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期,跟著戰爭的不竭深切與進行,德國陷入到了戰爭帶來的一系列晦氣狀況之中:沒人,沒物資,沒裝備。作為對國防兵力量的一種填補,從1944年起頭,在納粹的宣傳機械高效的運作下,“人平易近沖鋒隊”這一奇葩的軍事組織在被冠冕堂皇的締造了出來。昔時的9月25日,希特勒親自核準了其秘書長馬丁·鮑曼的提議頒布發表“人平易近沖鋒隊”正式組建。
在馬丁·鮑曼的口中,人平易近沖鋒隊的士兵是一群狂熱而又嚴守規律的納粹分子。然而,實際真的如斯嗎?這個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軍事組織又有哪些人獲得了真正象征德軍聲譽的“騎士鐵十字”呢?

▲一張柏林捍衛戰時代的人平易近沖鋒隊士兵彩繪。注重右側這名身穿迷彩服的士兵掛著的是VG-1型人平易近突擊步槍(其實就是個只能半主動發射的水貨罷了)。而人平易近沖鋒隊中最常見的兵器無非就是鐵拳
這些被揄揚當作“狂熱”的士兵的年數,從16歲至60歲不等。他們年夜大都人在臨上疆場之前,只配發了聞名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而少有輕兵器裝備。甚至有資料傳播鼓吹,人平易近沖鋒隊一度在抗擊美軍士兵的戰斗頂用上了19宿世紀的雙管獵槍!此外,人平易近沖鋒隊士兵的練習也是烏煙瘴氣。盡管有少數前國防軍老兵在上行下效,可是年夜部門人平易近沖鋒隊士兵最多也不外受了一周時候的練習。有些人甚至在端上步槍后連對準都不會,就是如許一只“水貨”、“炮灰”,竟然被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械揄揚當作所謂的“帝國精銳”,真的是好笑至極。

▲一個正在接管國防軍教官練習的人平易近沖鋒隊MG42機槍小組。在人平易近沖鋒隊中,機槍這種正規軍編制里最常見的戰術兵器可以說幾乎看不到。而讓盟軍膽寒的MG42則更是少的可憐,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年夜堆被裁減的老爺貨品

▲后人嘲諷這只“希特勒的炮灰”所專門繪制的一副油畫。在圖中的人平易近沖鋒隊士兵底子沒有同一的禮服,甚至連鋼盔都沒有!而恰是沒有有用的辦理系統才導致他們的傷亡居高不下。
當然,就算是在這種四流的單元之中,不代表就沒有“德國英雄”。恩斯特·提伯齊就是這么小我物。1911年12月26日生于東普魯士地域的他,在年夜戰初期的5年中可以說是湊數其間。直到1945年,那時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少校出任了位于柯尼斯堡要塞“東普魯士”黨區的第82人平易近沖鋒隊營營長,并于2月10日還擊蘇軍的戰斗中,當作功的利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擊毀了5輛蘇軍的T-34坦克。因為這項英勇的行為,他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勛章。據領會,在整個二戰中年夜約有50萬人自愿或者強行征召進入了人平易近沖鋒隊中服役。而整只軍隊中只有4人榮獲騎士鐵十字勛章,而這4人中只有提伯齊一人存活到了二戰竣事。足以見他在這只“炮灰軍團”中是有何等的幸運。

▲歐洲的平易近間保藏家珍藏的恩斯特·提伯齊簽名照。可見其領章上代表軍銜的四顆棱狀細姨。(人平易近沖鋒隊最高軍銜即為營長)



▲利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進行練習的人平易近沖鋒隊士兵。而他們傍邊的良多人將會倒在與蘇軍坦克肉搏之下。注重其右臂佩帶的人平易近沖鋒隊袖標,這也證實他們屬于德國國防軍的一部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