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公司成立之前,創業者需要清楚構成公司的幾個核心要素,確定完之后再進行工商注冊:
1、公司組織形式;
2、公司名稱;
3、股東出資比例;
4、注冊地址;
5、經營范圍;
6、公司章程;
7、法定代表人;
8、注冊資本。
確定公司的核心要素之后,就可以著手辦理工商注冊了,工商注冊一般需要以下幾個程序:
1、工商核名:在工商局或工商局官網進行公司名稱預先核準,一般需要1-3個工作日;
2、網上申報:在工商局官網填寫公司注冊申請信息,一般需要2-5個工作日;
3、現場交件:向工商局提交資料(《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法人股東身份證復印件、住所使用證明,公司章程等),給予受理通知單,一般1個工作日。、
4、領取營業執照:攜帶受理通知單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一般需要3-7個工作日。
5、刻章和備案: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點進行備案刻章(公章、財務章、合同章、法人章等)。
創業者在拿到營業執照和印章之后,還需要進行稅務登記,再選擇一家銀行開設公司的基本賬戶,每月按時進行納稅申報,這樣就可以正常營業了。
1、開設銀行基本賬戶
銀行基本賬戶(基本存款賬戶)是公司辦理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的賬戶。一家公司只能開通一個基本戶,開戶行審核通過后發放《開戶許可證》,需要攜帶資料包括:營業執照正副本,公章,財務章,人名章及法人、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大部分銀行需要法人到場)
2、稅務報道
不同地區稅務要求不同,有些地區銀行開戶和稅務報到可同時進行。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大陸居民赴臺遊報名所需資料 1、身份證複印件和全家戶口本複印件。 2、白色背景彩色二寸免冠照片4張。 3、在職人員提供任職半年以上“在職證明信”;(備註:①在職證明信需註明申請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任職日期、現任職務、月工資標準。落款應註明公司名稱、地址、電話並加蓋單位公章。②任職不足半年需原單位同時出具在職證明信)。 4、企業提供“營業執照”複印件;社會團體和外企提供“註冊登記證”複印件;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複印件。 5、學生提供“學生證複印件”或“在校證明”; 6、退休和無業人員提供存期三個月以上本人名義5萬元以上銀行存款證明原件、或同等金額銀行存單複印件。 7、填寫“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申請書”並需要本人簽字。 8、有良好出境記錄的護照或5萬元人民幣保證金。
···································^^····································
1、大陸方面的手續: 您須向戶口所在地的縣、市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提供與申請事由相應的證明, 包括臺灣親友關系的證明和臺灣親友邀請前往的證明,并履行下列手續: (1 )提交本人戶籍或其他戶籍證明; (2 )提交在臺親友邀請前往臺灣探親、探病、定居等函電或者去臺進行學術交流處理其他事務等有關證明; (3 )提交所在單位對申請人前往臺灣的意見,沒有工作單位的,應提交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或者公安派出所的證明; (4 )填寫申請表并交近期2 寸照片4 張。 您的申請被批準后,將被簽發給"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 ,證件上也應要有有效期的" 簽注" 。 2、臺灣方面的入境手續: 臺灣的入境證明是臺灣當局發給大陸居民的《大陸同胞旅行證》。申辦此證件應在申辦出境證件之前辦妥。 此證件應由您丈夫向臺北市博愛路的臺灣當局警政署出入境管理局申請。 申請的文書包括您須填寫的" 旅行證申請書" 、申請進入臺灣的" 具結書" 和由在臺灣有戶籍的人出具的" 保證書" 。 申辦的《大陸同胞旅行證》獲準后,臺灣入出境管理局會將旅行證正本寄給香港金中道89 號奔達中心東座四樓的中華旅行社, 以便轉發給您;旅行證影印本寄給您先生,并告知正本已寄達香港,您可持此影印本及香港發給您的兩次入境香港許可證明, 到香港中華旅行社領取進入臺灣的旅行證正本。 如果您要自己辦理入臺手續的話,則可委托香港中國旅行社代辦。 香港中國旅行社接到委托后,即協助辦理經香港去臺灣和再經香港返回內地的香港再入境手續。如果您丈夫已經辦妥了入臺手續, 則將影印件寄往香港中國旅行社,香港中國旅行社核實后,即通知您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國旅行社,轉告當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各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接到通知后,即視為您已辦妥入臺手續,并將依法受理申請和審批發證。 然后,您可把辦理結果通知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國旅行社,或者直接告知香港中國旅行社,香港中國旅行社即可轉告您丈夫。 要注意的是,入臺時必須具備" 返港證" 或第三地區有效的再入境簽證,有效期至少為2 個月, 并持有有效期至少為2 個月的來臺旅行證,回程機票。否則,臺" 海關" 可將申請人由原機遣送出境。臺" 境管局" 官員聲稱, 只要申請證件齊全,在5-7 天即可取" 來臺旅行證" 。 辦理手續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時間表,臺灣方面的手續時間長一點,最好盡量提前一點辦理。
···································^^····································
這么復雜???
