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一個對二戰感樂趣的軍事迷生怕都對德國聞名的“萊茵金屬”Pak36-37毫米反坦克炮有個年夜致的領會。這條目造型低矮,簡便小巧的小型反坦克炮在二戰初期賜與了那些盟軍薄皮坦克迎頭痛擊。跟著戰爭的不竭進行,德國人呈現了越來越多無法對于的“怪物”,諸如蘇聯的KV系列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法國的夏爾B1系列坦克,等等。一度被視為“作戰神器”的Pak36在面臨這些鋼鐵怪獸之時,底子無法闡揚出它應有的“雄風”。它所能給敵方坦克帶來的,只有“在正面裝甲上留下一個淺淺的凹痕”罷了。
德軍從1942年頭起頭慢慢將這門戰爭初期的“老英雄”換下戰線,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強力的50,75,88,甚至是128毫米的自行反坦克炮。那么,這門被德國人視為“敲門磚”的垃圾反坦克炮,到了亞洲疆場又是若何表示本身的呢?

▲1940年的法國戰爭時代,一個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炮組正齊心合力鞭策著火炮進步。
早在1929年起頭,那時的中國當局就已經與魏瑪共和國相關要員進行接觸。而諸如將來的“國防軍之父”——馮·塞克特以及法爾肯豪森都曾在中國擔任過軍事總參謀一職。天然,這些“洋教官”帶來的不僅僅是“洋式戰法”,自從1934年起頭直到中德商業分裂的1938年,平易近國經由過程商業互換的手段,以“你出糧食貴金屬,我給刀兵和坦克”的體例獲得了總數約為120門的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裝備進入那時“德械”師中,并在淞滬會戰和隨后的南京捍衛戰之中立下了無數軍功。
反不雅那時的日戎服甲軍隊,在侵華戰爭初期,日戎服甲軍隊中仍然充溢了年夜量的89式中型坦克以及95式輕型坦克,甚至還有一些被稱為“豆坦克”的超輕型坦克(94式)。這些坦克正面的裝甲最厚處都沒有跨越25毫米。底子可以說是薄皮年夜餡餅一個。輕忽裝甲兵扶植的日本戎行在將來面臨擁有更壯大,更完美的美軍時將會更為吃虧。
在和中國戎行的反坦克炮與坦克的交戰中,8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疆場上沒有設置裝備擺設穿甲彈,只能發射用來殺傷步卒的高爆彈藥,在300米擺布的距離底子無法對那時國戎服備的一號,維克斯系列坦克組成任何本色的威脅。國戎服備的37毫米反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藥足以在500-800米甚至更遠距離擊穿日軍坦克的鐵皮,這也是為什么日本人會對這些“來自友國的反坦克炮”恨入骨髓的一年夜原因。

▲日軍的94式超輕型坦克CG圖片。它的正面裝甲只有10毫米擺布。而車載兵器僅僅是一門7.7毫米的車載機槍!底子無法在遠距離對低矮的37毫米反坦克炮組成任何威脅。

▲上兩圖別離為日軍的95式輕戰車(關東軍涂裝)以及89式中戰車的相關線圖。固然別離安裝了37毫米和57毫米的戰車炮,可是虧弱的裝甲依然不克不及包管它們能扛得住37毫米反坦克炮的雷霆一擊
淞滬會戰中,介入該戰爭的日軍第5戰車年夜隊在整個戰爭時代共被擊毀擊傷了30輛擺布的坦克(此中12輛無法修復徹底報廢),而這12輛無法修復的戰車中除去2輛是被國軍的迫擊炮炮彈射中燃料箱起火銷毀外,其余10輛都是被國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47毫米“百祿”反坦克炮所擊毀的。被擊傷的18輛坦克中絕年夜大都也被37炮所包攬。從其中足可見“萊茵”炮對日軍戰車軍隊的殺傷之年夜
淞滬會戰竣事后,國軍在隨后的武漢,徐州等浩繁年夜型會戰中皆有利用過“萊茵”37毫米反坦克炮并予以日軍多次迎頭痛擊,而最后一門“德國敲門磚”的退役還得耽誤到44年美援的周全換裝。陪伴著日本的降服佩服,“萊茵”炮的名譽汗青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正在利用Pak36/37毫米反坦克炮進行練習中國戎行士兵。37炮在500米發射的炮彈足以打穿日軍在中國年夜陸利用的所有坦克


▲德軍在1941年研發了“41式超口徑破甲彈”(如上圖)專門用于對于蘇軍的KV-1,T-34中型坦克,改型破甲彈最年夜穿深為180毫米,足以摧毀前兩者的正面裝甲,可是因為炮口初速過低只能在300米擺布的距離對敵射擊以確保首發射中。借使倘使可以或許出口給中國戎行,必然又是一年夜“殺手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