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樂迷對在即興演奏會上看到十幾位音樂家即興創作一首藍調歌曲感到驚訝。沒有太多的討論和練習,所有的參與者似乎都本能地知道什么時候該換和弦,如何結束這首歌。然而,實際上,這些音樂家一直都知道他們即興創作的歌曲聽...
許多樂迷對在即興演奏會上看到十幾位音樂家即興創作一首藍調歌曲感到驚訝。沒有太多的討論和練習,所有的參與者似乎都本能地知道什么時候該換和弦,如何結束這首歌。然而,實際上,這些音樂家一直都知道他們即興創作的歌曲聽起來會是什么樣的-這是一種標準的音樂形式,稱為12小節藍調進行曲。音樂家學習12小節布魯斯音階,就像舞者學習基本的時間步數一樣。這使得業余音樂家能夠與更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一起演奏,并準確地知道該唱什么和弦彈吉他。為了理解標準的12小節布魯斯音樂是如何工作的,研究一下三個主要元素——十二小節、藍調和進度,可能會有幫助。十二小節指的是一段稱為小節的音樂時間。幾乎所有的布魯斯音樂都是用4/4的時間寫成的,這意味著四分音符是一個完整的節拍,其中的四個節拍組成一個小節。在樂譜記譜法中,小節是用豎條來表示的,因此許多音樂家非正式地把小節稱為小節。一個12小節的藍調進行曲的總長度是十二小節,雖然通常在歌曲結束前都會重復進行,但12小節的布魯斯音樂也有變化,在重復之前只使用8小節。布魯斯是指歌曲的實際風格。布魯斯音樂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模式,大多數音樂家都用它來控制他們的演奏。盡管布魯斯是用4/4,實際的節奏更多的是切分的后座,而不是大多數4/4作曲中標準的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規律,藍調音樂采用了一種驅動節奏:“BOM ba BOM ba BOM/BOM ba BOM ba BOM”這種切分、驅動的節奏賦予了12小節布魯斯音樂發展其標志性的感覺和樸實的聲音。前進指的是在12小節布魯斯即興演奏中所發生的和弦變化。大多數藍調歌曲使用三個和弦-在音樂術語中,它們是主音、次主音和主音七和弦。藍調歌曲可以是任何鍵,但通常是音樂家們就吉他手最容易演奏的調子達成一致意見,如E、A或D。一旦確定了整個調子,音樂家在改變和弦時會遵循一個標準模式。前四個音階是在主音和弦中——如果歌曲是D調,主音和弦是D大調。主唱唱唱了一首關于他或她的生活的哀怨抒情詩:“今早醒來/風在我的門前嚎叫。”第四小節結束后,樂隊逐漸轉到次主音和弦(本例中為G大調),歌手更加急迫地重復這句話:“我說我在門前叫醒了這首歌。”樂隊又回到了原來的主音和弦(D大調),又演奏了兩個小節。最后一個小節的演奏和演唱方式都有所不同。歌手引入了一首新的歌詞,在原來的歌詞上加了一個轉折:“不知道我是否能做到/似乎找不到地板。”同時,樂隊轉移到主音和弦(a大調)和一個額外的音符被稱為第七個加音。這個增加的音符產生的張力只能通過回到次主音(G大調)或主音(D大調)來釋放。在大多數12小節的布魯斯進行曲中,樂隊演奏主音的一個小節,然后回到主音(G大調)的一個音階,最后回到原主音(D大調),布魯斯音樂的發展比實際演奏更難解釋當歌手開始新的抒情曲時,音樂家們演奏了緊張的主導第七和弦,這是一種張力的次支配,而主音則是重新開始整個過程的
-
發表于 2020-09-23 17:44
- 閱讀 ( 2304 )
- 分類: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