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位姑姑假寓于海說神聊京時代,有次被鄰人老太太撞見她在清算煲湯后燒毀的青草藥。鄰人大驚掉色:“你們福建人怎么還吃草根呢?”
姑姑哈哈大笑:“今天倒的這些只是用來煲湯的青草藥材……”然后,從老太太加倍震動的臉色里,我猜,她大要腦補了這樣一幕:

▲圖片來歷:手游《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
是的,對于福建人來說,從籌辦材料到煲湯的整個過程,看起來都更像制藥現場。在外埠人眼里,看福建人煲湯,仿佛像看電視里那些神秘的巫師在熬什么神秘的魔藥。
part.1 藥膳,沒有草藥怎么行?
若是你去閩東的鄉間,看看還用土灶的人家怎么籌辦宴席,很有可能會被驚呆——
按照時節氣候以及加入宴席之人的身體狀況,本家兒人家會選擇分歧的青草藥,洗凈新穎青草根部的土壤以及干草的浮塵,注清水用大鍋熬制當作草湯,之后濾失落枝葉取用湯水來煲制骨血。
這一來是因為大鍋青草藥和切碎的骨血配合熬制并不便利,二來則是青草藥一般可熬制第二遍,不華侈嘛。
當然也可以一路燉煮,像《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養”里,導演把閩東屏南縣藥膳和時節的關系說得很清晰:春吃三草燉鵝,夏喝敗醬草小腸湯,秋食牡蒿蒸嫩鴨,四時可用山蒼子根燉豬蹄。

▲“鵝肉甘甜,關門草清肝” | 圖片來歷:《舌尖上的中國3》

▲“夏季清熱,敗醬草小腸湯”|圖片來歷:《舌尖上的中國3》
不外,這幾道藥膳的湯色清透,只能算是入門級。
有次才在電視上看完古代某濕尸在棺木中依靠藥水防腐,當晚家里就正好煮了一鍋藥草鴨肉湯,棕色近黑的肉湯和被染色的鴨肉,跟那個泡在棺木里的濕尸的顏色相似度高達99%,那時真的整小我都欠好了。

▲福建古田很是有名的“青草湯”,第一眼看起來勸退指數實足,但其實很是好喝 | 圖片來歷:微博截圖
還有些草藥,則自帶不成描述的味道。好比上面說到的敗醬草,福建人更經常稱之為苦菜,在福建人看來,苦菜清冷去火解膩刮油,用鮮、干苦菜煲湯,就當作了他們大魚大肉后必備的減肥撫慰劑。
只是,無論新穎仍是干涸,苦菜處置起來都有一股臭腳丫子的味道,在外埠保留或食用,需要假裝沒看見探頭探腦的鄰人,以及他們思疑你囤了很多多少臭襪子不洗的眼神。

就像廣東人“沒有什么病不是因為上火,沒有什么上火不克不及靠涼茶解決”一樣,在福建,萬物皆可藥膳,若是一碗藥膳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再來一碗:
“你們念書太辛勞,明天我去市場買點豬腳和草藥,給你們補一補。”
“氣候熱了,前幾天我去酒店吃的工具可能熱壞了不新穎,背后很癢,今天用蛇不見燉了肉湯,你們也多喝一點,祛祛毒。”
“比來下雨下太久了,明天去買點寒草,把你們姑姑送來的那只鴨給燉了,祛傷風。”
福建藥膳,多以平常草藥和肉類配合煲制,草藥的融入讓它們的色、噴鼻、味都出格起來。這此中又可分為干草派和青草派(聽起來仿佛青青草原……)。閩東、閩中、閩西以干草煲湯最常見,分離聚居在福建各地的畬族人,則更喜好以新穎的青草搭配響應肉類食材。
福建藥膳的另一特點,就是充實闡揚了中國人傳統上“以形補形”的不雅念:胃痛吃豬肚,骨折熬大骨,如果關節有弊端,那好辦,上市場來半只豬腳。

▲山蒼子燉豬腳
夏日悶熱多雨、冬季濕冷,這讓福建藥膳有很是較著的季候性,而這些花腔百出的藥膳本家兒要負責的功能就可以用兩個字來歸納綜合:“補”、“祛”。
無論甘苦噴鼻臭,福建的青草藥膳湯就和臭豆腐一樣,只等有緣人共享甘旨。
part.2 回到老家的臺灣仙草凍
福建的藥膳文化,決不僅限于燉各類雞鴨魚肉牛羊兔……的肉湯,他們還締造出可以和廣東涼茶(戳鏈接閱讀)互相輝映的仙草凍,常年稱霸奶茶店。
一杯棕色的仙草凍,再放上椰果、紅豆、大紅豆,澆上蜂蜜水或者煉乳,最后灑上酥脆的去皮花生仁……炎天在外面曬當作干兒后來上一份,的確救人于水火,一口回魂,兩口生天。并且還能在心里默默安(qi)慰(pian)本身,燒仙草是健康飲品,不會跟奶茶一樣那么輕易變胖~

