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飛船是不會存在的,因為飛船擁有靜質量,這就使其無法被加快到光速(c),否則需要無限無盡的能量。不外,飛船可以被加快到趨近于光速,由此將會發生龐大的鐘慢效應。
假設地球上有一位春秋為30歲的宇航員,他乘坐亞光速飛船分開地球。那么,顛末150個地球年的飛翔之后,再回到地球上,該宇航員的歲數是幾多呢?
起首,需要強調的是,但凡談到相對論效應,需要明白某個時候是相對于哪個參照系來說。因為按照相對論,分歧參照系之間的時候流逝速度并非一致。

在這個問題中,亞光速飛船飛翔150年,并沒有申明這150年是相對于哪個參照系的時候。若是選擇分歧的參照系,成果將會大為分歧。
第一種環境,若是這150年是相對于亞光速飛船參照系的時候,那么,宇航員所履歷的飛翔時候就是150年。是以,當宇航員回到地球上時,他的歲數已經達到了180歲,這意味著他不成能在世回到地球上,除非他進行了蟄伏。
對于地球上的人來說,亞光速飛船的飛翔時候又是多久呢?按照狹義相對論,這取決于亞光速飛船的速度(v)。亞光速飛船的時候(ΔT)和地球的時候(Δt)關系如下:

若是亞光速飛船的速度為光速的98.87%,對于地球上的人而言,飛船的太空之旅用了1000年的時候。也就是說,地球上的人會認為宇航員的歲數已經是1030歲。
第二種環境,若是這150年是相對于地球參照系的時候,并假設亞光速飛船的速度為光速的98.87%,按照狹義相對論的時候膨脹效應公式可得,飛船上所履歷的時候只有大約22年。是以,當宇航員回到地球上時,他會感覺本身的歲數只有52歲。
然而,昔時與該宇航員同時代的地球人早就不在了。因為按照地球參照系,宇航員是在150年前分開地球,宇航員此刻的歲數已經達到了180歲。

因為這種時候膨脹效應的存在,使得導航衛星的原子鐘需要進行校準,不然它無法與地面原子鐘同步,切確導航也就變得不成能。別的,操縱這種效應,人類還可以實現飛標的目的將來的時候觀光。只是這個將來不是本身的,而是別人的。
最后,要讓飛船在短時候內加快到亞光速很堅苦,并且人類也無法承受如斯龐大的加快度。更為合理的選擇是采用1g加快度的勻加快活動,這樣在太空中的宇航員也能感觸感染到半斤八兩于1g的重力,從而讓宇航員可以或許持久糊口在太空中。而且顛末長時候的加快之后,也會發生很是顯著的時候膨脹效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