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食草哺乳動物竟然一半像豬一半像馬!

品種:豬趾袋貍
棲息地:澳年夜利亞
它有著一套前腳像豬,后腳像馬的奇異足部系統,但它整體看起來像個老鼠。經由過程架子上收集的布滿塵埃的化石,我們對這種早在1950年就已滅盡的澳年夜利亞神秘的有袋類動物(豬趾袋貍)有了全新的領會。
這是有史以來最小的草食哺乳動物,年夜約重200克,而且有一些特別的特征——包羅它的腳。而且似乎它的食草能力進化地異常敏捷。
在肯尼的西澳年夜利亞博物館工作的肯尼·特拉武永研究了館藏的三顆豬趾袋貍的化石牙齒,這些化石牙齒自1970年在新南威爾士被挖掘出來后,至今已有了一些損耗。
他發現豬趾袋貍是由一種糊口在200萬年前的雜食動物進化而來。
快速干燥的天氣也許是促當作該物種由雜食標的目的草食改變的原因,可是200萬年并非是一個簡短的時候跨度,特拉武永說道:“炊事布局的演變也需要花上上百萬年的時候。”
可讓人迷惑的是小型的哺乳動物一般都不吃草,他說道:“因為它們沒有足夠年夜的胃來長時候地消化吃進去的草,所以他們只能獲得很少的能量。”
奇異的腳
出格奇異的是豬趾袋貍前腳有兩個腳趾,爾后腳只有一個腳趾。特拉武永說道:“有袋類動物一般前腳有5個腳趾,后腳也有幾個腳趾,如許可以便利他們爬到育兒袋里,我們搞不懂為什么豬趾袋貍的腳趾會這么少。”
新南威爾士年夜學的邁克爾·阿徹說道:“這確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許是因為干燥的澳年夜利亞地盤變得日益堅硬,使得該物種的側邊腳趾受到磨損,從而它們的腳趾逐漸退化。”
一些已經滅盡的袋鼠在腳趾機關上也與之相近似。阿徹說:“例如在更新宿世期間(一種地質期間)巨型短面袋鼠后腳只有一個腳趾,每只手上只有兩個頎長的爪子,這確實會讓人感覺很是奇異”
從歐洲引進的貓和狐貍把豬趾袋貍逼標的目的了衰亡的境地,至此他們的糊口習性也就無從講求。在19宿世紀中葉,當動物學家杰拉德·克列夫特起頭為物種編纂目次時,它們的數目已經年夜幅度削減。
盡管如斯,克列夫特仍是會偶然吃失落人們帶給他的樣品。他寫道:“它們很是甘旨,我不得不認可我對美食的追求曾一度跨越了我對科學的熱愛。”
1950年,澳年夜利亞的土著居平易近在年夜吉普森戈壁最后一次目睹了豬趾袋貍的呈現。
特拉武永說:“我們不克不及更好地領會這類奇異的生物,這無疑是一種缺憾。”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