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世界很小,因為有國家的地方就有霸權,而在這個世界上想要爭霸的卻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另外一個是俄羅斯(以及前蘇聯)。作為二戰之后崛起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前蘇聯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爭霸路線,雙方道路不同,但是目的一致,而幾十年過去了,它們的目的實現了嗎,而他們的道路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美國和俄羅斯的起步有何不同?
美國和前蘇聯(當時還是蘇聯,所以以前蘇聯稱謂)的起步其實是一致的,兩國開始霸權之路都是在二戰之后,隨著西歐的衰落,世界能夠承擔起大國義務的只剩下前蘇聯和美國了。美國得力于國土遠離歐洲避免戰火蔓延外加軍火交易,前蘇聯得益于真刀真槍打垮德國和日本。二戰結束的時候,美俄兩國將歐洲一分為二,美國占領了西歐,而蘇聯霸占了東歐,于是兩個集團應運而生。

1949年3月18日,北約成立拉開了美蘇對抗的大幕
1949年3月18日,美國和西歐成立北約,旨在共同進退,軍事同盟,為了應對北約,1955年,前蘇聯和東歐諸國成立華約,從此,兩個組織的對抗成為了以后幾十年的主旋律。
兩個組織成立了,美國和前蘇聯作為老大就開始了內部建設,美國人喜歡從經濟上腐化隊友,實際上這一招他們用的很熟練,美國啟動了馬歇爾計劃,旨在幫助西歐恢復經濟能力,從而讓西歐能夠快速的崛起對抗華約;前蘇聯則是認為占領就是王道,對于小弟,更多的是保持威嚴,對于那些出頭的小弟,一律群毆之,不論是布拉格之春還是匈牙利的改革,都以蘇聯軍隊的圍剿而黯然失色。
兩個國家政策的不同結果完全不同,美國扶持下的西歐快速恢復元氣,從氣勢上碾壓華約,而前蘇聯的小弟一個個餓的瘦骨嶙峋,可謂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
美國和俄羅斯的崛起方針有何不同?
美國和前蘇聯為了稱霸各自拉起了隊伍,但是其他國家都是為了壯聲勢,而最關鍵的還是美國和前蘇聯自身。

蘇聯的重工業是支撐華約的最重要力量
二戰歐洲戰場以蘇聯軍隊攻占柏林作為結束的句號。戰爭結束之后兩大陣營做的自然是分享勝利的果實,雖然兩個國家都有些軍紀渙散,但是兩個國家的目的是不同的。美國進入德國境內后,雖然捕捉了大量的德國戰俘,甚至傳出了罪惡的萊茵大營(傳言在萊茵的空地上建立的露天戰俘營,關押500萬德國戰俘,因為衛生條件惡劣,戰俘死亡率極高),但是對于科學家這類特殊人才,美軍是非常重視的,進入柏林后,德國科學家至少有500人被美軍帶回本土,成為了美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柱;反觀蘇聯,進入柏林之后,開始了一場大搬家,將德國的重型機械全部搬回了莫斯科。
整個對峙階段,美國和前蘇聯的發展方針始終不同,就如同紅警中美國坦克的靈巧對抗蘇聯坦克的笨重,美國的崛起始終注重經濟發展,通過提高科技來提升武器裝備,而對于私營企業采取鼓勵措施,經濟和軍事并行,輕工業和重工業占比比較均衡;反觀前蘇聯,始終堅信武器為重,堅定地發展重工業,甚至到了20世紀80年代,重工業占到前蘇聯經濟的50%,當然,蘇聯的重工業超出美國,武器裝備更是比美國同級別的威力更大,但是由于輕視輕工業,前蘇聯后期爆發了嚴重的糧食供應不足,促進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步伐。
美國和俄羅斯的擴張之路有何不同?
成為世界霸主自然要有要學會收納領土,在這方面兩個國家對各大洲的拉攏非常賣力,但是實際做法卻有所不同。

