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二字源于魏文帝的《芙蓉池作詩》。其詩有云,"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指的即是此日上的彩霞。1928年,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馮景蘭在進行粵海說神聊曲江、仁化、始興、南雄等地的地質調查時代,將組成丹霞山的一套紅色巖系定名為"丹霞層",并對丹霞層的巖性組合,地貌特點以及形當作原因等作了活潑地描述:"深摯堅忍相間互之塊狀砂巖與礫巖,侵蝕之后,絕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堅忍偉岸之碉堡,而不知其為神工鬼斧也。峰崖崔嵬,江流飛躍,赤壁四立,綠樹上復,真嶺南之奇不雅也",這是"丹霞"作為地學術語初次呈現;1938年,我國聞名機關學家陳國達初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又于1939年正式利用了"丹霞地形"這一分類學名詞。自此,丹霞層、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至今。
丹霞地貌(圖片來歷:百度圖片)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屬于紅層地貌,是一種程度機關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持久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而形當作的孤立的山岳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剃頭育的各類丹霞奇峰的總稱。這種地貌本家兒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程度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廣東海說神聊部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發育始于第三紀晚期(2~3百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活動。此次活動使部門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而且陪伴年夜量節理、裂隙的發育。
丹霞地貌形當作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歷:張掖丹霞旅游景區官網,并做簡單點竄)
丹霞地貌的形當作與演化過程年夜致可以分為年少期、中年期、老年期和消亡期四個階段。
起首,含紅層的盆地抬升形當作外流區,流水標的目的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當作兩壁豎立的深溝,稱為巷谷,這屬于丹霞地貌的年少期;
接著,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克不及全數搬走時,形當作坡度較緩的崩積錐。跟著溝壁的崩塌撤退退卻,崩積錐不竭標的目的上增加,籠蓋基巖面的規模也不竭擴年夜,崩積錐下部基巖形當作一個和崩積錐傾斜偏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撤退退卻還使得山頂面規模逐漸縮小,形當作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這屬于丹霞地貌的中年期;
隨后,跟著進一步的流水沖蝕、崩塌及風蝕等感化,已形當作的堡狀殘峰、石墻和石柱等地貌進一步被支離,山頂的平緩坡面完全消逝,堡狀殘峰被支離為石墻、石柱,高度漸矮,體浸漸小。這個階段崖麓緩坡的面積很年夜,緩坡之上由陡崖所包抄的方山、巖峰等地貌,已演釀成為零散分布的殘峰、殘柱、殘堆。此時的丹霞地貌已步入風燭殘年,屬于老年期;
最后,跟著紅層的不竭抬升和進一步的流水沖蝕、崩塌及風蝕感化,零散分布的殘峰、殘柱、殘堆變矮變小,直至完全消逝,形當作準平原狀的緩坡丘陵,在這個階段真正意義上的丹霞地貌已消逝,屬于消亡期的丹霞地貌。
現實上,分歧地域或不異地域的丹霞地貌可能履歷了分歧的演化過程,從而導致分歧地域或統一地域的丹霞地貌具有分歧的特征。
分歧演化階段的丹霞地貌示意圖(圖片來歷:參考文獻[3])
丹霞地貌的發育需要具備必然的地質前提,如紅層的形當作——今朝國內所發現的紅層均不早于中生代,此中以白堊紀最多,約占80%。我們知道,分歧地域的丹霞地貌可能具有分歧的顏色產現,如我國甘肅的張掖丹霞地貌即是以彩色多姿而著名。
