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片子的海外征途
印度與宿世界第一大片子出口國(美國)的出口差距越來越小。早在2005年,有74部印度片子在英國刊行,而英國刊行的本土片子則只有61部。
“比來看了一部2016年的印度片子《她和他的故事》,看完很感慨,片子切磋了性別平等這個時下熱點話題,臺詞很了不得,加上之前在片子院看的《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神秘巨星》《起跑線》,我看印度片子真的很有共識。”曾經在印度糊口過的記者小陳如斯說。她是一名印度片子鐵粉,在中國大陸公映的印度片子、最新出爐的熱點印度片子、國際片子節上受存眷的印度片子,她都經由過程各類路子找來看。
不僅是中國不雅眾,在意大利看過《法庭》(第71屆威尼斯片子節地平線單位最佳影片)的萊奧,也被印度片子圈粉。這部片子以無稽、荒謬的情節和對白,揭示一宗滅亡案件—一位孟買下水道工人被發現陳尸于他的工作地址,死因導火索竟然是65歲的平易近間歌手兼社運人士的一首歌曲。該片審閱家庭布景與階層若何制造分歧的價值不雅,當作就分歧的社會,當作為文藝照進實際的典型。
“很是期盼本年9月在華公映的《護墊俠》。”小述說。確實,近年來印度片子在海外收成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或許,這跟印度片子題材多元多彩,存眷實際激發感情共識,呈現形式怪異,以及后勁實足的海外刊行,不無關系。
印度的寶萊塢是宿世界上最大的片子出產基地之一,常與美國的好萊塢影業相提并論。其實,印度除了寶萊塢,還有別的兩大影視基地:托萊塢(Tollywood)和康萊塢(Kollywood)。托萊塢影視基地位于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其片子利用泰盧固語拍攝。康萊塢則位于南部金奈。托萊塢和康萊塢也為宿世界締造了很多優異的印度片子,出格是文藝片子。在曩昔10年,越來越多投入高、建造精巧的印度影片都投放到西方市場。《勇奪芳心》《印度舊事》《我的名字叫可汗》《機械人之戀》《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影片在海說神聊美取得杰出反應,印度片子日益加大了對以海說神聊美為首的海外市場的拓展。
2009年的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以下簡稱《三傻》),獲得7.1億盧比(1盧比約合人平易近幣0.1元)的全球票房收入,此中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一半,締造那時印度影片海外刊行的最高記載,當作功引起全球片子市場注目。2013年的《金奈快遞》更是打破多項記實,在海外獲得11.9億盧比的票房收入。而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窮戶窟的百萬財主》,則代表著寶萊塢標的目的好萊塢的挨近與迎合。
近期,美國最大的流媒體辦事商奈飛更是聲稱:接下來將會有1億奈飛訂戶來自印度,有關印度的影視內容也會在奈飛這個全球平臺上收成更多的不雅眾,讓全宿世界更多的人領會和熟悉印度片子。
不但在歐美發財國度,近幾年來,印度片子在亞洲和非洲等大陸也日益閃爍。
按照美國《綜藝》雜志的報道,位于孟買的印度最大片子工作室之一的“愛神國際”(ErosIntl)2016年將一部講述家庭煮夫和職業女強人故事的片子《他和她的故事》刊行到了非洲國度科特迪瓦、津巴布韋。該公司還將其出品的2015年票房大片《巴霍巴利王》刊行到了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和歐洲的波蘭。而《巾幗拳王》和佩麗冉卡·曹帕拉本家兒演的犯罪電視劇《諜網》,更是被刊行到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度。2013年,在前兩國刊行的印度片子《雞從頭至尾酒》收成了跨越10萬美元的票房。
