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動物界戰神,良多人可能會想到多次殺死大巖蟒、敢與獅子叫板的"平頭哥"蜜獾。其實,與平頭哥、黃鼠狼同屬鼬科的這個遠親,糊口在海說神聊美洲的漁貂,才是真正的戰神。緬因州內陸魚類和野活潑物辦理局的研究人員Scottr R. McLellan等在該州海說神聊部進行了12年的研究,發現小小的漁貂居然能捕殺比自身大一倍的貓科動物加拿大猞猁。2017年9月,這項研究在《野活潑物庇護辦理雜志》上頒發。以下內容可能令大都讀者大跌眼鏡,但全數忠厚于研究論文原文。
1999-2011年,動物學家捕獲了187只加拿大猞猁(83雌104雄),發現雄猞猁平均體重為11.3千克(8.2-15.0千克,n=101),雌猞猁平均為9.0千克(7.0-10.5千克,n=58)。研究者記實下了65只猞猁的滅亡,確定18只被其他掠食者捕食,17只死于饑餓,17只死于未知原因,12只死于報酬原因,1只死于甲亢。
18只死于其他掠食者之手的加拿大猞猁,漁貂捕殺了14只(9雌5雄),還有兩只雌性疑似被漁貂捕殺,別的兩只的兇手不明。這成果是令人驚奇的,緬因州的漁貂固然可能是全宿世界最大的漁貂,但平均體重也只有4.6千克(n=20)。
研究者測量了被殺死的加拿大猞猁身上的咬傷,并對照緬因海說神聊部各類食肉動物的犬齒間距。因為短從頭至尾貓無法順應深雪,在緬因州海說神聊部很是稀少,而美洲黑熊冬天要蟄伏,是以起首解除這兩種。這樣,潛在的兇手就限制在郊狼、漁貂和同類之中了。經對照,這些咬傷都合適漁貂的特征。值得注重的是L8和L38兩只遇害的當作年雌猞猁,經查抄傷口顯示,兇手犬齒間距可跨越20毫米,無疑是大個別雄漁貂。
漁貂殺死的14只猞猁中有13只都是當作年個別,已經成立了本身的家域(指動物的勾當規模,或稱為領地),并且體重和骨髓闡發顯示,這些個別身體狀況都是健康或一般(營養不良)。
漁貂殺死的當作年雌猞猁L36整尸重7.9千克,在正常雌獸體重規模內。而六具殘尸平均重5.4千克,接近死于饑餓的猞猁整尸身重(5.9千克),申明這些遇害者生前體況不算差。
大都兇殺事務發生在冬天,雪地上的萍蹤和其他陳跡使研究者得以還原事務全過程。12個兇殺事務中,有10個發生時猞猁正在臥跡上歇息,有兩只雄猞猁(L156和L157)被漁貂追逐并殺死。這些事務中現場都只有漁貂的萍蹤;有7次漁貂拖拽了猞猁尸身并藏了起來。拖拽陳跡長達1至201米,上面常伴有鮮紅色血跡。漁貂的藏尸地址包羅樹洞、倒木、密林或雪堆中。四周凡是有大量的漁貂糞便,以及漁貂走標的目的和分開尸身的腳印。研究者不雅察到洞里的漁貂身邊有一具雌猞猁尸身(L44),還有兩次發現死猞猁嘴里有深棕色的針毛,疑似漁貂毛(L114和L174,前者為雄獸)。最值得注重的是,尸身四周沒有其他任何掠食動物的萍蹤和陳跡。下圖為18只被其他食肉動物殺戮的加拿大猞猁的尸檢環境。
研究地域只有12%屬于當作熟針葉樹,但大部門漁貂殺加拿大猞猁事務(12起)都發生在當作熟針葉林中。這些叢林林冠高度為12.3-18.3米,林冠郁閉率在25%至50%之間。此外,有只猞猁在再生針葉林中被漁貂殺死,還有只猞猁在當作熟落葉林中被殺死。四起無法確定捕食者種類的兇殺事務,也都發生在當作熟針葉林中。
這是第一份記實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研究。之后,研究者在明尼蘇達也發現了兩起疑似漁貂殺死加拿大猞猁的事務。曩昔也有此類軼事記實。
緬因州海說神聊部位于加拿大猞猁分布南限,這里的猞猁一向沒有被充實研究,這也詮釋了之前為什么沒有被漁貂捕殺的報道。此外,近幾十年緬因州的叢林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這影響了漁貂的品貌、空間操縱和與加拿大猞猁的互動。上宿世紀80年月,為防治病蟲害,人們把340萬公頃的叢林全數砍光,90年月末起頭從頭蒔植云杉和冷杉,這為雪靴兔供給了很是抱負的生境。緬因海說神聊部從頭蒔植的針葉林中雪靴兔數目很是豐碩,這有利于加拿大猞猁,同時也有利于漁貂,使得兩個物種在該地域的重疊加劇了。盡管漁貂被認為是泛化捕食者,但也會受益于某一特定獵物雪靴兔數目的增加。雪深被認為是漁貂分布的限制性身分,但在緬因海說神聊部,因雪靴兔豐碩,該身分的限建造用被減弱了。
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大都(12起,86%)發生在當作熟針葉林中,凡是是下雪季候。相反,餓死的則沒有這個紀律。值得注重的是,當作熟針葉林只占研究區域的12%。當作熟針葉林多呈現在沿河地域,能為猞猁供給歇息場合,尤其是鄙人雪天打獵效率低下的時辰。因為當作熟針葉林也為漁貂供給了隱藏和歇息場合,猞猁操縱這種生境增添了其與漁貂遭遇的可能性,輕易被后者捕殺。
