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音樂是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音樂流派,主要是由于當時社會大變革的產物。這種音樂的特點是堅持與后現代主義其他領域相同的思想和觀點。后現代主義哲學和藝術運動則缺少一種定義結構或意識形態...
后現代音樂是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音樂流派,主要是由于當時社會大變革的產物。這種音樂的特點是堅持與后現代主義其他領域相同的思想和觀點。后現代主義哲學和藝術運動則缺少一種定義結構或意識形態。以后現代風格創作的音樂家通常從大量矛盾的領域中獲得風格靈感。后現代詩歌的創作者往往忽視他們認為在過去限制了書面詩歌創作的形式規則,同樣的原則自然也適用于后現代音樂。
![]()
演奏吉他的人對后現代音樂的明確描述有時對音樂學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許多后現代音樂作品借用了多種藝術元素。一些音樂家甚至可以重新定義最初賦予音樂藝術價值的標準的目標。一首后現代音樂可以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幾種風格創作,也可以有不同的主調和小調,以及不同尋常的歌詞或音效。用于這種音樂類型的樂器種類繁多,后現代音樂家通常將技術作為他們作品的媒介。后現代的藝術和文化形式經常被指定為對后現代時代之前的現代主義時代的反動反應。用后現代思想創作的藝術家往往想要駁斥、詆毀、甚至攻擊唯物論和從眾主義以現代為特征。后現代音樂中的這些目標有時以反諷、夸張或社會批評的形式呈現。為了給聽眾留下持久的印象,有時也會在這首音樂中加入震撼價值元素就像后現代小說和詩歌一樣,這種音樂類型包含了許多矛盾和風格元素,有時會顯得相互沖突。后現代流行音樂往往試圖融合傳統上被認為相互排斥的風格。后現代音樂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相對主義,因為音樂家經常創作后現代音樂也常常與其他文化趨勢聯系在一起,這些文化趨勢恰好在某一音樂作品的創作和錄制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