▲夏季必備解暑神器“芋圓燒仙草”
燒仙草的本家兒要原料是一種叫“仙草”的植物,據說在康熙末年,漳州詔安的詹時謹攜夫人梁氏開墾臺灣彰化永靖,盛暑勞作時,詹家按舊日習慣,將帶來的仙草加水熬煮,又加米湯制當作仙草凍或熬當作仙草茶,用于清冷解暑。沒想到從此仙草凍就在臺灣扎了根,詹氏后人更憑借仙草凍在臺灣起身,開辦了赫赫有名的“泰山仙草蜜”。
綠色青翠的飛輪海,唱著“12蜜456吸”,滿滿都是本身逝去的芳華,記得那個時辰買一罐會隨機分到一張印有此中一個當作員的卡片,良多追星女孩為了集齊,一箱一箱地買飲料:

▲飛輪海以前是“仙草蜜”的代言人
兩岸互通后,臺灣人帶著小吃到大陸開店,其實大約等于外出餬口的廚子有一日返鄉創業,師傳的招牌菜固然有了些許轉變,但它的精髓老是不變的。
就算在福建,仙草凍也有分歧的口胃。漳州的仙草凍和臺灣的仙草凍是大師熟悉的黑色,而在龍巖上杭,你可以品嘗到原諒色的客家仙草凍——閩西與閩東山區的人愛吃山林中沐風浴雨發展的蕨菜,又因為蕨菜同樣有清冷消暑的功能,所以被上杭人磨當作粉,與仙草一路熬制當作仙草凍。

▲要想糊口過得去,仙草凍也得帶點綠
既然說到涼茶甜品,不妨再提一道泉州人必然會保舉你吃的石花膏。
石花膏的原料是一種長在礁石上的石花卉,作為一種形如珊瑚的優雅藻類,石花卉最終制當作的石花膏也很標致,晶瑩剔透如同果凍。在泉州人看來,石花膏潤肺化痰,清熱降火,佐以生果、仙草凍、蜂蜜、芋泥之類,沒有什么工具,能比它更配燒烤了。

▲石花膏吃的時辰要用特制的帶鋸齒的刨刀從概況刮當作細條,再淋上調料食用
比起客家人傳承千年的藥飲擂茶和閩東閩海說神聊味道奇奧的魚腥草茶,閩南仙草凍、石花膏較著接管度高良多,再加上閩南流行的四果湯,不得不說,福建人的確生成自帶“網紅”甜品店技術。
part.3 路邊的野草,我好想采
福建人的藥膳、甜品,不只是建造靠本身DIY,甚至直達原材料環節。大要只有在福建的平易近間,還能有這么多業余的采藥人,他們會本身入山上樹采藥、曬干切片清算,最后發賣標的目的市場。

▲福建陌頭有良多青草湯店和青草藥攤
對于大大都山平易近來說,房前屋后,山間田邊,就能找到常用的藥材:例如魚腥草、積雪草、車前草等等等等……在我家就有這樣的對話:
我:爸我有點牙疼。
爸:昨天油條吃上火了?
我:嗯,多吃了一根油條和一塊油餅。
爸:我看看……沒齲齒,去后山拔兩棵杜鵑花回來,晚上燉排骨。
我:好的!
我:我還挖了一些老花碗(積雪草的方言諧音)。
爸:家里還有點豆子,和老花碗煮了你們當開水喝,去火。
爸:你牙疼咬不動肉,你就喝湯吧。
良多在外的福建人可能跟我一樣形當作了“前提反射”,看到路邊的青草就手癢,總想上前看看是不是能煮湯的草藥,超等想采。

“藥食同源”的不雅念在中國傳播已久,于福建人,更是已經當作為日常糊口的一部門。藥膳在福建的流行,和福建作為中藥材的產地是相輔相當作的工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閩工具南盤踞丘陵山脈的野生藥材區,漫長海岸線一側的海洋藥材區,共計為人們供給藥用資本2576種,不說青皮澤瀉茯苓麥冬,提起建寧蓮子,漳州龍眼,也是福建學子出門常備的特產。

▲福建是主要的中藥產區 | 圖片來歷:中藥資本普查試點辦公室
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帶來了華夏的藥食文化,福建人在常年與大天然、糊口情況中惡劣一面的斗爭中,不竭進修實踐,最終get到廉價易得的藥炊事療技術。
跟著社會的成長,人們可以或許享受到比曩昔更好的醫療前提與資本,“藥膳”中“藥”字的意義逐漸淡化,此刻的它,更多是家鄉甘旨的代表,一碗就可以或許等閑勾起心底最深的思鄉之情。

不外上流君也要提醒大師,藥膳并不克不及作為治療疾病的本家兒要手段,良多療效都沒有顛末嚴酷臨床證實,若是生病了,大師仍是應該遵醫囑。
你喝過哪道印象深刻的“藥膳”嗎?
評論里分享下~
作者|持墨
編纂|羊缺牙

[1]黃秋云,華碧春,宋緯文.福建中醫藥炊事療學科成長研究陳述[J].海峽科學,2013,1:98-99.
[2]黃智鋒,華碧春.福建畬族藥炊事療攝生芻議[J].光亮中醫,2015,30(11):2273-2274.
[3]謝貴文.從保生大帝及其古剎傳說看平易近間崇奉的正統性[J].閩臺文化研究,2013,3:87-99.
[4]漳州市非遺庇護中間.漳臺仙草傳統建造身手[N].閩南日報,2009-09-09(C03).
[5]紫蘇子.臺灣仙草凍“祖宗”來自漳州[EB/OL].騰訊大閩網,2015-03-18.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