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年10月1日起頭,伊拉克就爆發了以首都巴格達為中間的大規模暴力抗議請愿勾當。據報道,迄今以有包羅差人在內的快要兩萬人受傷,五百人滅亡。今朝抗議請愿還在持續。
和法國的“黃背心”一樣,伊拉克的抗議請愿也是公眾在收集上彼此聯系,自覺地走上陌頭,他們沒有一個同一的帶領,也沒有一個代表他們的講話人。
分歧的是,比擬于法國人只是被糊口瑣事擊潰,伊拉克上街的大部門人,是真的走投無路了。
持續進級的抗議
此刻的伊拉克有58%的生齒是24歲以下的青年人,然而此中大約有30%是掉業者。這些人最初走上陌頭時的訴求很簡單——要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2017年伊拉克及其本家兒要鄰國掉業率比力
也就比敘利亞好一點了▼
本年9月25日,就有一群擁有高學歷的年青人在巴格達總理辦公室進行請愿,要求獲得工作機遇。這些年青人都受過高檔教育,有些人甚至有碩士、博士學位,但他們在國內卻找不到一份正常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暗示,哪怕是潔凈工也未嘗不克不及接管。
巴格達這市容確實需要清算下,不外優先度還不敷
況且當局也未必雇得起那么多潔凈工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Focus and Blur)▼
然而這場請愿仍是遭到了平安軍隊的鎮壓,請愿者被拘系,在鎮壓過程中良多人被毆打至休克。
當局對常識分子和配偶女的暴力鎮壓激發了通俗公眾的憤慨,尤其是同樣掉業或者找不到工作的年青人,他們對被鎮壓的請愿者感同身受。
文人找工作難啊,可能還不如插手平易近兵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ng. Bilal Izaddin)▼
當然伊拉克當局也并非完全沒有想過法子。和良多后發現代國度在教育超前成長時采納的策略一樣,因為沒有財產根本而無法供給足量高端崗亭的伊拉克,采用了擴編公事員的體例解決年青人就業。
按照宿世界銀行的數據,伊拉克近年來締造的5個就業崗亭中,有4個在公共部分。
人生如斯艱難,至于選誰上臺
當然是選能給我工作的那小我
但承諾是一回事兒,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兒
(2015年大選時代,伊拉克-基爾庫克陌頭)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erkan senturk)▼
但公共部分締造崗亭的能力究竟結果有限,并且公事員步隊的快速擴張,必然陪伴著高稅率和敗北,而這對平易近間經濟又會造當作撲滅性的沖擊。在加上政治的動蕩和IS的影響,伊拉克平易近營部分能供給的高端就業崗亭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量年青人仍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比擬美軍閃電摧毀薩達姆政權并持久駐軍
2014–2017的持久戰爭具有同樣的粉碎性
不外這一國內戰爭很大原因也在于薩達姆政權被摧毀▼
而伊拉克總理邁赫迪頒布發表撤職什葉派軍官薩阿迪,則當作為了引爆群眾情感的導火索。
薩阿迪是伊拉克反恐軍隊副司令,被認為是匹敵ISIS的英雄。邁赫迪這一行為,有些人認為是受到美國方面的壓力,以防止伊朗的滲入。另一部門人則認為是薩阿迪不肯意和親伊朗勢力隨波逐流而遭到的報復。而不管是伊朗仍是美國,都是伊拉克年青人仇視的對象。
大師都是棋手,而伊拉克是棋盤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irill_makarov)▼
10月1日,以年青報酬本家兒力的伊拉克人經由過程社交媒體和口耳相傳,自覺的走上陌頭,抗議自美國為首的聯軍推翻薩達姆·侯賽因以來,伊拉克長達十六年的敗北、高掉業率和社會公共辦事的缺掉。
并且工作一發不成收拾
從十月起頭斷斷續續持續到此刻
(十一月初的請愿游行)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ng. Bilal Izaddin)▼
伊拉克國度平安軍隊對此的回應是,利用催淚瓦斯、橡皮槍彈。在發現這些辦法阻止不了這些人的時辰,3號他們利用了實彈,并用巡邏車撞標的目的請愿人群,造當作多量請愿者傷亡。
成果生怕是人越打越多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ng. Bilal Izaddin)▼
然而他們之中的良多人本就一無所有,懷有亡命徒的心態,再加上伊拉克戰后兵器泛濫,導致兩邊彼此進犯和報復規模慢慢擴大,傷亡數字也在逐漸上升。到10月7號,就已經造當作105人滅亡,6000多人受傷,可見其暴力和紊亂的水平。