1991年蘇聯解體后,北約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東擴
美國拉攏小弟主要靠經濟收買外加扶持偽政權兩條路,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利用經濟腐蝕,美洲幾乎成為了美國的后花園,而在歐洲,美國將西歐收入囊中,但是在亞洲遇到了挫折,在朝鮮半島,扶持偽政權的過程中遭到了中國的抵抗,而在越南也是完敗于社會主義國家之手。但是整體來說,這種擴張還是比較溫和的,收納的小弟也是比較溫順;反觀前蘇聯,收小弟基本上靠輸出革命外交軍事威脅,利用軍事占領拉攏了東歐,但是面對南斯拉夫和中國,前蘇聯也是無可奈何,而對土耳其進行軍事威脅,直接將其推向了美國的懷抱。
兩個國家在擴張的道路上,必定會狹路相逢,雖然沒有爆發出直接沖突,卻也有多次差點擦槍走火。面對沖突,兩個國家的解決方法截然相反。美國對于沖突,喜歡拉攏小弟在聯合國發難,無論是朝鮮戰爭還是之后的阿富汗戰爭等,都是打著聯合國的旗號進行,雖然比較無恥,但是卻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一個依據;反觀前蘇聯,在關鍵問題上面屢次認慫,尤其是古巴導彈危機,面對美國的威脅,前蘇聯最終認慫撤回了導彈,而在格林納達投誠被美國暴揍過程中,前蘇聯毫無表現,讓其他國家心寒。對待不聽自己的,前蘇聯簡單粗暴,喜歡直接打擊,無論是捷克斯洛伐克還是阿富汗,從來不找理由,直接就是干,如此師出無名自然受到各方的譴責。
美國和俄羅斯現今發展有何不同?
在一系列的對抗之后,美國笑到了最后,前蘇聯分裂成為15個國家,元氣大傷的俄羅斯不得不選擇蟄伏,但是北極熊的野心依舊存在,它不會讓美國順利的稱霸天下的。
美國對外經濟援助擊垮了蘇聯,自身也損失慘重
美蘇對抗以美國的勝利告終,但是這場冷戰也消耗了美國大量的精力,畢竟為了對抗前蘇聯,美國保持了幾十萬的駐外部隊,這些軍隊的消耗和補給就是大問題,而且冷戰期間,美國對西歐和美洲等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援助,這也讓戰后恢復的美國壓力巨大。但是相對比而言,俄羅斯更慘,解體之后的俄羅斯經濟崩潰,蘇聯留下的巨大武器庫無力維持,曾經的堅船利炮紛紛變成廢鐵,而蘇聯的瑰寶科學家也成批的被美元俘獲跨洋前往美利堅。
蘇聯解體后,趁著俄羅斯立足未穩,美國迅速介入東歐,北約東擴一度逼近俄羅斯家門口,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格魯吉亞這些曾經的一家人紛紛想要投入美國的懷抱,畢竟美元才是硬道理;反觀俄羅斯,面對美國崛起也只有招架之功,偶爾在幾個點上進行反擊,面對親美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俄羅斯進行了強勢占領,曾經蘇聯的那招又用在了自己兄弟身上,可見雖然分家,俄羅斯的骨子里還是前蘇聯的血。
在國際領域,美國繼續搶占地盤,將俄羅斯的海外駐軍逼到了獨聯體內部,而在亞洲,放棄了越南的金蘭灣的俄羅斯僅僅留有敘利亞一個海外基地,現在也被美國強勢介入;俄羅斯知道自身實力無法對抗,于是學會了降低姿態,聯合中國對抗美國,和中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企圖抵抗美國越來越犀利的美元攻勢。
美國和俄羅斯的稱霸之路誰更成功呢?
現在看來,似乎美國將前蘇聯打的落花流水,自身都是四分五裂,但是這場爭霸最終的勝利者絕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因為這場消耗戰根本沒有成功者。

分裂后的莫斯科,不再有這樣的藍天,只有持續的經濟萎靡
首先來說俄羅斯,巨大的消耗讓蘇聯轟然倒塌,重建的俄羅斯無力維持規模巨大的軍備,蘇聯賴以維持秩序的武器庫變成了廢銅爛鐵,曾經的兄弟們紛紛加入美國的懷抱,俄羅斯也從曾經的超級大國變成了一個大國,甚至是經濟頹廢的國家,真的是損失慘重。

霸權之路的美國也陷入了經濟萎靡的沼澤
美國似乎贏了,但是美國的經濟政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曾經世界的中心西歐各國不可能長期寄人籬下,尤其是德法兩國,恢復元氣之后時刻想要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現如今的西歐,早就不是美國的后花園了,或許不久之后,德法就會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而長期的經濟援助也讓美國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進入21世紀之后,美國經濟進入了長時間的低迷,這也是這場對抗的后遺癥。

和平發展才是共贏之路,霸權永不會得逞
事實證明,任何想要稱霸的政策都不是上策,和平發展才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覃小愛 鏈接https://p.baidu.com/question/80926162636532643766335a00/4412862)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