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剖析】廣場舞為何屢屢招黑?

    近些年來,在網絡空間中,廣場舞幾乎成為一個人人喊打的詞匯。在各種話語討論環境中,對廣場舞的爭議層出不窮。梳理廣場舞的種種形式特質和演變沿革,你會發現,不是人們在“黑”廣場舞,而是廣場舞強烈的“自黑”氣質,譬如噪聲式藝術、掠食式占領、宗教式健身、神曲式洗耳、表演式趣味等一系列不良習性,讓其成為了過街老鼠。

    如果你比較注意細節,翻開百度百科中關于“廣場舞”的詞條,你會發現,截止2017年11月中旬,該詞條已被編輯了323次,被瀏覽超過540萬次,這其實都反映出網民們對“廣場舞”的關注和微妙心態。

    從百度百科上,似乎看不出網民們對“廣場舞”的太多偏見。甚至其概念還蠻豐富:

    廣場舞是舞蹈藝術中最龐大的系統,因多在廣場聚集而得名,融自娛性與表演性為一體,以集體舞為主要表演形式,以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廣場舞是居民自發地以健身為目的在廣場、院壩等開敞空間上進行的富有韻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貝、節奏感強的音樂伴奏;廣場舞在公共場所由群眾自發組織,參與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媽居多。

    單看這幾個描述性概念,感覺廣場舞還蠻主旋律正能量的,真像是“舞蹈藝術”的一部分,是人民的藝術,是進入藝術殿堂的。但如果你耐心點往下拉,會看到一個章節叫“社會問題”。這就讓人玩味無窮了。稍稍有一點社會見識的人都知道,一個概念,一旦被冠以社會問題,一般都伴隨著很多爭議。實際上,不管是民族舞、現代舞、街舞、拉丁舞,甚至是街舞,你聽說過哪一種舞蹈形式在藝術上產生過社會問題?很少有誰在分析一種舞蹈的時候,專門點出“社會問題”。當然,在特殊的年代,舞蹈曾引發“政治問題”,但產生“社會問題”的舞蹈,在中國,廣場舞獨一無二。

    百度百科給廣場舞的“社會問題”帽子,主要有三個方面,組織問題、擾民問題、噪聲防治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又引發新的情緒沖突和對抗,接下來一一細述。

    噪聲式藝術

    舞蹈是形體的藝術,同時也是聲音的藝術,基本上,各藝術門類的舞蹈都通過聲形搭配而形成觀賞性。唯一不同的時候,廣場舞把聲音運用成噪聲。廣場舞中的聲音,最大的特殊不是旋律,不是節奏,而是高分貝。廣場舞大媽似乎都是噪音之粉,幾乎絕大部分廣場舞都是高分貝,這也算是廣場舞相對其他舞蹈的葵花寶典似獨門絕技。廣場舞這種行為藝術,之所以聲名遠播,靠的就是先“聲”奪人這一招。當然,你要問原因,是很難分析的。廣場舞大媽們,在家里開電視也小聲小氣,孫子要高考了也收斂得很。但一旦站在舞臺中央,就把持不住了。可能,集體生活的特點就是大嗓門?

    廣場舞神器:高分貝音響

    掠食式占領

    白堊紀時代,有一種生物叫掠食者,擁有10米長巨軀,幾乎沒天敵。打個不妥當的比方,廣場舞大媽們也像一群廣場掠食者,哪里有一塊空地,都難以幸免。人們對廣場舞大媽的痛恨,就在于她們對公共空間掠食式的侵占。中國面積世界第三,但國人公共空間極其匱乏。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15年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1.46平方米。具體到中國特色的居民小區,居民公共空間基本上都很難達到人均1平方米。然而,不管公共空間多么稀缺,廣場舞大媽占領起來從不手軟。一個音響,一堆人,這塊地,其他居民就永遠別想親近。廣場舞大媽,與其說她們是一群健身愛好者,不如說她們是,圈地的地主。