迫于壓力,伊拉克國平易近議會于12月1日在出格會議上投票核準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告退。同時,此次抗議勾當也已當作為自薩達姆倒臺以來伊拉克規模最大的抗議事務。
真人山人海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ng. Bilal Izaddin)▼
除了有活干,還要有水喝
伊拉克抗議者們提出的另一個標語,則是“有水喝”。
這是一個不克不及再低的要求,在伊拉克卻可能是一種豪侈。
從私家清水廠買水其實不是個長久的事
況且還沒錢沒工作
(圖片來自:hrw.org)▼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竣事,姑且當局上臺以來,伊拉克國內就進入了戰后恢復期間。戰爭時代美軍摧毀了伊拉克境內絕大部門根本舉措措施,這對于天然情況本就糟糕的伊拉克來說,無疑是沒頂之災。
曾經的石油富國
(戰后的伊拉克街道 圖片來自:Wikipedia@Joey Buccino)▼
時至今日,伊拉克的根本舉措措施仍是沒有恢復到戰前的程度,與平易近生互相關注的電力、供水等辦事依舊尚未完全供給上。
糊口程度的低下導致了公眾對新當局的掉望。而美國引入的平易近本家兒選舉軌制,在國度認同感本就比力虧弱的伊拉克又引入了煽惑群眾、塑造對立等政治弄法,加劇了這個一向以來受平易近族、宗教等復雜問題困擾的國度的矛盾與割裂。
豪侈的平易近本家兒,這里未必用得起
(伊拉克選舉海報,圖片來自:Wikipedia@Levi Clancy)▼
2011年,因不滿高掉業率和水電欠缺等問題,伊拉克公眾在南部瓦希特省首府庫特進行抗議;2015年,數百名伊拉克人在南部城市納西里進行游行請愿勾當,抗議當局無能,國內辦事機能不竭退化。
諸如斯類的游行抗議不乏其人。幾年前的抗議當局勾當還連結著和平的空氣,履歷了戰火的伊拉克人并不想再次陷入到暴力沖突傍邊。
然而戰后當作長起來的新一代伊拉克人并沒有機遇吸收這個教訓。(伊拉克戰爭是2003年,到此刻已經16年了)
比起掉業來說,更嚴重的問題是水污染。
未經處置的污水流經巴士拉市中間的一條街道
接下來會流入阿拉伯河
(圖片來自:hrw.org)▼
2018年9月巴士拉省發生嚴重的飲用水污染事務,造當作1.7萬人染病,數千人送醫。在本年大規模抗議事務發生的前一段時候,又呈現了幼發拉底河下流水污染,數千人送醫的事務。
位于幼發拉底河下流(阿拉伯河)沿岸的巴士拉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美國在倒薩達姆戰爭中對水處置舉措措施的粉碎,生怕要對此負本家兒要的責任。
1990年伊拉克和鄰國科威特爆發戰爭,美國敏捷步履,派出飛機對伊拉克進行轟炸。轟炸方針除了軍事舉措措施,還有石油開采舉措措施以及自來水廠、污水處置場等水務舉措措施,試圖以此減弱伊拉克軍的戰斗意志。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演示了一遍現代高科技戰爭的打法
若何敏捷癱瘓一個中東軍事強國...
全宿世界都看呆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Jeff Dahl)▼
而在后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小布什當局也擔當了其父的對伊軍事政策,針對伊拉克供水供電等舉措措施進行粉碎,以加劇其國內的矛盾,敏捷崩潰伊拉克的抵擋。
因為飲用水舉措措施損壞,曾經滋養了新月沃地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變得無法利用,伊拉克國內還爆發了霍亂。
因為水源根基靠兩條河,而根本舉措措施又很緊缺
水廠往往就是一個城市的生命線▼
不僅如斯,美國軍方還認可在海灣戰爭中利用了貧鈾彈。貧鈾彈爆炸后發生的細微顆粒將會持久粉碎生態情況,導致受污染地域腫瘤、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增添,還會引起造血障礙、生育能力下降、發展發育遲緩等病癥,也是一種特別的污染源。
伊拉克巴士拉地域每千人先天畸形人數積年轉變
2000年時的數據已經是前邊良多年之和了
(數據來自@Wikipedia)▼
那些沒有履歷過薩達姆時代的年青人難以理解,為什么汗青書上的伊拉克人曾經那么富有,現在本身卻活得如斯卑微。
后薩達姆時代的悲歌
在伊拉克3800萬生齒中,阿拉伯人約占78%,庫爾德人約占15%,根基聚居在伊拉克海說神聊部地域,其余為土庫曼族、亞美尼亞族(崇奉基督教)等。從宗教來看,什葉派生齒約占60%,殘剩是占少數的遜尼派,但兩者相差并不大。
所以無論從什么角度看,伊拉克都沒有一個占絕對優勢的群體。
內部難以決出高下,外部壓力就顯得比力關頭了。
什葉派在東,脫不開伊朗人的影響
庫爾德在海說神聊,脫不開土耳其、伊朗庫區的影響
遜尼派在西,脫不開其他阿拉伯國度的影響
要均衡好三方,難▼
