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戰接近從頭至尾聲。5月5日是個禮拜天,美國俄勒岡州布萊市,米切爾佳耦帶著五個十三四歲的學生一路開車前去郊外的公園露營。米切爾夫人身懷六甲,因為暈車而半途停下歇息。她帶著學生們在四周散步,米切爾師長教師則和旁邊的建筑工人聊起天來。
突然,米切爾師長教師聽見他的夫人高聲叫道:“親愛的,快來看我們找到了什么,它看上去像是一個氣球。”一個學生伸手去拉阿誰工具,米切爾師長教師正要阻止,卻為時已晚。
轟!
一聲巨響。灰塵滿盈,樹枝亂飛,松針從空中如落雨般失落下。米切爾師長教師趕去一看,他的夫人和五個學生全數就地滅亡。
炸死米切爾夫人和五個學生的是日本發現的氣球炸彈。

升空的氣球炸彈 圖片來自收集
承平洋彼岸,日本當局正緊緊盯著美國新聞媒體的動靜。他們著重搜刮“氣球”、“爆炸”、“傷亡”、“叢林火警”等關頭詞,不放過報紙上哪怕豆腐塊巨細的新聞。在他們看來,美國媒體極為自由,一旦有相關事務發生,就必定會有報道。
再說了,他們總共放飛了9000多個氣球炸彈,此中估計有10%,也就是900個能飛到美國境內。這么多氣球,美國人不成能沒有發現。
氣球炸彈的方針是摧毀建筑、造當作叢林火警、激發公眾發急。它們是日本當局寄予厚望扭轉戰局的奧秘兵器。
氣球炸彈,正式名稱風船爆彈,是日本當局于二戰末期發現的無動力跨洲兵器。氣球球體直徑4米,可以或許裝下約940立方米的氫氣。此外,氣球炸彈的機關還包羅沙包、氣壓計與氣閥、炸彈、計時器、海拔高度節制裝配等。
那么,一只氣球是若何做到飛越承平洋的呢?

氣球炸彈下部近景 圖片來自收集
氣球炸彈放飛后,一向標的目的上飛升。氣球的外殼由桑葚樹木漿做的紙張制當作,強韌而輕盈,足以抵御對流層變化無窮的氣候。氣球來到離地面9千米的對流層頂部,突然趕上一股強勁的西風。
這股西風即是高速氣流,又稱噴射氣流、山頂顛峰噴流,是堆積在對流層頂的年夜氣環流帶,平均風速達到90公里每小時,中間風速可達200至300公里每小時。高速氣流如同一根又長又粗的管道,將氣球“輸送”過承平洋。平均只需三天,就可以跨越8000公里的距離抵達美國本土。
日本軍方為了提高氣球炸彈的效率可謂是費盡心思。一旦氣球上的海拔計探測到氣球降低,出了高速氣流的底部,就會主動卸失落沙包減輕自重;而假如氣球飛得過高,又會開啟氣閥給它放氣,總之要讓氣球始終飛翔在高速氣流內。當計時器跑完三天時候,氣球多半已經達到美國本土,所有的沙包會主動失落下,氣球下降。
十分精巧,是吧?只可惜,它是背負著原罪的戰爭兵器。
這一回合,日本占先。

高速氣流走標的目的示意圖 圖片來自收集
日本策動進犯,該美國接招了。
自1944年冬天起頭,美國軍便利陸續接到氣球炸彈的目擊陳述。最初,美國人底子搞不清這些氣球是從哪兒來的。不外,他們必需調查出來,并且要盡快。
氣球部件被送往軍方嘗試室,包羅沒有失落落的沙包。地輿部分的人對沙子睜開調查,查驗上面的硅藻和其它海洋微生物,從而確定氣球來自日本本土,而且按照硅藻的怪異性,鎖心猿意馬了東京四周的一宮町海灘。窺伺飛機發現本地公然有氫氣工場。美國人雷厲風行,當即炸毀氫氣廠。
為了避免引起公眾發急,更主要的,為了防止日本按照氣球炸彈的發現地址,改良裝配提高轟炸效率,美國當局極為罕有地對媒體下了“封口令”,而媒體也極為罕有地積極予以共同,壓下所有發現氣球炸彈的報道。
戰爭期間,美國人決不泄漏半點風聲。
直到米切爾夫人和五個學生的慘劇發生,美國當局才改變了政策,許可媒體報道變亂,好讓公眾識別危險,避免更多的傷亡。六名死者也就當作為了二戰美國本土獨一的布衣傷亡。
美國承受住了日本的進犯,還一拳打了歸去。

紅點為發現氣球炸彈的地址 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
日本當局絕望了。很顯然,氣球炸彈沒有完當作估計的方針。 造價高,美國人又把氫氣廠給炸了,導致戎行不得不斷止該項目,徹底死了心。
實戰成果表白氣球炸彈是一種看上去十分厲害,現實上很是低效的兵器。一來損耗率太高, 兩邊專家都估量只有10%的氣球飛到了美國;二明天將來本放飛氣球是在冬季,此時美國西海岸年夜多是冰雪籠蓋的叢林,炸彈底子無法引爆。
等一下,估量900個飛到美國,美國又只收受接管了300個,那剩下的600個去哪里了?
謎底是,它們仍在期待人們的發現。
2014年,加拿年夜朗比,砍木工人發現了二戰期間的氣球炸彈。炸彈深深埋在土里,已顛末了70年。工人們不敢挖出來,而是用火藥將其炸當作了碎片。

加拿年夜發現的氣球炸彈 圖片源自收集
參考資料
Mikesh, R. C. (1973). Japan's World War II Balloon Bomb Attacks on North America.
作者:楊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