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近日,海南馬良師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檔案綜合管理平臺V1.0》,榮獲海南省軟件行業協會頒發的《軟件產品證書》。
據了解,軟件產品認證是雙軟認證之一,申請該項目不僅是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一種保護方式,更可以讓企業享受國家提供給軟件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軟件產品認證審核過程非常嚴格,申請該項登記首先公司必須擁有著作權的軟件產品,然后還要申請軟件測試中心的測試,才可以申請軟件產品登記。
此次,海南馬良師傅的《數字化檔案綜合管理平臺V1.0》符合《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發展的若干政策》和《軟件產品評估標準》(T/SIA003 2017)的有關規定,順利取得《軟件產品證書》,是社會對公司軟件研發實力和產品市場價值的認可,進一步表明我們在軟件產品創新、技術研發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今后,我司將持續加大軟件研發投入,提升服務等級,回饋廣大用戶。
海南馬良師傅簡介
海南馬良師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是一家以網站建設、網絡整合營銷、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通訊技術、數字化加工服務、電商等技術為核心的高新科技服務型公司,主要專注于檔案管理咨詢與服務的專業公司制檔案服務。
公司現有員工數十名,團隊骨干均為檔案學專業科班出身,具有多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院校檔案實踐經驗。
自成立以來,公司創始團隊服務各類機構,致力打造行業第一品牌。經過多年的摸索,積累了豐富的檔案整理經驗,檔案整理業務,主要包括相關檔案托管、檔案整理、文檔掃描、數據錄入服務等,為各類公司及單位提供檔案升級整理和文檔影像管理的解決方案。迄今,公司已完成了多項大中型軟件開發和檔案數字化加工服務的應用項目,積累了豐富的項目運作和管理經驗,涵蓋人事檔案、書籍檔案、文書和憑證等其他業務檔案,涉及發改委、銀行、工商、電力、教育、稅務和人力等部門及大型企業。
公司將本著“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提升服務等級,為客戶提供更前沿的高質量產品,從而實現創新發展。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辦理年檢和你當時申請軟件企業認定是一個程序,如果你當時申請軟件企業認定沒有交銷售合同及發票,還有科研開發成本,年檢時就要交這些資料了,軟件收入要達到總收入的35%以上才可以。 年檢:國家工商總局2014年2月19日發出通知,自3月1日起正式停止企業年度檢驗制度,要求各級工商機關抓緊做好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實施準備工作。此舉意味企業工商年檢制度將正式告別歷史舞臺。根據國務院新近出臺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正式取代企業年檢制度。
···································^^····································
1. 軟件企業認證是一次性的,軟件產品登記的有效期是五年。五年以后可申請延續。
2. 企業年檢是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一年一次。當年設立登記的企業,自下一年起參加年檢。
年檢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企業登記事項執行和變動情況;
(二)股東或者出資人的出資或提供合作條件的情況;
(三)企業對外投資情況;
(四)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情況;
(五)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年檢的基本程序是:
(一)企業申領、報送年檢報告書和其他有關材料;
(二)登記主管機關受理審核年檢材料;
(三)企業交納年檢費;
(四)登記主管機關加貼年檢標識和加蓋年檢戳記;
(五)登記主管機關發還企業營業執照。
企業申報年檢須提交下列文件:
(一)年檢報告書;
(二)營業執照正、副本;
(三)企業法人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四)其他應當提交的材料。
非法人分支機構,除提交(一)、(二)項所列文件外,還應當提交所屬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營業執照復印件應當加蓋登記主管機關的公章)。
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提交年度審計報告。
不足一個會計年度新設立的企業法人和按照章程或合同規定出資期限到期的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提交驗資報告。
企業的行政部門和財務部門負責企業年檢。
希望能幫到你~···································^^····································
留個郵箱 發給你相關資料
···································^^····································
辦理年檢和你當時申請軟件企業認定是一個程序,如果你當時申請軟件企業認定沒有交銷售合同及發票,還有科研開發成本,年檢時就要交這些資料了,軟件收入要達到總收入的35%以上才可以。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我在東北創業,挺慘的!