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一向在積極標的目的伊拉克滲入,撐持伊拉克什葉派勢力,以實現其“什葉派之弧”的計謀,沖破西方的封鎖,晉升伊朗在中東地域的影響力,把握波斯灣石油命脈。
位于波斯灣巴士拉的伊拉克石油平臺
但真正節制這里的是美軍
(圖片來自:Wikipedia@Nathan Schaeffer)▼
而那時執掌伊拉克大權的是遜尼派帶領人薩達姆。因為平易近意根基盤較小,薩達姆在伊拉克持久采納兩手抓的體例以鞏固政權。一方面他塑造國度認同,弱化群體認同;另一方面則是對受伊朗攙扶的什葉派進行鎮壓。這才維持了伊拉克和伊朗之間懦弱的地緣均衡。
1970年,薩達姆簽訂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協定
現在薩達姆倒臺身故
伊拉克國內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三方并立
仿佛又回到了問題的起點
(圖片來自wikipedia)▼
兩伊戰爭是兩邊試圖打破均衡,重塑己方優勢的測驗考試。但戰爭漫長而慘烈,且成果難分輸贏,戰后固然兩邊都傳播鼓吹是本身取得了勝利,兩國對地域的現實節制力卻沒有太多轉變,國力卻大為受損。
持續八年的戰爭,死了太多太多人
(圖片來自:wikipedia@DAVID HOLTfrom London, England)▼
從這個方面來說,美國幫了伊朗一個天大的忙。
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導致伊拉克遜尼派政治影響力銳減。引入議會軌制和平易近本家兒選舉也為什葉派節制政權供給了絕佳機遇,究竟結果任何全國為公的說辭都敵不外親身好處。對紊亂國度的平易近選當局來說,獲取公眾選票最有用的體例,就是打族群政治牌。庫爾德人投給庫爾德人,什葉派投給什葉派,這是政客們最正常的號召體例。
在遜尼派城市胡賽巴的人們列隊投票
撐持的當然是遜尼派啦
(圖片來自:Wikipedia)▼
于是,在兩伊戰爭中打個五五開的伊朗伊拉克兩強似乎分出了高下:伊朗仍然是一個同一而強硬的國度,伊拉克卻釀成了一盤散沙。
美國方面臨此做出的反制辦法是,依靠其媒體的力量,煽惑伊拉克平易近間的反伊朗情感,讓部門伊拉克公眾認為伊朗干與伊拉克選舉、內政交際和經濟支柱財產,是造當作伊拉克一切問題的根源。
伊朗也是很習慣美國的做法了
也仍然在制裁中硬頂住
(圖片來自:Wikipedia)▼
經由過程塑造外敵同一內部矛盾確實是常用的政治手法,但美國自覺得高超的辦法卻在伊拉克遭遇了滑鐵盧。
牽扯過多國外好處的內部政治博弈,讓伊拉克公眾對當局極端掉望。在2018年議會選舉中,公眾投票率約為44%,與此前60%的投票率形當作光鮮對比。這在一個國平易近大大都是年青人的平易近本家兒國度是龐大的挫折,同時意味著即使有人在選舉場上正當執掌大權,也未必是真正獲得了平易近意的撐持。
比力一下部門黨派的撐持區域
和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分布高度相關
(后面兩個KDP/PUK皆為庫爾德黨派)
(圖片來自:Wikipedia-2018 Iraqi parliamentary election)▼
更況且,2018年選舉還發生了選票倉庫大火的神秘事務,本相釀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也給伊拉克當局的諾言造當作了難以磨滅的惡劣影響。
伊拉克年青人日益感覺,他們的悲涼際遇是這個敗北暗中的傀儡當局造當作的。而履歷過薩達姆時代的上了年數的伊拉克人,有些卻起頭紀念薩達姆。
他不是個好選擇,但打垮他也未必會有好成果
(圖片來自:wikipedia@US Army photo)▼
法新社在伊拉克的采訪顯示,大大都人紀念薩達姆期間對貧民的食物補助和充沛的水電供給。還有良多人暗示,薩達姆期間的伊拉克并沒有門戶之見,沒有人在乎您是什葉派仍是遜尼派,可是此刻,熟悉一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您的原籍是哪里,因為這樣可以猜測一小我的平易近族與教派。
其實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否則就不會有如斯多伊拉克人在他統治時代拼命發出否決聲音。公眾所謂紀念薩達姆,仍是因為當下的際遇其實讓他們太悲哀了。
伊拉克薩達姆掌權期間的絞刑
最后他本人也是受絞刑而死
(圖片來自:Wikipedia)▼
在國外勢力千頭萬緒,國內根本舉措措施虧弱的布景下,伊拉克的形勢在短期內難以改善。除非真有神跡降臨人世,不然伊拉克人依然難以看到但愿。
*本文內容為作者供給,不代表地球常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erkan senturk
EN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