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寶寶,心理學的學徒;社會意理學項目博士生
讓狼寶寶來好好說說這個心理學問題。
“被鴿”在心理學上叫做社會排斥(social rejection),還有良多學者會用 social exclusion, ostracism 來瓜代利用。
不外,我們得先來聊聊“歸屬感”。
心理學家哈洛做過一個很是經典的恒河猴研究(在知乎上能搜到良多關于這個研究的介紹),真正讓山公感應暖和的并不是僅僅供給奶水的鐵絲媽媽,而是小山公可以擁抱接觸的絨布媽媽。隨之就降生了聞名的依戀理論。
除了依戀理論,哲學家以及早期的心理學家都對“歸屬感”有著精辟的闡述,好比:
No man is an island. - John Donne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約翰·多恩
再如:
人本本家兒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需求條理理論,
當人們知足了保存需求之后,就會標的目的更高的需求去進發,也就是歸屬感的需求,按照馬斯洛的理論,我們需要歸屬與愛,需要尊敬。
把上述這些不雅點整合起來,一篇重量級的心理學闡述橫空出生避世——
(截止寫稿,該文已經被引用了 18420 次。)
這篇理論文章系統性地總結了前人的不雅點與研究,提出了人際依戀,歸屬需求是人們的一項根基需求。
此文一出,仿佛為還在暗夜里摸索的心理學家點燃了一盞明燈。至此,無數研究接連不斷,此中就包羅了被鴿——社會排斥這件工作。
研究者在進行社會排斥方面的研究時,經常采用的一個方式就是回憶范式。
就像其他答本家兒一樣,研究者要求被試者寫下一段本身“被鴿”的履歷(把持自變量),然后來看看有哪些心理指標發生轉變(不雅察因變量)。
比力典型的指標:
“肉痛”,又稱社會性痛苦悲傷。研究者采用 fMIR 手藝掃描被試者的大腦發現,當我們履歷了社會排斥事務后,大腦負責加工痛苦悲傷的區域被激活了。這種感觸感染和物理性痛苦悲傷幾乎一樣,就仿佛有人錘我的胸口一樣痛苦悲傷。
負脾氣緒,這個天然不必多言,被鴿了之后當然不高興——除非你原本就不想見那個鴿你的人,大要這種感受是如釋重負吧!
需求威脅(need threat),在上面我們講到人際歸屬感是一種主要的需求。除此之外,研究者還提出了別的三個會被社會排斥所粉碎的需求,自負(self-esteem),節制感(control)和存在感(meaningful existence)。研究者采用 need threat scale 測量被試者發現,在履歷了社會排斥事務之后,這四種本家兒要的社會性需求城市較著降低。好比你認為本身力所不及,毫無存在感,甚至思疑本身是不是不敷好才遭到排斥。
除了這些認知、情感、念頭層面的指標,研究者還發現,受到社會排斥之后,我們加倍易怒,表示出更強的進犯性。
稍微引申一點,想想下面兩個情境,哪個加倍讓你不爽:
1 你得知本身被鴿了;
2 你得知本身被鴿了,且鴿你的人和別人出去約會了。
大大都人會感覺第二個情境讓我們加倍不爽——鴿我也就算了,還和別人勾搭!
這半斤八兩于是雙重暴擊。
綜上所述,被鴿之后的不爽感來自于負脾氣緒的體驗以及社會性需求的缺掉!
參考文獻
Baumeister, R. F., & Leary, M. R. (1995).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117(3), 497.
Deri, S., & Zitek, E. M. (2017). Did You Reject Me for Someone Else? Rejections That Are Comparative Feel Wors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43(12), 1675-1685.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Science,302(5643), 290-292.
Williams, K. D. (2009). Ostracism: A temporal need‐threat model.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1, 275-314.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