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首《臨江仙》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魅力,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被風沙所掩埋,又有多少人因為各種原因被丑化,也有多少人因為文學作品被美容呢?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古今中外這段精彩的歷史。

白變黑篇
NO.1 潘美
上榜原因:一代名將淪落狗頭鍘,又怎個凄凄慘慘戚戚
冤枉指數:五顆星
說到潘美,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到潘仁美,那么喜歡武俠的朋友們一定會恨得牙癢癢,就是這個人,借著自己妹妹是貴妃就橫行無忌,在朝廷上陷害忠良,而且因為他的誣陷,北宋開國最傳奇的將領楊家將首席楊業慘死在遼軍的鐵蹄之下,潘仁美不死,民心不服,而潘仁美的下場也是比較慘,被寇準狗頭鍘斬頭。

潘美成為文學作品的大奸臣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潘仁美的原型叫做潘美,是北宋初期非常有名的將領,在北宋攻滅南唐、南漢的戰斗中斬敵無數,但是這一切都被人忽視,卻因為間接導致楊業死亡,成為那些尊奉楊家將的武俠作者不齒,從而被人渲染成了一個大奸臣。

楊業慘死成為文人陷害潘美的直接原因
說到冤案,就來提提這件事情,宋太祖立國之后,屢次征遼不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繼續開始北伐,潘美作為西路軍的主帥,楊業為副帥,面對遼軍的攻勢,潘美沒有同意楊業作戰方案,導致楊業沒有援軍,力戰被俘,絕食而亡,因為這件事情,潘美背上了幾千年的黑鍋,但是戰場上潘美沒有強迫楊業出軍,而在遼軍反攻之時,選擇防御也是無可厚非,楊業之死雖然有責任,但是不能抹滅他一代名將的光輝。
NO.2 魏忠賢
上榜理由:黨羽征伐不幸與文人為敵,雖無大功亦無大過
冤枉指數:四顆星
魏忠賢作為明朝末年著名的宦官,在和東林黨的斗爭中笑到了最后,他把持西廠為非作歹,利用朱由校的寵幸殘害忠良,甚至將東林黨主要黨羽錘骨掏心,手段殘忍至極,令人發指,在描寫明末的武俠小說中,魏忠賢幾乎霸占了反派老大的位置。

魏忠賢成為晚明小說最大的反派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魏忠賢作為明末的權臣,對明末江山的穩定也是立下了一定的功勞。他當權之時,雖然對東林黨大肆捕殺,但是這是因為關乎姓名,畢竟東林黨得道時候,想要彈劾魏忠賢,魏忠賢那時候只是一個小太監,前往內閣苦苦哀求而不得,沒辦法只能絕地反擊,利用皇帝的寵幸干掉了東林黨,而且東林黨黨同伐異,將朝廷的楚黨、浙黨、齊黨清理干凈,魏忠賢的閹黨其實大多數都是這些黨的殘余分子,所以說魏忠賢不殺東林黨,這些人也不會饒了東林黨。

陷害東林黨成為魏忠賢被黑化的主因
再說魏忠賢對明末江山的貢獻,魏忠賢在大是大非方面還是明事理的,對待遼東,不論是開始的孫承宗還是之后的高第和袁崇煥,雖然他們和魏忠賢不對付,他也沒有克扣任何糧餉,可以說正是魏忠賢的支持,遼東才能夠建立起關寧鐵騎,為北京提供了一道鐵墻。反觀同時期東林黨人的表現,王化貞冒險出擊丟了廣寧,而熊廷弼的焦土戰略直接將整個遼東讓給了金人,如果說罪人,東林黨才是,可惜東林黨多文人,打仗不行寫文章在行,可憐的魏忠賢就成了一個大壞蛋了。
NO.3 袁世凱
上榜理由:稱帝未遂功業俱毀,近代英豪馬失前蹄
冤枉指數:三顆星
袁世凱是近代歷史上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在歷來的文學人眼中,袁世凱密謀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不惜犧牲中國的利益換取稱帝的本錢,可以說當年搶了孫中山民國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成為了近代中國墜落的罪魁禍首了。

袁世凱成為稱帝賣國的典型壞蛋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認為袁世凱稱帝確實不妥,畢竟這個人的野心確實是大了一些,但是袁世凱也不是如此不堪。作為晚清重要的權臣,袁世凱在武昌起義之后強迫清帝遜位,阻止了一場刀兵之禍,而他創立的北洋新軍穩定了中國版圖,甚至一度收復過外蒙,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袁世凱,中國的版圖可能就沒有那么完整了,畢竟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整個中國變得非常分散。