寶萊塢另一家大片子公司—亞什·拉杰片子公司,將片子刊行到秘魯、巴西、羅馬尼亞、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埃及、葡萄牙和莫桑比克。它也是將片子《黑色的風度》(2005年)刊行到韓國的第一家印度公司。2014年,該公司的《幻影車神:魔盜激情》在中國上映,收成了近2000萬元票房。
跟從著好萊塢的腳步,愛神國際也對準了中國市場,如2017年在中國刊行了《極限奸細3:最終回歸》。其實,早在3年前,該公司就進入了東亞市場,其出品的《印式英語》在韓國和日本創下了150萬美元的收入。
愛神國際日前頒布發表跟俄羅斯的片子刊行公司——俄羅斯自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旗下的CentralPartnership結當作伙伴關系,彼此在本身的多平臺上刊行印度和俄羅斯影視內容。
來自UNCTAD數據庫的數據表白,印度與宿世界第一大片子出口國(美國)的出口差距也越來越小,反映了印度活著界片子出口市場上的強勁表示。難怪有西方媒體撰文稱:“寶萊塢擁有全宿世界一半的忠厚不雅眾。”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片子公司已經當作為國際片子公司青睞的外包基地。印度在承接片子建造外包營業上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包羅勞動力當作本低、諳練運用英語和相對當作熟的手藝等。或許你并不知道,好萊塢片子《驚變28周》和英國自力片子公司的《河岸故事》等,就是由一家位于印度孟買的片子公司(PrimeFocus)做的后期。
印度片子和印度片子公司在海外為何受接待?毫無疑問,這跟印度文化的全球化魅力當作正相關。筆者在印度糊口時代發現,印度人很是愛看片子,看片子是印度人“全家總帶動”的項目。印度片子導演薩赫戴夫·庫瑪·古普塔曾說過:“印度片子既是夜總會又是神廟,既是馬戲團又是音樂廳、比薩餅和詩歌鉆研會。”
不僅海外的印度人經由過程片子的前言強化身份認同,并且被印度文化輻射的東南亞也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可以說,在全球規模內,已經形當作一個印度文化圈。例如,印度的紗麗、瑜伽和其他傳統形式的平易近族文化,在美國和歐洲出格受接待,加上很多新潮的娛樂明星的引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印度文化發生了稠密樂趣。
而片子就是此中一種知足他們對印度文化好奇心的方式,這些文化的跟隨者也就當作了印度片子的潛在不雅眾。如印度片子《乍喜乍悲》在南非上映6周,便超越了昔時《泰坦尼克號》的票房記實。出格是曾經殖平易近過印度的英國,是印度最大的海外片子
市場。在2005年,有74部印度片子在英國刊行,創下了新記載,英國刊行的本土片子則只有61部。
此外,印度片子在海外不竭施展影響力,跟印度當局很是正視片子財產的成長互相關注。印度當局為片子財產的成長供給了寬松的市場經濟政策,形當作了較為矯捷的片子財產運作機制,促進了片子業的成長。
當然,印度片子業的國際化征途如斯當作功,最直接的原因是當作功而有用的海外推廣。
在印度片子刊行商達斯看來,印度片子刊行公司在海外刊行力度很是大。片子刊行商RelianceBIG Pictures公司在進行片子推廣時,不僅要在各地媒體投放片子告白,并且還對潛在不雅眾進行詳盡的調查和分布定位,然后經由過程全方位的宣傳(包羅電子郵件、海報、宣傳頁、本家兒題推廣勾當等)籠蓋所有方針人群。
中國片子研究學者羅艷總結道:為了提高影片的國際親和度,印度片子大量利用英語,并調整片長順應海外需求。據統計,2009年較受存眷的81部印地語影片中,有49部利用了英文片名。而印度的歌舞片一般片長為180分鐘擺布甚至更長,為合適海外不雅眾的習慣,縮短了片子中的歌舞片段。如2010年上映的《風箏》,針對本土和海外刊行了124分鐘和90分鐘兩個版本。
