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核動力飛機一次繞地球80圈不停歇,中國為何不造?

    核動力飛機技術并不稀奇

    在核動力領域,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只有核動力航母和核動力潛艇,當然還有陸上核電站和海上核電站,卻始終看不到空中裝備采用核動力,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會說是技術問題,但筆者并不這樣認為。核動力飛機其實算不上什么稀奇的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俄就已經開始研制核動力飛機計劃,也有相應的樣機,雖然最終卻不了了之,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美俄這兩次核動力飛機項目看出來,為什么中國現在都不研制核動力飛機。

    美蘇冷戰時期——核動力飛機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美蘇冷戰時期,空中其實就是遠程轟炸機的天下。美蘇兩國頻頻派出遠程轟炸機,攜帶核彈,滿世界轉悠,互相威懾,互相壓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事先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遠程轟炸機動力類型和航程的關系非常重要。

    蘇聯的領土幅員遼闊,而美國的轟炸機從本土起飛,然后轉一圈回來,根本無法完全巡航蘇聯所有的領土和邊界,所以美國考慮到改變轟炸機的動力方式,來增加它的航程。


    美國第一架核動力飛機——NB-36H

    于是從1946年起,美國就開始了核動力飛機研制計劃,直到1950年左右推出了核動力樣機NB-36H。它是用B-36轟炸機加載了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后改造而成的。

    NB-36H第一種核動力設計計劃,采用的是混合動力飛行方式,在陸地上采用汽油動力起飛,而到空中巡航的時候,才使用核動力。這么做主要是為了減少核污染,因為高速氣流通過堆芯的液體金屬,再排出,核污染比較嚴重。

    而同時美國NB-36H還實驗了另外一種核動力方式,就是不讓空氣進入核反應堆,而是利用反應堆內自帶的空氣循環加熱液體或金屬,而以此釋放熱量再對外部空氣加熱產生動力。從本質上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可行的,而之所以實驗第二種方式,目的還是為了降低核輻射和污染。


    蘇聯第一架核動力飛機——圖95LAL

    當美國的核動力飛機NB-36H處于研制當中時,蘇聯也開始了自己的研制計劃。幾乎在同時,蘇聯也推出了自己的圖95LAL核動力飛機,它也是用一架圖95M遠程轟炸機改造而成的核動力轟炸機。只是把彈倉改裝成了核反應堆,把以前的渦槳發動機改成了核動力發動機。而圖95LAL采用的核動力方式和美國的NB-36H設計概念有些相似,也是采用了兩種方案。

    專業人士應該明白,核反應堆運行后,最大的問題是燃料棒的冷卻問題,一般都是用水或者是冷卻液進行降溫冷卻處理。而蘇聯的圖95LAL核動力樣機,它采用的第一種設計是利用原有的渦槳發動機高壓空氣來冷卻核燃料棒,而高壓冷空氣進入后,又會被核反應堆加熱。

    因此這種冷卻方式,也相對于代替了原有燃燒機的作用,冷熱空氣的循環更替,就給飛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圖95LAL核動力飛機的第二種方案與美國的NB-36H最終采用的設計理念相似,也是利用水或這液體水銀冷卻核反應堆的燃料棒,之后通過水和水銀再加熱外部的空氣,冷熱交換產生動力。

    從原理上就可以看出,第一種方案技術比較簡單,直接加熱提供的動力也比較足,但缺點是核輻射較大,排出的尾氣就是典型的核輻射。而第二種方案雖然核輻射較小,但間接產生熱動力,也降低了核反應堆的使用效率。

    核動力飛機最大的難題——核輻射污染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明白了,美俄兩國的核動力飛機都需要解決一個大難題——核輻射污染的情況。一方面要求大動力,一方面又要降低核輻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退一步講,不在乎對壞境的污染,那還有飛機駕駛員呢?

    他們怎么辦,總不能飛一次就死幾個駕駛員,就算有人愿意飛,這明擺著也是不劃算的事情。那怎么辦呢?所以美俄核動力研制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第二種降低核輻射的方案。

    而后美俄這兩架核動力飛機還都采用了鉛包裹駕駛艙的做法。幾十厘米厚的鉛板包裹著駕駛室,無疑給飛機增加了幾十噸的重量......此時應該能看出來了,如果是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這種重量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飛在天上的東西,那這就是很難接受的重量了。

    盡管如此,蘇聯的圖95LAL核動力飛機還是試飛了30多次,但核燃料倉只開啟了5次,而就這幾次卻讓蘇聯發現,只要駕駛員沒死,這架核動力飛機可以繞飛地球80圈不停歇...

    美蘇核動力飛機研制“不約而同”終止的原因

    既然這么牛,那為什么最后美俄都終止了這個項目呢?因為上百噸重的核武器飛在天上,誰能知道它哪一天不高興了會墜下來。核動力飛機栽下來那就是一場核災難。所以美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每次試飛都有一架別動隊飛機伴飛,意思是核動力飛機一旦失事,這個別動隊馬上降落失事地點封鎖該區域,減少核污染。這就相當于買個茶杯,還要給這個茶杯配個茶壺一樣,越弄越復雜。

    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這不就是技術問題嗎?如果解決了駕駛員的核輻射問題,解決了核動力飛機的污染問題,不就可以用了嗎?事實上,美俄的核動力樣機都是快70年前的產物,按照目前的核技術,解決這些問題都應該不是難事,但為什么世界各國還是不肯研制核動力飛機,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東西根本不實用。


    結語:世界各國發現,研制核動力飛機是最無聊的事

    美國停止這個項目,是因為有了洲際導彈,不用遠程轟炸機載著到處跑。這就可以看出來,超強的動力并不是空中武器的最終目標,即便是它們可以飛到地球的任何地方,無非也就是為了投彈,那和飛行在空中的彈道導彈有什么區別呢?

    而且試想一下,駕駛員背后放著一座核反應堆滿世界亂飛,這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維護維修也很麻煩),如果訓練或常規飛行發生爆炸,那這東西到底是打擊敵人,還是禍害自己,這利弊一目了然。所以至今為止,再沒有國家愿意做這種無聊的事了。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知了 鏈接https://p.baidu.com/question/e0b06162636266303034325e00/4511582)

    • 發表于 2017-12-16 00:00
    • 閱讀 ( 155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