···································^^····································
把你的戶口本拿去你戶口所在地的外事科交給他們,他們會幫你辦理,很快就辦好啦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回 家
我是一名在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此次疫情一開始并未影響我對寒假的安排,當時我正準備回武漢老家。
1月底的臺灣還沉浸在“大選”后的氣氛中。尚不明朗的疫情消息與選后的緊張情緒混合在一起,使得氣氛更加詭譎。
因為通行證和出入境證都需要續期,臺灣的出入境機構要求我在1月20日之前必須離境,待注冊下一學期才能辦理新的出入境證。盡管21日我就可以注冊,一天之隔并不能讓我免于離境。留在臺灣陪女朋友過春節的想法只能打消,回家看來是唯一的選擇。于是,我訂了19日從臺北直飛武漢的機票。
既然已經決定回家,我便更加留意與肺炎相關的新聞。
我打電話給母親,母親說武漢市衛健委每天都會通報新增病例,一切都在掌控中,讓我不要多慮。1月5日的通報數字為59例,據說也沒發現人傳人的證據。6日到10日武漢市“兩會”期間都不再有新增的病例。
武漢,一位媽媽在謹慎地摸著兒子的頭,幫他測量體溫(圖/無畏)
到了11日,“不明原因肺炎”改名為“新冠肺炎”,病例數突然從59減少到41人。官方依然強調,沒有明顯的人傳人的證據,也沒有發現醫務人員感染。唯一讓人擔憂的是1名患者的死亡。
死亡病例的出現讓女朋友緊張。她想要讓我留在臺灣陪她。她是南洋僑生,春節要留在公司值班,家人都不在身邊。女朋友打電話給出入境機構,詢問是否可以讓我免于出境,但收到的答復依然是“不行”。一個臺灣朋友開玩笑說,應該要講得嚴重點,說讓我離境會有“人道危機”。我一笑置之。
1月11日到17日,湖北每天新增的病例再次變成0。我想也許疫情真的得到了控制。沒想到18日凌晨,武漢市衛健委再次通報16日新增4例。過山車般的疫情通報讓人煩躁不安。
當天,臺灣出入境機構打電話來,說只要21日注冊就可以不出境。那時機票已經不能退了,家人也做好了我回家團聚的準備。女朋友說如果我想回家也好,雖然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不舍。
1月17日,醫護人員將病人轉運到金銀潭醫院(圖/無畏)
19日出門前,女朋友塞了兩大盒口罩給我。我有些不以為然,心想我回家最多兩個星期,要一百個口罩做什么。我退還一盒口罩給她。在去松山機場的路上,她連連囑咐我,一上飛機就要戴上口罩。
在臺灣,戴口罩不是什么不尋常的事情。即使感冒也會有人戴口罩,女生沒有化妝也會戴口罩。不尋常的是,回武漢的飛機上,幾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華航的空姐也不例外。
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我見到了父母。和機場的大部分人一樣,他們都沒有戴口罩。只是機場多了一些戴袖章的檢疫人員。除此之外,一切如常。我勸父母戴上口罩,告訴他們不管是什么疾病,對年過半百的身體都是不小的損害。母親聽了我的話,父親還在猶疑。
接下來兩三天里,我參加了一次家庭聚餐,又趕緊去武漢市臺辦和出入境辦事處辦完了續簽的手續。疫情逐漸嚴峻起來。在鐘南山院士宣布發現人傳人的證據之后,父親一大早就打電話給同事,幫忙買到幾個口罩。我見到他時,他臉上口罩的金屬條貼在下巴上。
1月22日,安保人員在碼頭邊對旅客的體溫進行測量(圖/無畏)
封城的消息來得很突然。
我晚睡,23日凌晨武漢市宣布公共交通全面停運,我第一時間就看到了。還有十個小時,回學校已經不太可能,新的簽證還需要兩個星期辦好。
有老師跟我說,她指導的一位陸生連夜搭火車往宜昌,輾轉飛到臺灣回到學校。對我來說,逃離武漢并非上策,網絡上對武漢人的辱罵言論日甚一日,留在武漢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我至今都沒后悔。
爭 取
1月26日,臺灣疾管部門發布命令,全面禁止來自湖北的大陸人士來臺,“即日起至2月9日暫緩陸生來臺”,其余來臺交流的大陸人士、陸配也必須配合自主健康管理14天。
由于武漢市封城在先,短期內返校已經不太可能,臺灣方面的禁行令對我來說,只不過讓返校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但對另一些陸生來說,防疫命令是突如其來的。
