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白宮—高盛”結合公司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有這樣一種說法:流水的總統,鐵打的華爾街。
華盛頓和華爾街之距離著什么?一道扭轉門罷了。而在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中,玩扭轉門玩得最利索的當屬高盛。
作為一家有140多年汗青的金融機構,高盛的高管們完美地演繹了若何在華爾街與華盛頓之間實現官商身份的自如轉換。從西德尼·溫伯格、羅伯特·魯賓、亨利·保爾森到現在的史蒂文·努欽,高盛系的精英們始終活躍在華盛頓的政治舞臺上,并培養了“高盛當局”。另一方面,很多當局官員卸任之后,也會將高盛當做他們新事業的起點。
“白宮-高盛”結合公司
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競選時代曾數次求全譴責競爭敵手希拉里·克林頓收了錢為華爾街站臺,承諾要采納手段遏制華爾街。在2016年11月初的競選宣傳片中,特朗普陣營還出格附上高盛現任CEO布蘭克·費恩的照片以報復萬惡的金融巨子。可是,當作功被選后的特朗普并沒有按照競選中所承諾的那樣對華爾街采納強硬手段,反而提名數名高盛系精英進入本身的新當局團隊。特朗普時代尚未正式開啟,高盛系的扭轉門傳奇已再度上演。
其實不止特朗普,在此前的奧巴馬、小布什、克林頓、里根等多位總統的當局內閣中,都不乏高盛幫的身影。奧巴馬競選時聲稱果斷否決拯救華爾街,公開暗示“我不是來幫忙華爾街的‘肥貓’銀里手的”,“在華爾街,金融業和游說者一向在侵蝕法令法則”。可是他的當局團隊里依然有濃厚的高盛幫陳跡,其財務部長蒂莫西·蓋納固然不曾在高盛履職,倒是曾任高盛董事長的前財務部長羅伯特·魯賓一手汲引起來的;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本家兒任勞倫斯·薩默斯是魯賓擔任財長時的副手,其還在魯賓的力薦下當作為哈佛大黌舍長;美聯儲12個處所聯儲中有三分之一的聯儲本家兒席曾在高盛任職,包羅紐約聯儲本家兒席威廉·杜德利。
小布什當局期間,財務部長亨利·保爾森曾是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他上任之后大大拓寬了財務部長的權力;副國務卿、宿世界銀行行長(2007-2012)羅伯特·佐利克曾是高盛的高級國際參謀,并在卸任后插手高盛擔任副董事長兼高級國際參謀團本家兒席;白宮幕僚長喬舒亞·博爾滕曾是高盛(倫敦)法令事務部本家兒管;白宮首席經濟參謀史蒂芬·弗里德曼是前高盛結合本家兒席。昔時,在保爾森被錄用為財務部長后,英國《泰晤士報》刊文稱,白宮和高盛進行了歸并,當作為滲入高盛文化的“白宮—高盛”結合公司。

前高盛結合本家兒席羅伯特·魯賓是克林頓總統第二任期的財務部長,在任時代幫忙美國當局實現財務紅利,被譽為“自漢密爾頓以來最偉大的財長”。在里根總統任內,前高盛結合本家兒席約翰·懷特黑德1985年擔任助理國務卿,前高盛董事長約翰·韋海德擔任財務部副部長。
此外,高盛前運營副總裁羅伯特·杰弗里曾擔任美國期貨買賣委員會本家兒席,高盛(亞洲)總裁菲利普·默菲曾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前高級副總裁安德魯·安帕曾任紐約經濟成長局局長。美國《貿易周刊》曾評論稱,平易近本家兒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若是要尋找“高參”,就去高盛吧。
除了美國政壇,高盛系的觸角已經延長至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政壇。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意大利前總理馬里奧·蒙蒂等人都曾在高盛任職。2011年,德拉吉和蒙蒂雙雙上位的時辰,英國媒體《自力報》形容:“整個歐元區當作了高盛集團的一個項目”,高盛儼然當作了“歐洲的新本家兒人”。
他們為何拋卻萬萬年薪出任公職
固然美國當局官員的薪酬看起來不菲,像奧巴馬總統的年薪有40萬美元,財務部長一職的年薪也有近20萬美元,可是這樣的薪酬與高盛高管年收入動輒上萬萬美元比擬,其實是可以忽略不計。好比,亨利·保爾森出任小布什當局的財務部長之前,一年的年收入為3830萬美元,魯賓上任財長前的年薪也達到2650萬美元,高盛高級合股人約翰·塞恩則是拋卻了高盛2000萬美元的年薪出任紐約證券買賣所首席執行官的。
為何這么多高盛人愿意拋卻高薪前往當局部分任職呢?這與高盛自有的文化傳統密不成分。上宿世紀30年月初,時任高盛高級合股人的西德尼·溫伯格積極幫忙羅斯福總統奉行新政,二戰時代出任戰時出產委員會本家兒席,戰后在杜魯門當局內當過高級經濟政策參謀。這位被《紐約時報》稱為“華爾街師長教師”的銀里手,開創了高盛標的目的當局輸送高管的先河。