先說一句:絕不是唱衰東北,而是以辯證的角度看待客觀存在的問題!
希望所有東北人學會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人走了,工廠在還有用么?人走了,還有資金么?人走了,怎么回來?如果您是一個東北人請仔細閱讀,如果您不是東北人請轉給您身邊的東北人。
東北經濟形勢不斷下行,已經廣為人知,引起了自上而下的廣泛關注。東北經濟有多差,有關的報道長篇累牘,沒必要再做詳細介紹了。僅僅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問題,去年第一季度,東三省的領頭羊遼寧的經濟增長出現負數,二季度GDP遼寧干脆不公布了。
因此,東北經濟發展已經拉起警報。
2015年下半年開始,全國O2O創業結束蜜月期,倒閉潮來臨。2016年,O2O持續退潮、熱錢撤出,靠補貼維持的O20生存更是日益艱難。
根據《中國股權投資市場2015全年回顧與展望》,在天使投資市場已披露的投資案例中,東北地區共獲得4起投資,投資金額加起來僅為700萬人民幣。
這點錢還不如北京隨便一個賣肉夾饃或煎餅果子的創業團隊獲得的A輪融資多,從這個層面而言,東北已然被“天使”拋棄。
“網上有一種說法,叫‘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可千萬不能讓這種說法變成現實啊!”2016年10月18日的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說道。
早在2003年,國務院就提出了“振興東北”,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具體提出了12條戰略。然而,晃眼間,13年過去了,東北地區并沒有被振興。從2016年3月網易的一篇《救1萬個國企也救不了東北經濟》開始,全網似乎又掀起了一波“為東北經濟振興操碎了心”的議論熱潮。
沈陽,作為東三省的省會城市之一,自然也逃脫不了低靡的經濟。
在2016年10月18日的推進會議上,李克強還談到了一個統計排名,“去年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東北一家沒有。很奇怪啊!按道理講,東北那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兩院院士,創新能力應該很強才是!”
而事實是,不要說百強企業,在這一波的創業浪潮中,沈陽,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都沒有成為此中的弄潮兒。
就公開的融資數據統計,2015全年加上截止今日的2016大半年,整個遼寧省的投資事件僅有19起。沈陽的創業公司并不多,這一點,在我尋找沈陽創業者的過程中深有體會。網上搜索、朋友圈問詢、發動身邊的同事朋友搜羅,幾乎“全然敗退”。終于聯系到當地一家創業公司,對方滿口宣傳,除了給其公司寫宣傳稿,別的事情,一概不談。
一位在北京一家創業公司工作的沈陽姑娘告訴我,在沈陽,她的朋友和同學少有出來創業的,而她對沈陽創業環境的了解,都來自家人。在面對沈陽創業環境如何的問題時,她的回答只有一句,“我聽家里人說(沈陽創業環境)各種不好、不適合”。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唱衰聲,不絕于耳。
這事兒其實非常嚴重,我個人覺得比東北暫時性的GDP下滑還嚴重,因為天使投資對東北的“愛答不理”,顯示了在資本層面對東北的未來沒有信心,而對于經濟而言,信心往往比黃金還重要!這是資本層對東北信心的寒冬,也就是資本已經認定東北不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了。
在創投圈子里流傳著這樣一則關于東北的創業笑話:
我打算在東北做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我去哪里招人?沒人!都去了北上廣。
我去哪里融資?沒錢!找投資人?沒有!找政府?有關系?
我去哪里談產品?扯淡!吹牛逼的本事一個比一個強。
我去哪里拓市場?保守!東北對互聯網產品接受能力整體就差,慢熱。
我去哪里攬業務?固化!寧可幾十萬砸線下廣告也不肯在互聯網上投1萬。
最后,這個人,去做了網紅——在網上唱二人轉……
東北的創業的傳統打法就是建園區,包括大連高新園區,沈陽渾南新區等。IT產業園在前三年,政府的補助還是很多的,但是后期資金支持越來越乏力了,園區內的政策也開始走低——現在大連軟件園新入駐企業,連雙軟認證都很難拿到,更別提有合作為了。
那么,為什么資本不進入這些園區,是不能還是不愿意?