此外,在寒冬季候,漁貂的勾當受到深而松軟的積雪的限制。而這些加拿大猞猁大都(12起,86%)是在1-3月被殺的,此時積雪最深。漁貂來到當作熟針葉林可能是為了尋找淺一些的積雪,這增大了其與加拿大猞猁遭遇的可能性。R. D. Weir也提到,在不列顛哥倫比亞,一只漁貂鄙人雪天殺了一只加拿大猞猁。
Powell曾不雅察漁貂捕獵,當獵物吃驚從藏身之所跑出來,漁貂有時會在雪地中追趕,只有在能快速追上的時辰才能當作功捕殺。動物學家認為,雪為漁貂暗藏供給了保護,使它們得以當作功狙擊正在歇息的加拿大猞猁。在猞猁遇害現場很少發現掙扎陳跡,申明這些猞猁是被狙擊后一擊殺死的。本次研究不雅察到的漁貂捕獵行為與Powell相似,漁貂咬后頸或頭殺死獵物,然后把獵物藏在洞里,還經常在獵物邊上睡覺。
緬因州海說神聊部的嚴冬也促使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冬季對大都食肉動物來說都是食物欠缺季候,在海說神聊方尤為嚴重,因為良多潛在獵物蟄伏或營雪下糊口。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14個案例有12個發生在冬天,別的兩個別離發生在晚秋和初春。并且,跟著2006年今后雪靴兔下降了一半(從每公頃兩只下降到一只),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更頻仍了。之前有研究已說明了當雪靴兔密度低時,漁貂會更多捕食替代性獵物,而食用大獵物如豪豬、鹿尸等,消化接收效率更高。在緬因海說神聊部,加拿大猞猁就當作為漁貂最經濟的獵物,出格是在冬天覓食機遇少、雪靴兔密度低環境下。
之前學者假設漁貂本家兒要捕殺年幼、流離或身體狀況差的加拿大猞猁。然而,此次研究中幾乎所有被殺的加拿大猞猁都是已經成立家域的假寓個別,只有一只與母親一路遇害的8月齡小猞猁破例。股骨骨髓查抄也證實了,這些猞猁在遇害時都是健康個別,即使在雪靴兔密度很低的2007-2011年。
研究表白,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不成能是一兩只"猞猁殺手"的特別技術,也不是斷根病弱個別的成果。相反,加拿大猞猁被殺事務跨越了整個研究時代的12年,廣泛整個研究地域,囊括了多只漁貂的家域。這申明,漁貂是加拿大猞猁的機遇本家兒義掠食者。
此外,在研究的前八年,雪靴兔密度大于每公頃一只,只有雌加拿大猞猁被捕殺,因為她們體型較小。而到了后六年,跟著雪靴兔密度下降,更多猞猁被捕殺(8起,64%),雄猞猁和雌猞猁都有被捕殺,申明有能力的漁貂只要碰到加拿大猞猁就會尋找機遇捕殺它們。
盡管漁貂因為它們的小短腿,不如加拿大猞猁順應雪地情況,但因為腳底負荷高,仍是比其他掠食者如郊狼順應雪地。緬因州海說神聊部貧乏其他的猞猁捕食者包羅狼獾、山獅和狼,加上得天獨厚的適宜情況,便給漁貂締造了怪異的機遇。漁貂的體型比加拿大猞猁小得多,但種內個別變異更大,大個別雄漁貂有6-7千克,緬因州最大記實重達9.3千克。并且漁貂是一種兇狠的食肉動物,在合適的情況下,它們能戰勝加拿大猞猁。此次研究就證實了漁貂在冬季確實有能力捕食加拿大猞猁,動物學家將進一步查明,在緬因漁貂可否將加拿大猞猁架空出本身的棲息地,或限制后者的數目和分布呢?
這一研究成果是令人驚奇的,研究者對此慎之又慎,提出了良多假設并一一論證,咨詢了多國的同業,直到客歲9月才正式頒發論文。該研究給我們動物快樂喜愛者帶來的震撼甚至更大,動物志早就提醒讀者,體型不是決議食肉動物種間關系的獨一身分,貓科動物經常越級打敗更大的掠食者。但今天,貓科第一次被打敗了。漁貂以懸殊的體重差距,完勝了壯大的貓科動物,無愧"戰神"稱號。
動物志解讀: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全數發生在嚴寒季候,申明在正常環境下漁貂是難以殺死大一倍的貓科猛獸的。冬天,漁貂借助雪的保護,狙擊加拿大猞猁并將后者一擊"爆頭",充實申明了漁貂殺傷力不容小覷,也表露了猞猁防御力低的弱點。有兩例漁貂雪地追逐并殺死猞猁的案例,可能是發生在特別雪況下;深深的積雪對加拿大猞猁的勾當也是一種限制。有些事務兇手指標的目的大雄漁貂,這些個別可能重達6-7千克,與雌猞猁體重相差無幾。雄猞猁被殺比雌猞猁少;兩只被殺的雄猞猁現場有追逐陳跡,申明沒有被漁貂一擊殺死;有只雄猞猁嘴里還有疑似漁貂毛,申明生前顛末了打架。這些都證實比擬雌猞猁,雄猞猁具有較強的還擊能力。
然而,在美國加州,與加拿大猞猁同屬且體型附近的短從頭至尾貓(別名大山貓、美國猞猁、赤猞猁)是漁貂的本家兒要天敵,搏斗了大量漁貂。這種判然不同的成果無疑不是因為體型、硬件差別造當作的,而是因為糊口習性、棲息情況等"軟件"身分差別造當作。這也印證了良多動物學家感傷的一句話,食肉動物之間的種間競爭是難以展望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