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量生產中,每項工作完成后,貨物從一個工位移到另一個工位,為了生產一個成品,它必須對要完成的階段進行評估。如果一個生產步驟的機械設備可以依賴連續的原材料供應,那么批處理過程就不受該部分的限制了。相反,如果一批足以產生一定數量單元的材料必須在進入下一個生產點之前進行混合和加熱,則在混合批次的材料準備好之前,該過程無法繼續進行。批量制造中隱含的概念是,當每個功能完成時,貨物從一個工位移動到另一個工位
有些產品是成組或分批生產的。在批量生產中,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重置機器、轉換原材料,或對批中的第一批樣品進行質量檢驗。這被稱為停工期,是衡量生產設計效率的一種手段。計算機化的管理和控制軟件可以幫助工人順利地從一種貨物轉移到另一種貨物在批量生產中,平衡生產能力也很重要。如果第一個工位在10分鐘內可以生產250個單位,而第二個工位在30分鐘內可以生產500個單位,第一階段750臺,第二階段生產500臺,這種不平衡將導致庫存積壓,反之則會導致第二站的機器閑置,等待第一站的產品出來,一條平衡的生產線產生等量的產品在相似的時間范圍內保持貨物的移動。精心安排維護以支持生產線,可以減少設備故障的機會以及由此造成的批量生產中斷。訓練有素工人可以識別問題并迅速作出反應,以限制停工時間。計算機對吞吐量的分析提高了一致性,并提醒員工注意不合規格的材料
批量生產中的大量時間可用于重置機器和更換原材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