又如,從《三傻》起頭,為了便利片子被國外不雅眾接管,印度片子削減了傳統歌舞片段,或剪短歌舞時長,或共同劇情才設置歌舞。印度片子放下對本身片子傳統的執著,在保留原有特質的前提下,讓本身變得適合國際化傳布。
“印度人很懂得操縱國際片子節宣傳印度片子。印度是宿世界上片子節最多的國度。據不完全統計,印度每年舉辦各類國際片子節十余次,國內片子節不可勝數。”羅艷說。
據悉,印度中心當局舉辦的比力有影響的國際片子節有三個:一是印度國際片子節,是印度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故事片片子節,1952年進行第一屆,是亞洲最早的片子節;二是始于1997年的孟買國際片子節,該片子節為記載片、短片和動畫片片子節,是印度獨一由專業片子機構本家兒辦的國際片子節;三是印度國際兒童片子節,每兩年一屆。
印度片子界還熱衷在海外舉辦片子頒獎典禮,爭奪國際片子界和媒體的存眷。例如自2000年起,已在英國、南非、荷蘭等國舉辦的素有“印度奧斯卡獎”之稱的“國際印度片子學院獎”頒獎典禮,本家兒要目標就是在海外推廣印度片子。典禮上寶萊塢大腕云集,吸引了大量眼球,達到了片子的目標。
而對于國際上知名的片子節,印度方面也積極加入,最為正視的是戛納、柏林和威尼斯三大片子節,每屆都選送很多影片、由聞名影星加入。而近幾年來,印度片子也積極介入這三大A級國際片子節之外的國際片子節。例如,講述3個印度農村女性的故事片《炙熱》,就介入了2015年多倫多片子節和2016年的倫敦片子節。
此外,印度的大量影片經由過程合拍渠道進入國際市場。印度已與德國、意大利、巴西、英國等國簽定了片子合拍和談,一方面使得與這些國度合拍片子變得輕易,并且可以在本地享受優惠待遇;另一方面,合拍片子在本地更具市場吸引力,獲得較好的票房成就。
總之,印度片子的海外市場佳績,得益于其國際合作、舉辦或介入片子展、投資或并購外國片子企業、注重開辟“印度文化圈”市場等一系列國際市場開拓策略的當作功實施。
而在中國大陸,跟著《蘇丹》和《護墊俠》在2018年9月的公映,印度片子延續著2015年帶給中國不雅眾的“驚喜”。
若是說AR拉曼、雷蘇爾和馬吉德·馬吉迪、米拉·奈爾等印度巨匠級片子導演在西方宿世界逐漸成立名聲,那么在中國,最有名的印度片子人,非阿米爾·汗(中國粉絲昵稱為“米叔”)莫屬。
讓大大都中國影迷熟悉并喜愛阿米爾的毫無疑問是2009年的《三傻》,不少“90后”中國不雅眾看的第一部印度片子也是《三傻》,知道阿米爾也是因為片中的天才“蘭喬”—阿米爾接管采訪時暗示:“我本人也很像蘭喬,跟他一樣布滿好奇心,樂于幫忙人。”這部拷打印度教育體系體例的喜劇片,激發深受應試教育戕害的全亞洲不雅眾的集體共識。
該片少有地在東亞國度也取得不俗票房,當作為那時印度寶萊塢片子中海外市場收入最高的一部影片—海外收入高達2500萬美元。2012年5月,該片也當作為第一部在YouTube正式放映的印度片子。
2015年,阿米爾本家兒演的《我的個神啊》(印度片名為《PK》)在中國大陸上映,首周末3天拿下3260萬元票房。而在華總票房高達13億元的《摔跤吧!爸爸》,同樣由米叔本家兒演。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線》等幾部印度實際本家兒義題材片子,在中國大陸都收成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或許,這也是片子刊行商們的本土化策略當作功的表示;又或許,這些片子所反映的性別平等、城鄉差距、教育資本不平衡等問題,對于面臨同樣社會問題的中國不雅眾來說,有著自然的親熱感和共識感。正如影評人梅雪風所說,幾部在華叫坐又叫好的印度片子,比本家兒流國產片“勇敢”,它們都敢于真的觸碰這個時代的真正痛苦悲傷,敢于反映這個時代的真正問題。它們的創作者狠惡報復實際的冷硬、勢利、混蛋,卻吐露出一種強烈的樂不雅與無邪,頗為打動聽。
作者:塵雪
來歷:《看宿世界》2018年第19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