這與東北本身的問題有關。在東北呆的久的人都知道,這地方就是人情,圈子。不認識幾個人就沒法辦事。
外面來個投資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有核心技術的,政府的人先連吃帶拿走一圈,等到項目啟動了,領導們沒有影了。
在東北的創業成本,并不比一線城市低。
除了資金、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
一位曾在東北招聘過的互聯網公司人力總監表示:“我在東北招聘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外包產業。只要是做外包行業久的人,基本都是廢的。他們沒有鍛煉出來完整的技術能力,也沒有垂直領域的行業經驗,很多優秀人才在里面就廢了。面試過很多吉林大學、哈工大學等的畢業生,做外包做傻了,感覺真可惜。”
振興東北的話,吵吵了二十多年了。這是根本落不到實處的一句口號而已。外因很多,內因也不少。很讓人心痛的話題!我是東北人,我的親人們都是東北人,并沒有貶低的意思,但是大家普遍都是安于現狀,不做改變,而且害怕改變。
引用網絡上的一段話,來佐證在東北創業維艱這件事:
我再也懶得回去和那幫狗B打交道了。這是我一個東北朋友最近和我反復提及的一句話。一年前,他從北京辭職回到遼寧創業,具體哪個城市就不說了,一年過去了,他如今又回到北京,在意味深刻的大望路上班。
在我鍥而不舍的追問下,我才明白他口中的“狗B”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泛指,泛指一切吹牛逼不干活,光喝酒不辦事,泛指一切不作為的官僚主義作風,泛指一切低效率沒誠信的合作方。
他和我說,他的噩夢從注冊公司的那一天就開始了。他沒想到只是注冊一個公司,為什么在東北就那么難?別人勸他:還是找找認識人吧!當初他是不聽的,如今他和我說:“在那個地界,你甭管干啥,都他媽得找人,不找人根本辦不成事兒”。
除了行政效率底下,令他難以忍受的還是創業環境的惡劣:首先他的企業根本貸不到錢,這直接夭折了他開分店的計劃,而員工們三天兩頭請假就不說了,幾個90后全都無心打工,要么是在準備考公務員,要么家里正籌錢找人進國企。除此之外,人情往來和親戚朋友不斷想進他公司掛個管理崗的事情就更多了,他的一個大伯為此還跟他家鬧掰了,因為那老頭想讓自己兒子去他的公司“隨便管幾個人,開個幾千塊錢就行了”,理由是“咱們自己家人,肯定比外人實在。”我這位朋友沒同意,他的理由堅定而實在:“那傻逼除了喝酒就知道吹牛逼,還當經理,給他個總理當得了?”
當然,導致他東北創業繼續失敗的致命原因,是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他覺得“似乎每個人都不敢花錢,周圍基本看不到什么沖動型消費,城市中核心消費人群越來越少,像做我這種生意的,主流客戶都是年輕人,可你看,這個城市那里還有年輕人啊?”
不是東北人愛拉關系好高騖遠,而是在東北的地界往往沒人你就真的辦不成事兒;不是東北人假義氣不講誠信,而是計劃經濟造就的官僚化體制只認權利不鳥產權和契約精神,你產品質量再牛逼,沒人的話還是進不了國企采購的名單;不是東北人懶惰,而是都在國企中,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樣,畢竟勞動模范獎章又不能當飯吃;不是東北人不熱愛自己的家鄉,而是家鄉除了國企和公務員,實在沒什么工作崗位,在東北,進不了國企簡直就等同于失業,狗屁專家天天呼吁那些家里沒關系沒后門的大學畢業生留在東北,你讓他們留在東北干什么?都他媽去創業?去做直播嗎?
東北首先要從自身改革做起!
必須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真正激發社會潛能,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時代的大潮下,世界飛速地變化,任何反應的遲緩,都將把自己置于險地。東北的創業者們已經到了另一個闖關東的時刻,我們必須超越自己性格中的弱點,面對現實,做出痛苦而深遠的變革。
對了,還有一點: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尤其是在東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