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燈泡發明以來,人們一直在努力改進它白熾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盡管其基本設計直到1880年才得以完善,當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一種耐用的燈絲時,白熾燈的工作原理是從電源中獲取電能,然后將電能集中在玻璃殼內的燈絲中。這種燈泡之所以不被認為是節能的,是因為它們消耗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用來產熱的比光更重要,這會浪費能源。
白熾燈泡相比之下,一個13瓦的節能燈和一個60瓦的白熾燈產生的光量是一樣的。平均而言,節能燈比白熾燈少用75%的能量和75%的熱量。它們的壽命也是白熾燈的10倍出于這個原因,節能燈降低了與照明相關的長期成本,盡管最初它們比白熾燈更昂貴。
節能燈比白熾燈消耗更少的能量從低效白熾燈升級為節能節能節能燈時,燈泡燒壞時應逐個更換,而不是簡單地在用完前就把燈泡拆下來,這是一種節約成本的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在燈泡還有用的時候扔掉它們。
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泡節能燈并不是白熾燈的唯一節能替代品。另一種可能是LED(發光二極管)燈泡。LED燈泡的使用壽命是CFL燈泡的10倍,而且不像CFL燈泡那樣含有汞等有害化學物質。然而,LED燈泡的生產成本遠高于CFL燈泡
與其他現代照明形式相比,白熾燈通常被認為效率低下
熒光燈比白熾燈消耗更少的能量,使用壽命長達白熾燈的六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