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唯一一個委托省級主管部門認定的國家級資質項目,對企業而言,不僅僅是稅收的優惠、資金的獎勵,更是榮譽的象征和軟實力的證明。
隨著2016年高企政策的修訂,各地高企認定審核從嚴,高企認定整體通過率較政策修訂之前出現了大幅降低。
相信有過高企申報經驗的小伙伴對高企認定條件早已熟爛于心,大部分人也非常關心他人總結的高企申報誤區、失敗原因,對政府組織的各類高企培訓一場不落的去參加,網上分享的高企秘訣收藏了一個又一個,為的都是能夠在高企申報的實操中避開一個又一個坑。
但是,在將近10年的高企認定咨詢服務過程中,我也發現太多的從業者通過各種途徑似乎是掌握了各類技巧和秘訣,但是在面對實際的高企認定時,很多人還是會覺得心中沒底,信心不足,那些所謂的技巧和秘訣似乎并不能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
平時,我個人也會關注網上一些與高企認定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淺嘗輒止的談了些申報要點,不成系統的總結一些規律,很少有從申報邏輯的角度來探究高企認定背后的設計和操作上的考慮。
所以,借今天的推文機會,我試圖通過一張圖來幫所有關心高企認定的朋友理清楚高企申報邏輯。
考慮到有些朋友是首次接觸到高企認定,有必要先介紹一下高企的定義。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第二條對高新技術企業給出了明確定義。
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的居民企業。
除了對高企進行了定義,管理辦法還對高企申報的8大基本條件進行了明確,我這里用一張圖表示如下。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了解了高企定義和認定條件,接下來就該重點談談高企的申報邏輯了。這個邏輯是什么呢?我特意畫了如下的一張圖幫助大家理解。如果用文字來表述這個邏輯的話,可以概括為:一條主線+兩個關聯。
高企定義中提到“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如何體現呢?
答案自然是要有研發項目。從上面那張邏輯圖也不難看出,高企申報材料中所有內容都是圍繞研發項目展開或者引申的。
我們都知道,研發項目的開展離不開人、財、物的支持,接下來一一分析。
首先,研發項目的開展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研發人員。這就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4個條件,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證明材料需要提供企業的社保結算單和科技人員花名冊。
第二,研發項目的開展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研發費用。這就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5個條件,根據企業最近一年銷售規模的不同,研發費用占比劃分為5%、4%、3%三個要求。證明材料需要第三方中介機構出具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同時企業要留存研發費用輔助帳備查。
第三,研發項目的持續進行還需要配備規章制度和軟硬件設施。這就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7個條件,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要求之研發管理組織水平。規章制度主要指圍繞研發項目實施所制定的包含組織架構設置、過程管理等內容的規范性文件,比如研發立項制度、研發投入核算制度、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獎勵制度等;軟硬件設施主要指研發項目需要配備研發機構、研發設備(儀器)等,那么研發機構是否開展產學研合作,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研發機構人員又是如何培養、進修和人才績效評價?證明材料不僅需要提供相關制度文件,還需要提供與制度文件對應的執行記錄文件。
最后,研發項目是需要以科技成果及其轉化能力進行交付的。這就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7個條件,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要求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科技成果轉化又會涉及到研發項目RD,知識產權IP,高新技術產品PS,它們三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邏輯關系呢?
企業的研發項目(RD)一般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政府立項,一個是企業立項。
企業的知識產權(IP),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2個條件,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以及第7個條件,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要求之知識產權。
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PS),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6個條件,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那么,高企中RD、IP和PS有著什么樣的邏輯關系呢?