有同學在陸生的微信群組抱怨,到了機場才得知“暫緩來臺”的規定,航空公司拒絕出票放行。
在社交網站上,一位老師在焦急地為一位在越南的陸生尋求幫助。這位陸生一直在越南做田野,中間并未回大陸。針對陸生的禁令讓她無法返校,而越南政府禁飛赴中國航班的舉措又讓她滯留當地。最后她不得不在簽證到期之際轉往泰國。
入境長廊排滿等候審核居家檢疫書的旅客
此后,臺灣教育部門則發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生集中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及集中監測措施工作指引》。《指引》要求各大專院校對1月26日之后入境臺灣的所有陸生以“屏風區隔”的方式,集中隔離管理14天,期間不得外出(包括上課)。
這份倉促且專橫的《指引》引來陸生的不滿。首先是《指引》與臺灣疾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措施不符。疾管部門規定一般從陸港澳入境的民眾,僅有湖北旅游史者需要居家檢疫14天不得外出,其他人只需自我健康管理14天,但可以外出。
但《指引》的規定卻不問旅游與居住軌跡,無差別地適用所有陸生。而且,《指引》規定的集中隔離條件不是所有學校都具備。那時臺灣還在維持原定2月17日的開學日期,暫緩來臺的時間疊加上集中隔離的時間對陸生學習的影響也沒有得到考慮。
2月16日,在臺北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中)介紹了中國臺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最新情況
一些陸生發起反對此份《指引》的連署,一日內有超過5693名學生簽署,其中有4541位仍在就讀的陸生。我是參與連署的陸生之一。但我其實并不抱太大希望。爭執多年的“陸生納入健保”問題就是前車之鑒。
陸生的權益從來輪不到陸生自己來說。2015年國民黨提案的“陸生健保案”派上立法議程,卻引發論戰。有陸生在網絡上談論健保議題,卻遭“鄉民”圍攻。這次也不例外。
1月28日,一位就讀臺灣中山大學的陸生針對教育部門的《指引》,在社交網站發布《向臺灣三個政府機構提出的抗議信》。他要求臺灣政府公開道歉,并賠償陸生的“精神損失”。
這封抗議信措辭激烈,與陸生連署信的商榷態度迥然不同。但部分臺灣媒體見獵心喜,把焦點集中在抗議信上,并且拿這位陸生的“背景”大做文章。幾位陸生在臉書上成立的“新冠肺炎在臺陸生關注組”的粉絲專頁也收到不少冷嘲熱諷的留言。陸生從來不是因為無人理睬而集體失聲,而是在眾生喧嘩中百口莫辯。
3月19日,到達桃園機場后,乘客在排隊等待政府指定的出租車。所有抵達中國臺灣的旅客必須自我隔離兩周,以預防冠狀病毒的傳播
感到頭痛的不只是陸生,還有在臺灣想要幫助陸生的人。我的指導老師很無奈地告訴我,媒體對抗議信的報道讓老師們的介入變得更加困難。這時要想替陸生講話,必然會面對很大的壓力。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的一位臺灣博士生29日在一家媒體上發表文章,詳細檢討了臺灣防疫的“陸生返臺政策”。這篇出自臺灣學生的文章對身處絕境的陸生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2月1日,臺灣交通大學等三所大學傳播學院的教授在媒體聯合發表文章《一起打贏抗疫與人權的戰爭》。三位教授呼吁臺灣展現出“民主和開放”、“對人的尊重”、“優質的教育理念與環境”以及“溫暖慈悲的人心”。
文章的措辭顯然經過仔細推敲,既能為陸生仗義執言,又不會刺激防疫期間臺灣民間脆弱的神經和躁動的情緒。當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不再能夠無視數量龐大的陸生就學權益受損的事實,開始擬定“安心就學措施”。但是,壞消息接踵而至。
中國臺灣,病人及家屬需提供健保卡或身份證確認旅游史,再配合體溫測量后,才能進入醫院
2月6日,臺灣全面禁止大陸各省份人士來臺,并將陸生返臺的時間無限期推遲。根據臺灣教育部門的統計,有近7500名在臺修讀學位的陸生無法返校上課,占了陸生總數的近九成。
得知此消息我只能苦笑。此前想要爭取的一切到這時都變得徒勞。
等 待
封城中的武漢時間仿佛停止。
