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文觀止》中有意思的小故事

    《古文觀止》作為中國較有影響力的古文選本,在我們的語文學習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當然,即使是已經快要脫離校園生活的喵君,也是很喜歡讀《古文觀止》的,里面有些小故事也是很好玩,很有趣的。下面,分享幾個喵君覺得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操作方法

    • 01

      鄭伯克段于鄢——來自《左傳·隱公元年》。這個故事是《古文觀止》第一篇,位于先秦文部分。簡單說起來,就是一個王位爭奪的斗爭,其中的亮點是一個偏愛小兒的母親幫助幼兒奪位,但是失敗了,大兒子和母親恩斷義絕,發誓說不到黃泉不相見,但是最終大臣的幫助下,在地道中和好了。在現在看來,過程充滿了槽點,這個梗在現在的網絡文學中用得是淋漓盡致,但是可能寫這些小說的靈感來源就是這個歷史小故事。

    • 02

      曹劌論戰——來自《左傳·莊公十年》。這個故事在初中課本里面有,應該是還要背的,印象尤其深刻。在齊魯長勺之戰中,曹劌利用合理的戰術打敗了比魯國兵力強大很多的齊國。其中最著名的是:“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這個簡直是兵法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當然曹劌并不是只有這一個亮點,還有他細心入微的觀察力很是很厲害的,對車轍、旌旗等的觀察來看敵軍是否是佯裝戰敗,然后決定是否追擊。

    • 03

      宋玉對楚王問——來自《楚辭》。由于先秦文大多是沒有標題的,所以《古文觀止》中的先秦文的標題有些是用文章的前幾個字詞充當的。本文有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就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楚王問宋玉:“為什么這么多人非議你呢?你應該有不檢點的地方吧。”宋玉就以“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品德高尚、志向遠大,導致“曲高和寡”,沒人能理解自己。全文論據嚴謹,是論說之文的典范。

    • 04

      楚歸晉知罃——來自《左傳·成公三年》。我認為古文最大的優勢是只要很少的字數,就可以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個小故事講的是晉楚兩國為了緩和矛盾,交換俘虜,在交換的時候,楚王想要拉攏知罃,但是知罃字字謙卑,拋開私情,站在國家大義上回答楚王的“怨我”、“德我”、“報我”。楚王因此感慨到“晉未可與爭”,知罃獲得了楚王的尊重,并被楚王以隆重的禮儀送回了晉國。

    • 05

      季札觀周樂——來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這篇文章不是純粹的小故事,整篇文章的風格就是中國古文版的詠嘆調。季札一直向往魯國的周樂,在一次出使魯國時,在魯公的允許下,終于看到完整的周樂。在這過程中,每聽到一場,就感嘆一句。“美哉!始基之矣,尤為也,然勤而不愿矣。”“美哉,淵乎!”“廣哉,熙熙乎!”……整篇的感嘆句,最神奇的是語句除了“美哉”這種詞,都沒有重復累贅的,真情實意地抒發出了季札的感受。

    • 06

      北山移文——孔稚珪所寫。這是一篇嘲諷假隱士的文章。一個姓周的人假裝在山林里隱居,但是一有朝廷征召就立刻手舞足蹈,燒毀隱士的衣服,顯露出丑惡的嘴臉。南岳嘲笑,北岳譏諷,山谷、山峰都感慨游子欺騙了山林。本文借山神之口,揭露那些借隱士之名抬高身價的人。本文的亮點是擬人化手法運用得精妙,批判精神受人推崇。

    • 07

      賣柑者言——劉基所寫。說劉基可能大家反應不過來,他的字大家應該知道:劉伯溫。本文也有一個很有名的典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杭州有個賣水果的小販,很會保存柑子,售價是其他人的十倍。劉基買了一個,剖開看,里面爛的像棉絮一樣。怒而問之,賣柑子的小販就說世間的事物本身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怎能唯獨怪他。本文跟賣油翁等文章相似,都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某些道理,或者諷刺某些現象。本文就是劉伯溫借賣柑者的話來諷刺當時的朝廷官員腐敗,社會弊政。

    • End
    • 發表于 2017-09-18 00:00
    • 閱讀 ( 1121 )
    • 分類:科學教育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