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姜,中藥名,別名青巖姜,藥食同源。《本草綱目》、《中國藥典》、《圖經本草》均有記錄。
山明姜,中藥名,別名青巖姜,藥食同源。《本草綱目》、《中國藥典》、《圖經本草》均有記錄。
“春生莖葉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許,花紅紫色如山姜”,其味辛,性溫,入脾、胃二經,溫胃,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吐逆泄瀉,噎脯反胃,食滯,瘴瘧,冷癖。
該植物本家兒要分布于我廣東和廣西,凡是發展于荒坡、灌木叢或疏林之中。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及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
調節胃功能
山明姜根莖含多種有益當作分:姜黃素、良姜素、槲皮素、山柰酚以及揮發油桉葉素、丁噴鼻油酚等。此中姜黃素是胃的自然“修復因子”,其感化腸胃24~48小時后幽門螺桿菌及微生物呈現典型的凋亡形態,對潰瘍及黏膜毀傷有很好的修復結果。
調節腸功能
其水煎劑有興奮腸管的感化,能匹敵阿托品、腎上腺素引起的腸勾當,其感化為經由過程組胺樣和抗腎上腺素樣感化而興奮腸管。山明姜又含按捺組胺所致腸縮短的物質,能使兔腸張力和縮短幅度較著按捺,表示有近似阿托品樣的感化。
按捺血栓
其水提物有抗凝感化,能使嘗試性血栓形當作延遲,對血小板堆積有較著的按捺感化。
庇護心肌
其水提物對應激狀況下所引起的血小板堆積和心肌毀傷具有必然的庇護感化。山明姜能較著降低血清和肝內甘油三酯的含量。
山明姜泡水:
內服:煎湯,每次0.5――1.5錢(2.5~7.5克),可作為日常攝生飲用。
山明姜噴鼻附茶 功能:溫胃止痛。合用于慢性胃炎氣滯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噴鼻附200克,紅糖適量。 制法:把高良姜、噴鼻附洗凈,烘干后研當作末。每10克為1包,插手適量紅糖,裝入濾紙包中。每次取1包用滾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后飲用。
山明姜的真偽分辨
在商品中有以同科植物干燥根莖假充山明姜者,利用時注重辨別。
真品山明姜:外不雅呈圓柱形,多彎曲,有分枝,概況有精密的縱皺紋及波狀環節,下側面有圓形的細根殘痕;概況為暗紅棕色;聞之氣息芬芳,口嘗味辛辣。
還可用簡單的化學測試法:
1.用其醇提取物加溫不雅其顏色,真品呈黃綠色。
2.用三氯化鋁做熒光反映,亦呈黃綠色。
3.做噴鼻草酸濃硫酸反映,呈淺紫紅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