正確的打開姿勢是,研發項目RD產生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以知識產權IP來體現的,而知識產權IP進行成果轉化才能突顯其創新價值,且能夠在主要產品(服務)PS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
在我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發現,有些企業立了很多研發項目,也申請并獲得了可觀的知識產權,可是這些研發項目不但和申請的知識產權產生不了交集,而且也與企業的主要產品毫無關聯。
比如說,企業的主營業務是軟件產品,而申請的知識產權卻是關于新材料方面,自主立項的研發項目又是設備方面的技術改進。這三者雖然分別符合了高企申報條件中高品收入占比、知識產權數量、研發費用占比的要求,但是會因為缺乏內在的邏輯關系而不被專家認可。
此刻,你心中是不是在默念,內在邏輯又是個什么梗?如何證明呢?其實這種內在邏輯就是隱藏在你提供的各種證明材料中。
我們繼續來看科技成果轉化部分。科技成果轉化發生的時候,必然會產生收入、帶來利潤,這就涉及到高企申報條件中的第7個條件,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要求之成長性。
成長性的評價指標有兩個,一個是凈資產,一個是銷售收入。證明材料是近三年的財務審計報告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財務審計報告包括三張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財務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前后數據是否一致?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是否根據高企要求進行審計?如果不一致,你所委托的中介機構是否專業,有承擔高企審計的資質?
財務審計報告主數據要和納稅申報表上一致,同時也要注意和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高品收入專項報告上數據一致。如果出現不一致,就需要給出合理說明。
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和研發費用輔助帳會涉及研發人員工資,這里涉及的研發人員要和提供的科技人員花名冊對應。記入人員人工費的研發人員,如果并不在科技人員花名冊上,是不是會令專家存疑呢?
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上出現了委外費用,就會去追溯企業是否發生對外的產學研合作,產學研合作協議上的項目名稱是否在研發項目RD當中呢?如果不在,產學研是否開展了實質性合作,有待核實?
研發費用輔助帳的建立,是否符合企業研發投入核算制度?如果制度說一套,輔助帳做的又是一套,研發組織管理水平是否規范,心存問號?
以上我提出的每一個疑問,是我們每個人在編制高企認定材料時都不能回避的問題。我們也應該學會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式的提問方式,引導自己更加深入的理解高企政策背后的邏輯,把高企認定材料做的有理有據,經得起任何人的推敲。
簡單總結一下,高企申報每一部分證明材料都不是獨立的,都是與其它環節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邏輯。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是一項復雜化、專業化、系統化的工作,你不僅需要學習高企政策,懂得申報要點,掌握編寫方法,還需要理清申報邏輯。
今天,我主要是從整體上用一張圖帶大家理清高企申報邏輯,今后的推文還會繼續與大家分享每一個細分要點各自的申報邏輯,比如高企領域、研發費用、科技人員、高新技術產品、科技成果轉化。
2018年高企認定的申請工作已經結束,各地的認定結果正在分批公示中。2019年的高企認定,你準備好了么?如果你還在一籌莫展,不妨通過下方的聯系方式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來幫你出謀劃策。
(本期編輯 | 文文)
知乎專欄:項目申報圈,打造屬于項目申報從業人員的朋友圈。
歡迎大家投稿到專欄(私信行無際涯),一起分享職業故事,交流工作經驗。
微信公眾號:
理清高企申報邏輯,只需一張圖?mp.weixin.qq.com歡迎關注。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一、申請高新企業需要滿足以下八大條件,缺一不可: 1、要求企業申請認定時要求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 3、企業主要產品或者服務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高技術服務業等高新八大領域。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以申報當年上一年度人數為準,比如2020年申報高企就以2019年人數比例為準) 5、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上年度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比例不低于5%;上年度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比例不低于4%;上年度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能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需要企業總評分超過70分)。 8、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二、申請高新企業主要有以下步驟: 企業自我評價——登記注冊——提交材料——專家評審——認定報備——公告公示、下發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流程
···································^^····································
您好,我們公司在深圳羅湖區,很高興為您解答 深圳高新條件: 1.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擁有2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3項以上軟件著作權 或1項發明專利 2.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即科技成果產品登記平均4項每一年 3. 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近3年財務報表和總資產成遞增 4. 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5. 研發經費投入: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 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2%。 6.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7.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
···································^^····································
高新技術企業分為省市的高新技術企業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體的要求都會公告出來,你看看你們滿不滿足要求。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各科技型企業及有關單位:
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2013〕43號)精神,按照《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評審要求,石家莊高新區科技局對區內申報的企業進行認真評審,并報省科技廳審核備案,經省科技廳批準,認定河北坤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6家企業為石家莊高新區2016年度第一批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
附件(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石家莊高新區2016年度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
石家莊高新區科學技術局
2016年4月18日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