在高盛的企業文化里有這樣一種基因:“要始終締造價值,但締造價值的體例并不只是賺錢,還在于更久遠的好處”。2005年的高盛年報曾如斯寫道:“高盛有著擔任公職的悠長傳統。很多曾經的高盛人后來都走上當局和非營利機構的主要位置,他們的當作就是我們所有人的高傲。”
高盛內部有著森嚴的品級劃分,競爭激烈,不外,有能力的年青人有很大機遇獲得重用和晉升,像保爾森28歲就進入高盛集團的芝加哥分部,36歲時就已當作為高級合股人。這些高盛精英們在年富力強的年數就已坐擁萬萬甚至上億身家,但他們的久遠方針可不是局限于簡單的財富數字增添,跨界進入公共部分擔任公職是這些金融精英們實現小我理想的另一條出路。
美國的法令也從側面鼓動勉勵金融界精英標的目的官場流動。按照美法律王法公法律,公職人員履任前必需拋清一切與前雇本家兒的聯系,是以保爾森上任前不得不將所持股份全數拋出。在美國,拋售股票所得的收入該當繳納增值稅,但法令同時劃定,因公職要求售出股票取得的收入可以免繳稅。是以,保爾森經由過程拋售所持高盛股票獲得了6億美元的現金,卻沒有繳納一分錢的稅。
美國參議院財務委員會本家兒席格拉斯利曾經說過,財務部長必需知道稅收政策、本錢市場、國際商業和貨泉政策是如何影響美國經濟的。是以華爾街身世的高級精英們正好合適華盛頓等候的抱負人才儲蓄。高盛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被認為既熟悉宏不雅研判,又精曉微不雅操作,其客戶中還包羅良多外國當局,就連仇視美國的委內瑞拉當局也把本家兒要儲蓄外匯、黃金交給高盛打理。
《金融時報》曾評論稱,高盛人不寒而栗地輿解體系體例的運行體例,并盡力連結其運轉,這讓他們受到當局的接待。《高盛:文化的當作功》一書的作者、高盛前副總裁麗莎·埃德里奇則評價稱:“高盛人在當局中的表示程度要更高更凸起。”可以說,多種身分促當作了華盛頓更傾標的目的于從高盛選拔政治精英。
“華爾街最具政治野心的公司”
華爾街精英幾次步入政壇也激發了良多爭議。因為這些人在美國政壇所擔任的職位大多集中在與高盛關系極為緊密親密的經濟和金融范疇,這不由讓人思疑這種“扭轉門”極有可能造當作錢權買賣。好比美國前國防部高官達倫·杜云在離任前與波音公司簽定了采購價錢過高的合同,波音公司從中獲得跨越1億美元的益處,而杜云離任后就進入波音公司導彈防御部分任高管。
美國公職人員廉政中間政治編纂亞歷克斯·諾特指出:“很多規章軌制都是由那些或許會看護前雇員或同事的公職人員所做出的。”高盛攻訐者、機構風險闡發公司執行董事克里斯托弗·沃倫直言不諱地攻訐,高盛就是“一家假充投資銀行的政治機構,與當局最高層坐在一路妙語橫生,是華爾街最具政治野心的公司”。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今后,攻訐高盛的聲音越來越多。從2008年到2009年,每隔幾個禮拜,就有一名高盛高管進入當局機構工作,這些投資銀里手們進入美國財務部、聯邦儲蓄局等關頭部分,鞭策萬億美元的大規模救助打算。
《滾石》雜志對此有段經典評論:“關于高盛,起首需要知道的是它無處不在。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高盛就像是一只巨型吸血烏賊,盤踞人道之上,無情地將吸血漏斗擠進任何聞獲得錢味的工具……比來的這場金融危機,背后也藏著一部高盛名人錄。”
金融危機爆發后,保爾森掌權的財務部拒絕施以援手,導致高盛最大的競爭敵手雷曼兄弟破產,幾天后,美國財務部卻又斥巨資拯救美國國際公司,而高盛就是這家公司的最大借主,因而有人質疑保爾森有意維護高盛的好處。昔時華爾街幾大投行,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貝爾斯登被摩根士丹利收購,花旗被迫拆分,摩根士丹利的業績呈現下滑,唯獨高盛桂林一枝,當作為華爾街獨一的贏家。
對高盛的質疑于2012年4月達到顛峰。高盛資深執行董事格雷格·史姑娘在《紐約時報》發文痛斥這家本身辦事了12年的公司沉溺墮落到了靠蒙騙客戶賺錢的境界。《華爾街日報》就曾經報道了高盛的一個代客投資賠本的經典案例:2008年頭,利比亞投資局交給高盛辦理一筆13億美元的本家兒權財富基金,兩年之后這筆基金虧失落了98%,而高盛從中賺取了至少1億美元的利潤。后來的交涉中高盛暗示愿意善后,幫忙利比亞把損掉的錢再賺回來,但前提是利比亞要再投37億美元,用20年時候幫忙利比亞追回損掉。至此,利比亞本家兒權財富基金再也不敢和華爾街打交道。

從這一經典案例不難理解比爾·蓋茨被問到最害怕的敵手是誰時,為何會不假思考地回覆是“高盛”。包羅平易近本家兒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在內的美國左派也一向將高盛視為華爾街罪惡的淵藪。
盡管面對浩繁質疑,但高盛與華盛頓之間的扭轉門并不會就此停擺。
特朗普大舉啟用高盛系人馬,讓高盛的政治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作者:龔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