毒蟲心猿意馬害,逢幾多惡物刁蹶。”
而直到19宿世紀晚期,《西紀行》的故事才傳入東南亞和歐美國度。
在學界,有人認為,孫悟空是跟著廣東、福建移平易近入籍東南亞諸國的。在以《西紀行》故事為底本的潮劇——用潮州方言演唱的處所戲曲中,孫悟空往往被視作危難時可以供給庇佑的神靈。是以,當信眾們來到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國,這種崇奉同樣被帶了曩昔。而作為呵護神的“列傳”,《西紀行》在東南亞也獲得了比力周全的引進。
去往西方之路最艱難。直到1942年,美國人亞瑟·韋利才將這個故事翻譯當作《Monkey》,把孫悟空介紹給英語宿世界的讀者。韋利的譯本之后,西方列國的《西紀行》譯作,均以“猴”或“猴王”為題:好比喬吉特·博納與瑪麗亞·尼爾斯的德文百回選譯本《山公取經記》;塔杜什·茲比科斯基的波蘭文譯本書《山公造反》;捷克百回選譯本書《猴王》……這無疑與西方文化傳統有關:這只神通泛博、智勇雙全的山公,很輕易獲得小我英雄本家兒義的讀解,在西方能激起強烈的共識。
從“毛臉雷公嘴”到“萌貨”
故事翻譯得差不多了,外國人起頭打改編的注重。文學上,他們幾多還尊敬原著,一旦涉及到漫畫和影視作品,不得不說,下手真狠。
1952年至1958年間,手冢治蟲創作的《我的孫悟空》起頭在日本《漫畫王》雜志上連載,他畫筆下的孫悟空看來更像一個無邪稚氣的小孩——難怪妖精一向想吃了他。
時價上宿世紀五六十年月,因為那時漫畫本家兒要在小吃店發賣,讀者群以兒童居多,再加上日本漫畫人在這一期間受到的中國萬氏兄弟動畫氣概,以及美國迪斯尼動畫氣概的影響,為了切近兒童讀者的愛好,就將孫悟空春秋降低,使之“可愛化”,如杉浦茂的《少年西紀行》中,孫悟空也是一個頭大身體小的“萌貨”。
這大要是最早賣萌的孫悟空系列。與日底細似,馬來西亞莊銀吉的作品《西紀行》中,孫悟空也被創作當作頭大身小,眼睛比例夸張的二頭身山公造型。而越南版電視劇《西紀行》中孫悟空的飾演者,索性就是一個小男孩。
韓國人走得更遠。首爾漫畫出書社1989年出書了《Mr.孫》,孫悟空變身滑板少年,緊箍圈釀成了平安帽,兵器不再是金箍棒,而是雙節棍,腳下的筋斗云也由飛翔滑板取代。1990年,《Mr.孫》由韓國廣播電視臺(KBS)改編為動畫《幻想西紀行》播出。漫畫和動畫的一時風靡,還帶動了滑板銷量的大增,良多少年拿著漫畫書前來采辦。
韓國漫畫家高羽榮所畫的《西紀行》里,孫悟空所駕的筋斗云可就變為最高速噴氣式飛機,他還會在與沙僧人打罵時,居心用goddamn、son of bitch等互罵,吃飯時,筷子也不見了,需要利用刀叉的西餐當作為本家兒流。
歐化最徹底的當然仍是在美國。呈現于上宿世紀70年月的《超時空猴王》,是已知最早的孫悟空本家兒題美國漫畫,其情節帶有稠密的美國超等英雄色彩,漫畫中的博士提取了遺跡中殘留的孫悟空DNA,將其移植到一只山公身上,再配以高科技的兵器裝備,再造了新時代的孫悟空。在這部漫畫中,孫悟空算是來自中國,豬八戒和沙僧人的響應腳色來自日本,博士和他的女兒來自美國,一幅美國影視劇中常見的,各類族人平易近大連合萬歲的協調氣象。
八戒要搶戲?
1984年,日本漫畫家鳥山明起頭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漫畫《龍珠》。和那時很多連載時紅遍全國,完結后敏捷退熱的作品分歧,《龍珠》的熱度在1995年完結后仍然一向在全球延續下去,直至當下。
在鳥山明畫筆下,悟空已經算是人類,僅有一條山公從頭至尾巴還與“孫悟空”有關。與其他作品中大多保留孫悟空“從石頭里蹦出來”的身世分歧的是,《龍珠》里的悟空倒是出生在貝吉塔行星的賽亞人,只有在月圓諦視著月亮時,才會釀成巨猿。
“日本文化有個特征,長于進行接收再締造。在這里,可以稱之為和魂漢才。”熊淑娥闡發道。漫畫家們逐漸從以西紀行故事整體運用材料,改變為只提取緊箍圈、金箍棒等細節的特征,融合進他們本身固有的精力宿世界里,由此締造出新孫悟空的形象。
《龍珠》只是在前面很短的一部門章節中有《西紀行》故事的影子,后面則完全當作為原創的輕科幻肉搏漫畫。不外,這并不故障《龍珠》被視作迄今為止影響最大、最深遠的《西紀行》改編漫畫之一。
這種模式,也起頭為其他漫畫家效仿。
從1990年月起頭,魔幻、愛情、科幻、汗青、搞笑、情色……在日本漫畫的各個角落,都可以找到“孫悟空”的身影。它時而被刻畫當作一個在太空中戰斗的機械人小男孩,或者被設計當作性感表露的女性形象,僅僅是他們手中的兵器,或是服飾斑紋與孫悟空有著一點聯系。
美國漫畫也有一部作品與之相似。《Vampi VS Xin》(《游仙記》)里的孫悟空,就被包裝當作一個頗有美國西部牛仔氣概的粗獷絡腮胡大叔,故事場景也是典型的西部村子,這是一個以孫悟空為名義上本家兒角,內在則是獵殺吸血鬼的故事。
2015年11月,美國電視劇《荒漠》在AMC電視臺開播。由吳彥祖扮演的“孫悟空”索性褪去了“猴”屬性,甚至連名字都改了,人們只能從故事線索“護送身負重任的少年尋找神仙世界”,以及男本家兒角“Sunny”不凡的身手上,隱約看到孫悟空的影子。
然而,游歷海外二百多年,孫悟空最大的形象危機并不是臉孔變得越來越恍惚,而是地位起頭受到挑戰。
2008年起頭,漫畫家張健伊與法國戴樂古出書社合作,出書了一套《西紀行》漫畫。他負責漫畫,一個熟讀《西紀行》的法國作家負責劇本。“他把《西紀行》開首的一些宗教論述去失落,專注于腳色和故事。”張健伊說,經由過程此次改編,他和法國合作者都“但愿可以或許標的目的法國的讀者呈現,孫悟空為什么厲害。”
在漫畫行業,簽售漫畫書的“端方”是在扉頁“畫一個讀者喜好的畫”。張健伊籌辦好了,迎上一位又一位讀者,可他們卻并不喜好孫悟空,“經常讓我畫豬八戒,甚至是此中的魔鬼,還問我,為什么這個腳色那么酷,卻不克不及讓他當本家兒角?”
(羅思柳薦自《看全國》)
責編:我不是雨果
作者:林亞墨
來歷:《今日文摘》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