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財政廳和省科技廳下達2019年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財政專項激勵資金通知,臺州椒江智能馬桶等3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在全省名列前10,分別獲省專項激勵資金5000萬元。
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省委省政府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更有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提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臺州突破創新制約、攻破科技新長征路上“臘子口天險”的關鍵一招。
臺州堅持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金融鏈、管理鏈和“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構建“五鏈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切實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臺州已建有椒江智能馬桶、黃巖模塑、臨海現代醫藥化工、溫嶺泵業、玉環水暖閥門、三門橡膠等6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累計獲得省綜合體扶持資金2億元。植保與清洗機械、大車配等11家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正在推進建設中。
全市綜合體共集聚創新服務機構149家,服務企業5900多家次,發放使用創新券5600余萬元,解決企業發展難題485個。
依托綜合體建設,2018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3家,臺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5.1%,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和新產品產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準確把握綜合體建設內涵和路徑
重點在綜合體機制、目標和特色等
方面加強統籌謀劃和整體設計
把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領銜主抓工程,成立市縣兩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領導小組,加強日常工作指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和共性問題。建立了市縣及部門縱橫聯動的工作機制,明確各級政府的建設主體責任。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寫進“兩會”報告,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制定出臺《臺州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緊扣臺州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醫化、模具與塑料、智能馬桶、智能縫制設備、泵與電機及航空航天等七大千億產業和各類百億產業的特點,對全市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進行“排名布陣”,明確建設目標。市委書記陳奕君牽頭對七大千億產業逐個調研,將綜合體納入產業培育的頂層設計,作為七大千億產業的“標配”。
注重立足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探索建立特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如黃巖模塑產業發達,有“中國模具之鄉”“中國塑料日用品之都”等美譽,是長三角模具板塊的重要組成區域,該區緊盯“產業短板”,聚焦“優勢再造”,以最強部署、最大力度、最高標準推進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溫嶺是全國最大的泵業生產基地。該市緊扣抓重點產業補短板強弱項需求,探索以創新服務綜合體模式為傳統產業進行科技賦能,積極開展3萬余平方米的省級泵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著力打造新型區域創新平臺。
堅持“產業培育的重點在哪里,綜合體建設就跟進到那里”,以綜合體建設為推手,增強傳統產業發展后勁,增強新興產業發展勢頭,提升“臺州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堅持質效優先的原則,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與塑料、醫藥醫化、智能馬桶、縫制設備、泵與電機等七大千億產業集群培育,設計建設一批綜合體。目前,全市11個列入創建的綜合體已覆蓋5大千億產業和6個百億產業;在綜合體的全體系支撐下,2018年,臺州七大千億產業產值增長22.4%。
三門聚焦橡膠這一縣域傳統支柱產業,以建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主抓手,大力開展橡膠產業轉型升級大會戰。堅持推動生產綠色化,把產業生態化理念貫穿到煉膠、孵化、產品推廣運用全過程。如把密煉服務功能植入綜合體,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近2億元建立國內最先進的公共密煉中心,全面淘汰中小企業分散的煉膠工藝,歷史性改善橡膠產業集中區域環境質量,整體提升膠品的性能和品質,目前已為110家中小企業提供煉膠服務,污染排放減少80%,能耗降低20%。
玉環在推進水暖閥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過程中,借勢借力“一老一小”工作,著眼重構區域創新研發體系,升級生產工藝技術,加強區域品牌建設,改善金融服務環境,實現產投融一體化發展,助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椒江結合智能馬桶產業發展實際,瞄準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需求,啟動建設智能馬桶創新服務綜合體,努力打造靈活高效、產業特色鮮明的示范性創新服務平臺,引導產業向兩端發力,加快推進技術升級、品牌升級、產融互動,成為全國智能馬桶產業創新高地。黃巖大力推動模塑產業與前沿設計嫁接,加快提升模塑產業價值鏈,推動邁向中高端發展,在綜合體內引進工業設計機構69家,集聚工業設計團隊78個,實現傳統模塑產品“顏值”與功能的雙提升,模塑設計成為新動力。
理解綜合體建設與要素集聚的辯證關系
主動串聯產業鏈,集成標準化
結盟大院名校,打造綜合體創新生態
以打造中小企業成長平臺為己任,依托綜合體的品牌疊加效應,為中小創新機構提供成長發展的舞臺。椒江以全鏈條要求打造智馬眾創空間、異地專業孵化器、產業園,以賽事造聲勢引項目,有序推進項目培育,壯大產業的新生力量。
