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托法將氫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稱為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烴燃料和潤滑油。煤、天然氣或生物質可以作為合成氣的來源。它是通過氣化產生的,在高溫高壓下用氧氣或水蒸氣對原料進行化學處理。在催化劑(通常是鈷、鐵或釕)存在下,合...
費托法將氫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稱為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烴燃料和潤滑油。煤、天然氣或生物質可以作為合成氣的來源。它是通過氣化產生的,在高溫高壓下用氧氣或水蒸氣對原料進行化學處理。在催化劑(通常是鈷、鐵或釕)存在下,合成氣在變熱下反應,為了生產合成石油,德國研究人員弗朗茨·費舍爾和漢斯·特羅普什在20世紀20年代開發了這一工藝。
![]()
利用鉆井合成氣作為液體燃料源的人引起了石油資源匱乏但生產天然氣所需原料豐富的國家的極大興趣液體是一種特別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是一種可再生資源。費托法將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烴、二氧化碳和水。根據溫度可以生產不同等級的合成石油,該過程中使用的壓力和催化劑。例如,在625°F(330°C)下生產合成汽油,而在390°F(200°C)下,產品將是合成柴油。氣化過程是一項非常耗能的工作。雖然原料可能豐富且價格低廉,高制造成本通常使合成氣成為一種不經濟的替代品。實施費托法工藝設施還需要在設備上進行大量的資本投資,而且運營成本也很高。進一步提高工藝效率或天然氣價格可能大幅上漲盡管費托法存在缺陷,但已成功應用于示范和常規生產設施中在1930年代,該工藝在德國被用于從該地區豐富的煤炭中生產合成液體燃料。該工藝的持續改進已導致多種變體,大多數實施采用專利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該公司在中國承包了兩個現代化的工廠,每個工廠每天能生產8萬桶合成石油。幾家主要石油公司在小型示范設施中進行了合成生產試驗。世界上最大的燃料消費國美國軍方,繼續贊助費托過程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是完全由國內控制的燃料來源,而不是經濟或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