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模擬,正式稱為千禧年運行,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宇宙發展模擬之一。千年模擬是由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和美國的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處女座聯盟在2005年開發的。這個模擬是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德國的加...
千禧年模擬,正式稱為千禧年運行,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宇宙發展模擬之一。千年模擬是由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和美國的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處女座聯盟在2005年開發的。這個模擬是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德國的加興,包括了超過100億個粒子,"在一個大約20億光年的虛擬立方體中模擬200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千年模擬是用來預測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工具,并將其與觀測數據和天體物理學家的理論進行比較千禧年模擬是為了幫助預測宇宙的大尺度結構而創建的,千年模擬始于379000年在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當時宇宙非常稠密和熾熱。那時,物質由電子、光子和重子組成的等離子體,宇宙沐浴在輻射通量中。隨著宇宙膨脹和冷卻,它達到了一個臨界溫度——約3000 K——并開始"解耦"為輻射和獨立物質。這一事件產生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如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飽和,宇宙溫度約為2.7 K。物理學家們對宇宙微波背景進行了詳細觀察對解耦瞬間的宇宙狀態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這些信息被編入千年模擬程序,作為其初始狀態

千年模擬在德國加興的一臺超級計算機上運行。在一臺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了一個多月后,處女座聯盟得到了他們的結果——超過25兆字節(TB)的數據,足以容納5300張DVD。以視覺形式顯示,輸出看起來就像一張精細的三維絲網,在多層組織上具有分形自相似性。這些細絲實際上是暗物質,暗物質構成了宇宙中大部分的質量。暗物質不能直接看到,但它的存在可以從它對可見物質的引力影響中推斷出來。在模型中,細絲可以直接看到,這是真實暗物質不可能看到的運行千年模擬給天體物理學家提供了大量關于宇宙如何演化的新數據,并預測了我們從天文數據中觀察到的"超星系團"結構。千年模擬得出的最早結果之一是,黑洞的形成早于之前的想象,這一點得到了斯隆數字天空調查局(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實驗數據的支持,但這對我們目前的宇宙模型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