我原本打算這學期畢業,只剩下論文需要完成。這讓我免受遠程視頻上課之苦。但是這也不是能夠專心寫論文的時候。居家不能出門,我對武漢的了解并不比在臺灣的同學了解得更多。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盯著手機屏幕,那是獲取訊息的唯一管道。謠言和真相無從分辨,情緒透過屏幕放大,傳染給每個人,又無處發泄,讓人寢食難安。
因為交通斷絕,自封城之日起我就沒見過父親。他在長江對岸照顧奶奶。家里就只有我和母親。母親連日咳嗽不止,且又胸悶。她打電話給社區,社區讓她自行去醫院檢查。核酸檢測要做兩次,每次都要等一個星期才有結果。
等待讓我忐忑不安,想著若是確診了該如何是好。社區也很緊張,幾次三番打電話來詢問,所幸兩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只是母親又咳了一個月才逐漸好轉。
3月15日,湖北省中醫院花園山院區,人們在內科門診彼此拉開一定距離排隊就診
我和女朋友從來沒有分別過這么久。我們吵了幾次架,但又很快和好。我們都知道,下次見面遙遙無期,電話斷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3月19日,臺灣宣布全省封鎖,所有非臺灣籍人士一律不準入境臺灣。女朋友困在臺灣,也不能回家,出去了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學校。雖然島內疫情算不上嚴峻,但是惶惶不安之感四海皆同。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的管控措施,恢復對外交通,結束了長達76天的封城措施。武漢人在家漫長而焦慮的等待終于有了結果。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這都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消息。但是對于陸生來說,喜悅只維持了一天。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已在臺灣高校就讀并愿意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愿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4月16日,臺北抗疫視訊交流會現場,兩岸專家在通過視頻進行交流
這個消息很突然,卻不那么讓人意外。對在讀和已經畢業的陸生來說,這個消息帶來的更多是感嘆和無奈。
“歷史”是陸生的朋友圈最常出現的一個詞。因為“陸生”的身份既是在歷史中產生,也可能會在歷史中消失。
自從2011年,臺灣首度開放陸生學位生來臺,陸生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群體。不論是親友,還是陌生人,都只會一遍又一遍重復著相同的問題:“為什么要去臺灣念書?”顯然,沒有一個答案讓人滿意。
如今已是5月,武漢大學的櫻花早已經開過了。很多人的生活都恢復如常。窗外已不再是封城時的死寂。現在就連汽車的馬達聲,孩子的嬉鬧聲,散步的人踩過井蓋的聲音聽來都是可愛的。
只是我就像所有滯留在家的陸生一樣還在等待。復學的日期比想象中要久太多。沒有人想要通過一場視頻答辯就草草結束在臺的學習。
在畢業前,有太多的朋友需要告別,有太多的師長需要感謝。自從大陸旅客自由行取消后,要再相見都很困難。但是,有等待也就有希望。
臺灣媒體報道與陸生相關的新聞,通常都會放上一張學生在臺灣大學椰林大道騎車的照片,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不成文約定。我也在椰林大道騎過自行車,太平洋的風吹在臉上,一路順暢無比。沒有人分得清誰是陸生,誰是臺生。也許兩岸的學生,差異其實并沒有那么大。
作者 | 王濱
排版 | STAN
圖片 | 部分來源于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猜你還想看
圍觀
七種候選疫苗在路上了
故事
抓住紅色通緝犯的一百種方法
熱文
自首就免除死刑?為什么廣西奸殺案嫌犯二審改判
點在看,讓理性的聲音傳得更遙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