眾創空間培育的智馬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提供高分子原料及制造工藝解決方案,目前已成功完成多家整機企業的實體試樣要求,成本降低10%-20%,創投資本有意開展投資對接。三門在濱海科技城核心區建設近8萬平米的綜合體主體功能區,集成科創研發中心、交易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互聯網研究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打造產業“智慧大腦”。
引進在標準研究和制(修)訂方面有影響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加強與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合作,為企業深度參與標準制(修)訂提供一站式服務。制定推廣“三門膠帶”聯盟標準,“三門膠帶”摘下行業首個浙江區域名牌,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省級名牌6個,境外注冊商標186個,13家企業主導和參與了96項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定。
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依托,綜合體大力集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究院等創新資源,有效整合產業鏈各要素,全面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溫嶺泵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與江蘇大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共建溫嶺泵與電機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技術聯盟等平臺,每年聯合攻關產業共性技術難題2個以上,服務企業200家以上,簽訂各類合同30份,合同金額1000萬元以上。黃巖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依托黃巖模塑工業設計基地,共建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黃巖研發中心和浙大臺州研究院黃巖模塑產業創新中心;依托黃巖模具博覽城,共建武漢理工大學黃巖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模塑人才培訓中心。
準確把脈綜合體建設需求
以引人才、引配套、引市場為途徑
破解綜合體創建發展難題
溫嶺打造人才“雙創”活動品牌,擴大泵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影響力,先后舉辦泵與電機打造千億產業集群活動周、全球泵與電機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曙光引才”千人計劃專家泵與電機產業對接會、永磁電機產業化對接活動等20余場,通過以賽引才、專家會談、項目推介、企業對接、實地參訪等形式,吸引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150多名專家教授、國內外500多家企業責人參與,打響機電領域人才集聚和交流的品牌。
椒江緊盯智馬行業國家唯一檢驗檢測機構的目標,整合原有大批儀器,斥資2680萬元購置關鍵高精尖設備,組建業務精湛的專業團隊,制定科學嚴謹的規程,覆蓋85%項目的高標準高能級的檢驗檢測中心全面建成,成為“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坐便器分技術委員會”成員。
黃巖在綜合體內布局浙江省塑料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和浙江省模具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均為全省唯一),在提供模具產品幾何性能指標檢測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模具材料性能檢測功能,以滿足模具產業發展的新需求。目前,已累計為近千家企業開展檢測服務8700余次,確保為模塑產業在產品“升級換代”中把好質量關。
椒江智馬綜合體與中裝協開展戰略合作,籌辦全國智馬產品采購會,利用參展上海衛浴國際展覽會之機,宣傳“臺州智馬進駐G20峰會酒店、首次集體亮相廣交會、獲得美國UL認證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等品牌品質案例,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臨海建立技術、產品交流推廣市場,為化工制藥設備、儀器儀表、環保處理設施生產廠家提供產品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務場所,也為藥品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金融服務機構、法律服務等機構提供經營場所,實現第三方機構近距離服務園區企業。
把做優服務手段、做大服務效益
作為衡量綜合體建設成效的標準
全面融入“五心”“媽媽式”服務
打造最具創新活力的“三服務”平臺
從企業“最急、最優、最缺、最堵、最盼”的問題入手,以“五最”滴灌幫扶,優化政策供給,精準及時提供服務,形成完整的服務供給鏈條。圍繞優惠政策落實、降本減負落地、知識產權保護等企業需求強烈的服務領域,推行“一站受理”基礎服務、“一站直達”通道服務、“一鏈集成”專業服務,基本實現了企業一般性服務不出綜合體、最多跑一次。
溫嶺引進培育浙江省泵與電機區域創新服務中心、納聯機電、金融服務中心等15家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服務2000余批次,涉及工業設計、技術開發、知識產權服務、技術市場、科技金融、線上線下大數據服務、區域品牌服務等服務內容。
在綜合體建設中集成金融服務功能,依托國家級小微金改試點,努力探索把綜合體打造成“金融超市”。如設立“科技銀行”,組建綜合性產融投中心,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針對智能馬桶產業發展,組織引導泰隆銀行、臺州銀行專門開通“智馬貸”(智能馬桶專項貸款)業務,實行定向精準供給。天臺在綜合體建設中設立“天民投”(天臺民商投資基金),計劃五年內撬動100億-200億元民間資本,并將70%以上的資金投向縣內中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和新興企業。
黃巖在綜合體內設置知識產權機構5家(其中維權中心1家),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專利、商標、專有技術等保護制度。協助企業申請專利3100余件,達成專利授權2500件。如星威國際家居有限公司在綜合體的幫助下,目前已獲專利613項,被授予“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