    宗教式健身

    中國有宗教,但大多數中國人其實并沒有專一宗教信仰。中國人信教幾乎是佛教道教一起信,硬生生把宗教信成了大路貨。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場舞大媽們以其堅忍卓絕的努力,硬生生地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興起了一個“新宗教”——廣場舞教。

    廣場舞教,其基本平臺是搶占一切能夠見縫插針的空地,其根本目的是“舞蹈健身”,其基本形式是早一波、晚一輪,其基本精神是風雨無阻,其基本特點是高音喧嘩,其主要形象是群媽亂舞,其基本紀律是自發聚攏,其教義宗旨是人越多越好。

    神曲式洗耳

    很多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音樂作伴。只有廣場舞大媽們的生活,常常與神曲相伴。譬如《小蘋果》《最炫民族風》《江南style》《感覺自己萌萌的》《美了美了》《愛情買賣》《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神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朗朗上口,神曲最折磨人的特質就是聽多了崩潰。想想你聽過一千一萬次的《小蘋果》《江南style》,你還能感覺自己萌萌的嗎?你不能,但廣場舞大媽們能,而且,這些神曲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你無法拒絕選擇。

    對我而言,我能忍受廣場舞大媽們占領我們共同的空間,但不能忍的是,她們以洗腦式神曲對我進行聲波攻擊。聽多了神曲,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神曲國度,一個神曲的海洋,一個被神曲之槍爆頭的空間。甚至,我們生活在神曲組成的監獄里,無法逃脫。

    表演式趣味

    大媽們的廣場舞藝術實踐,看似乎一種藝術,例如她們也會與時俱進,學習新的樂曲和新的套路。譬如,如今在大媽們的表演中,基本上很少聽到《最炫民族風》了。實際上,我最近聽到她們跳金志文的《遠走高飛》了。不過,無論舞曲怎么進化,套路怎么變遷,改不了整齊劃一,改不了朗朗上口,改不了高聲喧嘩。

    在已然定型定格的套路中,廣場舞大媽們拼命想與時俱進,卻始終無法擦掉這表演式趣味的標簽。說白了,廣場舞,看似兼容并包,實則無所適從。沒有任何一種舞蹈,在命名時以場地作為標簽,在概念前加一個定語,廣場。

    大媽們學不會騎馬舞,但不妨礙他們把《江南style》改變成廣場舞

    廣場舞人人喊打,大體的原因就是如上五方面。但問題的根源怎么回事呢?真的全是廣場舞大媽們的錯嗎?

    有人分析過廣場舞大媽,她們其實也是一群非常孤獨、可憐的群體。和子女溝通少,如果沒有廣場舞這個娛樂,她們的后半輩子就只能面對孫子和電視。事實上,很多大媽們也不想做廣場舞掠食者,但是她們沒有去處。很多大媽們也不想整齊劃一,但是她們沒有其他趣味:不會看書識字,不會揮毫潑墨,不敢出遠門,又不肯呆在冷冷清清的家。廣場是她們的唯一去處。

    可能,這就是我們這個轉型時代必須面對的問題吧。2017年11月13日,國家體育總局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實際上,在此前多地都通過立法對廣場舞予以規范,但又能解決多大問題?不讓大媽們去廣場去哪兒,總不能不準大媽們出門吧?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當我們聲討廣場舞大媽,我們聲討的是一個群體。但是當我們把廣場舞大媽們一個個拆分出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著自身追求、渴望的中老年人——也許其中就有你我的媽媽。

    中小城鎮的留守老人,也許其中就有你我的媽媽

    面對這種情況,誰又能有一個妥善之解呢?她們老了,她們聽力也越來越不好,而且,她們需要分貝強起來,為自己壯膽。她們也想不讓自己孤單。或許我們能做的,是等。又或許我們能做的,是多一點時間,和她們相伴,多一點的時間,常回家看看。很多問題,知道了原因,其實也讓人束手無策,或許更讓人難受。廣場舞就是這樣,它擾民、它占地,它浮夸,然而呢?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袁樾 鏈接http://p.baidu.com/question/f4a76162633764646131375a00/4423798)

    • 發表于 2017-12-15 00:00
    • 閱讀 ( 152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