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藝術可以被描述為思想的藝術。這種藝術流派使用圖像和物體來讓觀眾思考,特別是思考什么是藝術和它的意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它的本意是向觀眾挑戰他們認為屬于藝術領域的東西。概念藝術關注的是藝術家作為思想者...
概念藝術可以被描述為思想的藝術。這種藝術流派使用圖像和物體來讓觀眾思考,特別是思考什么是藝術和它的意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它的本意是向觀眾挑戰他們認為屬于藝術領域的東西。概念藝術關注的是藝術家作為思想者的角色,而不是藝術品的創造者。它提出了一個問題: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或者至少可以成為藝術,概念攝影與新聞攝影不同,它的存在和編排方式使觀眾不得不思考它的意義,不管是數碼還是暗室。歷史上,概念藝術運動被認為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鼎盛時期,它代表了一種試圖從傳統的藝術概念的局限性中擴展藝術觀念的嘗試,它拒絕了"消費者"的觀念,即藝術必須是美的,或者在某種程度上使人感到愉悅觀影者。

概念藝術旨在挑戰觀眾概念藝術理論認為藝術的真正目的是讓觀眾思考而不是取悅感官,任何不引起觀眾思考的藝術都是"多余的"這一理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任何事物是否都可以是"藝術"。概念藝術的框架被認為培育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概念電影和攝影。概念藝術拒絕傳統的繪畫和雕塑,因為它們不是基于思想而是基于美學原則。作品是關于藝術家的手藝而不是讓觀眾思考概念藝術的批評家質疑,任何僅僅聲稱是一個想法的藝術作品是否能完全吸引觀眾。此外,如果每件事物都有可能成為藝術,藝術與非藝術沒有真正的區別,概念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漏了一步,說一切都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體,正是因為藝術過程的轉化力,才有了藝術的東西才成為藝術概念藝術家對這些批評的回應是,通過創造物體獲得的知識比物體本身更重要。物體的意思是物體本身更重要。觀者的焦點應該是意義而不是意象,觀念而不是藝術家其他評論家指出,一種藝術觀念在美學上是強大的,精心創作的,并沒有內在的矛盾,事實上,很多被認為偉大的藝術都包含了這些元素。概念藝術實際上是分析藝術的本質,而不是創造藝術這種分析仍然被認為是對藝術界的重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