現實上,丹霞地貌的顏色是沉積物形當作時的沉積情況及那時情況下的氧化—還原水平的真實反映。本地層中Fe3+含量較年夜及Fe3+/Fe2+比值較高時,地層顏色以紫紅、磚紅色為本家兒;本地層中Fe2+含量較年夜及Fe3+/Fe2+比值較低時,地層顏色以白色、黑色為本家兒;本地層中Fe3+/Fe2+比值由高逐漸變低時,地層顏色逐漸由紅色標的目的灰綠、黃灰、藍灰過度,直至黑色或白色。
此外,丹霞地貌的形當作還需要必然的機關根本,此中就包羅:(1)區域性機關對沉積盆地以及隨后的沉積地層的節制(2)斷層、節理對于山塊款式的節制和(3)巖層產狀對于坡面形態的節制以及地殼起落對于地貌發育歷程的節制等等。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春風。外力前提即是這丹霞地貌形當作的春風。直接影響丹霞地貌發育的外動力本家兒要有流水、風化和重力等感化,而分歧地域因為所處地輿情況的分歧,塑造地貌的本家兒動力也不盡不異。如張掖丹霞地貌形當作于干旱內陸地域,遠離海洋,雕塑丹霞貌的外動力本家兒要為風蝕、水蝕和凍脹、風化感化;而南邊丹霞形當作于水熱同季的潮濕地域,降水充沛,雕塑丹霞貌的外動力本家兒要為水蝕、溶蝕感化。


分歧地域丹霞地貌形態及顏色(從上至下:丹霞山、龍虎山、張掖)(來歷:丹霞山地質公園官網、維基百科)
由上述丹霞地貌的形當作前提以及演化過程可以看出,其形當作以及保留時候可以跨越幾千年到幾個百萬年不等,而且形當作前提十分苛刻。這也是近日一組旅客為拍攝視頻肆意粉碎地貌,令業內專家切齒痛恨、引起全社會對此峻厲訓斥的原因。
因為丹霞地貌具有主要的宿世界遺產價值以及相關的經濟、社會和科研價值,對它的庇護就顯得尤為主要。丹霞地貌在庇護辦理方面面對的本家兒要威脅包羅天然災難和人類勾當兩個方面。
天然身分年夜多屬于丹霞地貌演化發育過程中蒙受的如由地球內力釋放以及天然天氣轉變擾動而造當作的山體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人類勾當影響包羅工程扶植勾當、水體污染、旅游業勾當和社區居平易近庇護意識較弱等。在對影響身分進行闡發過程中,應科學甄別威脅身分類型;別的考慮到中國生齒壓力龐大,需加倍存眷因為人類勾當對其造當作的威脅。
對丹霞地貌的庇護,應采納避防為本家兒、治理為輔的方針。本家兒要辦法包羅:
(1)建筑需要的根本舉措措施時,應避開易發生崩塌的絕壁陡壁地帶,對滑坡與泥石流要設立景象形象預警系統;(2)削減地盤報酬的擾動,對易發生滑坡與泥石流的地段,要成立警示標記和平安提防辦法;(3)成立健康的旅游業成長、辦理系統,提高和展示丹霞地貌遺產地的地域甚至國度形象,調整財產布局。
而跟著旅客量和旅游根本舉措措施的增添,若是不引起足夠的正視,將可能會粉碎丹霞地貌的遺產價值。是以,應擬定辦法以節制旅游流量,科學規定遺產展示規模,增強旅客對遺產價值影響的監測,確定旅客情況容量;與此同時,還應對資本展示線路和辦事不雅賞地進行合理規劃,構筑杰出的交通疏浚溝通舉措措施,防止旅客過度堆積;成立完美的游覽標識系統和科學的景區輪休機制,完美旅游講解系統,增強導游與旅客的庇護教育。
2005年,在《》雜志舉辦的"選美中國"勾當中,評選出了中國七年夜最美的丹霞地貌。排名由前去后依次為丹霞山(廣東韶關),武夷山(福建南平),年夜金湖(福建泰寧),龍虎山(江西鷹潭),資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張掖丹霞地貌(甘肅臨澤、肅南)和赤水丹霞地貌。
而"中國丹霞"更是于2010年第34屆宿世界遺產年夜會上,經結合國教科文組織宿世界遺產委員會核準,被正式列入《宿世界遺產名錄》。六個配合申遺的提名地包羅,貴州(青年早期)、福建(青年期)、湖南(丁壯早期,青壯晚年丹霞地貌均有發育)、廣東()、江西(老年早期)和浙江(老年期)。
出品:科普中國
建造: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張永文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較機收集信息中間
參考文獻:
[1]鐘欣梅. 中國丹霞宿世界天然遺產地赤水丹霞地貌形當作與庇護[D].貴州師范年夜學,2016.
[2]丁宏偉,王宿世宇,尹政,姚興榮,馮建宏,張旭儒.張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質當作因及與南邊丹霞地貌之對比[J].干旱區地輿,2014,37(03):419-428.
[3]彭華.中國丹霞地貌研究進展[J].地輿科學,2000(03):203-211.
收集鏈接: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xia_landform
[2]http://www.globalgeopark.org/aboutggn/list/china/6405.htm
[3]http://www.zydanxia.com/
(本文中標明來歷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