袁世凱稱帝成為被唾棄的主因
袁世凱一輩子做過兩件錯事,第一件就是稱帝,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帝讓捍衛傳統的文人爭相討伐,而他也因為稱帝不順抑郁而亡;第二件事情就是搶走了孫中山的總統之位,讓那些文人當做小偷大加貶低,雖然他做錯過,但是這不能掩蓋他為近代中國國土完整做出的貢獻。
黑變白榜
NO.1 康有為
上榜理由:不學無術借變法揚名,膽小怕事被人所不齒
不齒指數:五顆星
變法圖強,這是晚清所有文人的共同思想,于是他們公車上書變法圖強,年輕的光緒自然非常開心,于是以康有為為首的變法派開始了他們的表演,在后代人看來,康有為是那個時代為數不多開眼看世界的人物,他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費盡心思,如果沒有可惡的慈禧,中國已經被救活了,而康有為也成為了文人爭相表揚的對象。

康有為成為近代變法的先驅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歷史上的康有為是一個活脫脫的投機分子,首先來說他的所謂的變法,沒有任何規劃,想到一點就做一點,只想改變,沒有通融,單單說裁撤冗員,裁掉的人不負責安置,而對于變法急功近利,就如同大躍進必須立即生效,甚至為了督促,每天都有十幾道圣旨出京,讓地方苦不堪言。

娶過六個妻子的事實成為變法先驅最大的諷刺
再說變法失敗之后,譚嗣同光榮就義,但是康有為提前逃脫,流亡海外,但是他用和光緒皇帝的合影照片四處招搖,為自己攢取好名聲,甚至以保皇為名大肆收斂錢財,最為諷刺的是,主張開明的他前后娶了六位老婆,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卻被文人粉飾成了大英雄,歷史是何其的搞笑。
NO.2 紀曉嵐
上榜理由:趨炎附勢之徒變為直臣,皆因文人對和珅的恨
不齒理由:四顆星
說到紀曉嵐,我們能夠想到的除了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其次就是機靈敏銳,屢次擊退和珅,讓和珅狼狽不堪,在影視作品中,和珅在朝中最厲害的敵人就是那個鐵齒銅牙的紀曉嵐了。

鐵齒銅牙紀曉嵐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歷史上的和珅是一個奸臣,這沒有問題,但是紀曉嵐真的如此清廉,如此正義嗎?非也。首先來說四庫全書的編纂,這個屬實,但是我們都知道,四庫全書毀掉的書籍比編纂的多得多,四庫全書編纂本身就是乾隆毀掉民間書籍的舉措,可以說紀曉嵐在其中的身份并不光彩。

歷史上的紀曉嵐可沒有這么偉岸
其次說一下歷史上的紀曉嵐,歷史上的紀曉嵐可不敢頂撞和珅,作為文人,紀曉嵐為了討好和珅屢次為和珅寫頌詞,而且在處理兩淮鹽政盧見曾貪腐案件中因為通風報信還被流放,就是這樣一個趨炎附勢沒有原則的紀曉嵐愣是讓文人描寫成了鐵齒銅牙,或許他應該多感謝一下和珅吧。
NO.3 李紳
上榜理由:一首憫農成能臣,見死不救真小人
不齒理由:三顆星
提起李紳,或許有些人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想必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吧,在我們印象中,能夠說出這句詩的人,一定是一個非常清廉、非常能干,以能夠拯救萬民于水火的能臣干吏。

憫農成就了作者李紳的身后名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歷史上的李紳可不是如此光彩,李紳作為官三代(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處處體現著自己的高貴,而且為人冷酷無情,根據史書記載,李紳為官對待下屬及其嚴厲,動不動就大刑加身,而且本身熱衷于結黨,是唐朝中后期黨爭中李黨的骨干。而李紳最大的污點還是晚唐著名的“吳湘案”

真實的李紳卻是結黨營私,殘酷無比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74歲高齡的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其時,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污公款、強娶民女。李紳接報后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以死刑。但此案上報到朝廷后,諫官懷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復查。崔元藻調查后發現,吳湘貪贓屬實,但款項不多,強娶民女之事則不實,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臺。
總結篇
歷史就如同一個小丑,可以讓文人隨意的描述,就如那句話“我今生打不過你,但是我可以寫文章毀了你的后世”,當然也有人借著文人之手粉飾自己,贏取不屬于自己的身后名,但是歷史總是公平的,沒有人可以瞞天過海,只要我們足夠認真,一定可以做到黑白分明。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覃小愛 鏈接http://p.baidu.com/question/19926162633034646132335a00/4412216)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