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近日高企資訊連續轉發了多地數十家高企資質被陸續取消的公告,在為她們感到惋惜的同時想必也為已在高企資格之列的企業們再次敲響了警鐘,被取消高企資質不僅可能面臨補稅涉稅風險和滯納金,更是一種榮譽方面的巨大損失。
警惕高企資格維護重視度不足
【核查依據】對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關部門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發現其不符合認定條件的,應以書面形式提請認定機構復核。復核后確認不符合認定條件的,由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并通知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符合認定條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稅收優惠。
【錯誤觀念】認定成功后,三年后再說。申報成功后不符合高企的認定條件并不重要,平時還是經營為主,等準備材料前再說……
【我們建議】這種想法是一種存在嚴重錯誤的觀點,對已成功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若在后續日常維護時重視度不足,往往會在有關部門正常核查時發現其不符合條件的關鍵部分,一旦被提請認定機構復核,對企業來說就得不償失了。復核后確認不符合條件的,由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資格,并通知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符合認定條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稅收優惠;高企不單要在再次申報時材料符合高企認定條件,高新企業是持續不斷地依托企業創新來推動企業核心技術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多數的指標性工作是平時積累完成的。是日常高度協調才能實現的一項持續性工作,申報當年前推過去三年企業必須符合高企的認定條件,也就意味著絕大部分工作是在日常完成的。自申報成功后必須時刻符合高企認定條件,所謂的“等......以后再說”一方面帶來了高企資格被取消的隱患,進而被追繳已享受的稅收優惠,另一方面給后續的維護工作和未來的重新認定工作埋下重大隱患。
部分被取消高企資格的原因
1.企業環保要求不達標
近日被廣東省科技廳取消高企資質的江門某紙品有限公司、家居制品有限公司、電路版廠等企業均因環境問題而被取消高企資格。2018年6月-11月,因發生嚴重環境違法和環保行政處罰,江蘇某安全用品有限公司、浙江某機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和臨安某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2.因發生重大質量事故,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例:2018年9月,因涉及疫苗質量問題,長春某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從2017年度起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3.高企有效期內累計兩年未提交年報,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例:2019年云南某農產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連續兩年未提交年報。2018年9月,因高企有效期內累計兩年未提交年報,青島市高企認定辦公告,青島精銳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均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4.因申請認定材料存在知識產權作假情況,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例:2018年8月,經云南省高企認定辦向有關部門查證核實,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認定材料存在知識產權作假情況,公告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5.研發投入不符合條件,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近日被上海科委取消的某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就因2017年研發投入不符合要求;2019年湖南某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被舉報研發費造假以及2018年1月,四川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研發費用大于管理費用,未能合理闡明原因,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均被取消高新資質。
6.因公司主要業務發生變化,已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主動申請取消
例:2018年1月-7月,因公司主要業務發生較大變化,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北京某廣告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某化工有限公司、沈陽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主動申請取消高新資格。
對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部門和財務的及時對接尤為重要,企業應更充分的把高企指標貫穿到生產經營活動中,相信高企規范行為一定會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前景。
文章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五)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
高新技術企業基本條件 申辦者在辦理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前,應是取得了"工商部門"核準的"企業名稱預核準"或已有營業執照的企業,其注冊地址必須在中關村科技區域內。 符合《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管理辦法》的規定: (一)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單純的商業貿易除外。 (二)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 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或服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的20%以上。 (四)企業每年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應占本企業當年總銷售額的5%以上。 (五)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性收入與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總和應占本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是熟悉本企業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并重視技術創新的本企業專職人員。 說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范圍: (一)電子與信息技術 (二)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 (三)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四)先進制造技術 (五)航空航天技術 (六)現代農業技術 (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八)環境保護新技術 (九)海洋工程技術 (十)核應用技術 (十一)與上述十大領域配套的相關技術產品。 二、需提交的文件和材料 1 封面 2 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申報材料一覽表 3 高新技術企業審批表 4 高新技術企業批準書(封面) 5 主要登記項目 6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登記表 7 股東意見簽署單 8 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9 知識產權證明 10 目技術文件(必備其一):設計說明書、產品說明書、技術合同 11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表 12 高新技術企業專職科技和管理人員名單 13 專職人員(含法定代表人)學歷證書(或職稱證書)復印件 14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15 企業章程復印件 16 統計財政初始登記表 三、注意事項: 申請通過以后,請按照網上要求準備相關文件,補充有關簽字、加蓋公章,連同相關附件一律按a4紙張大小,一式一份裝訂成冊,另攜帶本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的兩份復印件,辦理有關手續。 ps:可以打電話問問:82022548、82022203,這是一代理公司,也可以讓他們辦。最重要的條件是你們公司的注冊地址要在中關村科技區內。
···································^^····································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3月聯合發布了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如下: (1)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3)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8)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