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的當下,各類病院當作為了全平易近存眷的核心。
除了萬萬網友云監工的姑且病院雷神山、火神山,武漢盼到的「援兵」幾多都是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病院名字,好比「四大天團」的協和、齊魯、湘雅和華西。
這些老牌病院均有百年汗青,見證了現代醫學進入中國后的坎坷過程,而它們的成長布景,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它們根基上都是由西方布道士帶來的。
病院從哪來?
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一部門中國人就能接管近代西醫治療了。
最早把近代醫學引入大清國的,是英國布道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他于1820年在澳門創辦了一個診所。在這個診所中,有結業于倫敦醫學院的大夫,也有中醫醫師,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中西醫連系病院。此病院施醫贈藥、加惠麻煩,因而求醫者眾,醫療資本日漸不敷。
· 馬禮遜譯經圖,左起依次為梁發、梁滔和馬禮遜
道光七年(1827年),馬禮遜和東印度公司的哥利支大夫(Dr. Thomas Richardson Colledge),在澳門設立了眼科醫館,為麻煩病人辦事。求診病人除澳門土生人之外,還有內地病人聞風而來,渡海求醫。為了辦事這部門人,1833年,馬禮遜還將診所開設到了廣州。
1834年,美國布道士伯駕(Rev. Peter Parker M.D.)也來到了廣州行醫。第二年,他在廣州租的新豆欄街鋪位,開設了眼科醫局,即后來的仁濟病院,后更名為博濟病院(Canton Hospital)。這是中國第一所西式病院。這所病院經由過程治療青光眼、沙眼、白內障等傳統醫學有心無力的疾病,讓掉明和目力欠安的廣東患者重見天日。
·早期醫療布道多以眼科病院為初步,也使得「布道士挖眸子做藥引」的謠言不停。圖為《胡適治學演講集》中提到布道士和眸子子的謠言
1885年,在博濟病院50周年數念勾當之時,退休的伯駕從美國寫來了祝信:「1835年11月4日是我在廣州開設眼科醫局的日子。千萬萬萬人將稱頌和感激值得崇敬的救本家兒耶穌基督,借著醫藥布道士為東西,非論曩昔、此刻和未來,可使他們都熟悉無法形容的神的性格。」
· 伯駕大夫和博濟病院。伯駕大夫原名彼得·帕克,美國人,結業于耶魯大學醫學院和神學院,他進行了中國第一例截肢手術、第一例扁桃體割除手術,后曾擔任美國駐華公使。博濟病院即今天的中山大學從屬第二病院或中山大學從屬博濟病院
這一年冬天,在澳門開設醫館的哥利支大夫寫了一份《任用醫師在華布道商榷書》,呼吁基督教會「派出醫務界的慈善家們,進行有益的工作以獲取人們的信賴,由此而為逐漸接管那純正美妙的基督教崇奉斥地道路。」
這份商榷書在歐美引起熱議,于是,大量大夫或自愿、或被調派來到了中國。
1838年,來自宿世界各地的布道士大夫們在廣州中國當作立了中華醫學傳道會(The 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in China),哥利支和伯駕別離任正副會長。但這個組織人員稀少、財力不足,和官方也沒甚關系。1845年,因為英美不和與資金不足,中華醫學傳道會分當作了廣州布道士醫學會和噴鼻港布道士醫學協會,從此沒沒無聞。
· 上海仁濟病院開辦于1844年,為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從屬仁濟病院
鴉片戰爭后,跟著更多口岸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大夫懷著傳道的任務來到了中國。在這一期間,還當作立了廣州博濟病院、上海仁濟病院、上海同仁病院、海說神聊京協和病院前身,以及福州、寧波、漢口、汕甲等地的西病院。
1877年在華基督教布道士第一次大會召開時,共計有病院16處,診所24處。
中國人本身的大夫
比起中國全境不下數萬萬的病人,進口的大夫天然是不敷用的。
事實上,疾病的風行一向是傳統中國的常態。甚至到了1937年,赤軍大夫傅連璋在一次會議中還說到:
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在我們的海說神聊上抗日長征中,我們碰到并且蒙受了瘧疾、痢疾和腸熱病。在云南、貴州和四川,我們顛末很多縣,那邊的居平易近幾乎全體都染了甲狀腺腫和突眼癥。……在四川、甘肅和陜海說神聊,居平易近大部蒙受長久的花柳病。在陜海說神聊、山西和內蒙古,良多的社會病,嚴重地影響了種族的生殖,有時泛博區域的人平易近竟因之滅亡殆盡。
19宿世紀80年月,平均每年有12位醫學布道士來華,到1887年中國的醫學布道士累計有150人。這百余名大夫,即便心懷熱忱、日夜不斷,也醫不了四千萬人。
· 清代畫家關喬昌為伯駕病人所畫的術前術后圖片,此系列圖片現藏于耶魯大學
大夫伯駕曾寫道:「多年來,我禱告、齋戒、盡力,試圖當作為一名優異的布道士,誰知我依然籌辦不足」,「每周都有當作百上千的病人投醫,我急于醫好他們的病體,卻無暇代表他們的魂靈標的目的天堂呼」,「我不得不拿出全數精神應付病人,底子無暇標的目的他們傳教。」
那時,除了布道士之外,第一批睜眼看宿世界的人已經長大了。結業于馬禮遜黌舍的黃寬于1857年獲得了愛丁堡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這是第一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黃寬在1858年回到了廣州從事醫療工作。
然而,即便加上回國的華人大夫,相較于病人的數量,大夫仍是太少。是以,成立醫學院,培育本土華人大夫當作了當務之急。
1866年,廣州博濟病院開辦了博濟醫書院,這是中國第一所西醫教育機構。黃寬也在該院擔任教職。第一批學生于1866年入學,十三年后,兩名女生入學博濟醫書院,當作了中國最早的女大夫。1886年,孫中山入學博濟醫書院。
也恰是在1866年,英國倫敦會布道士楊格非(Griffith John)在漢口成立了仁濟病院。后來,這所病院同別的一所基督教病院歸并,當作為了漢口協和病院(HanKou Union Hospital),也就是今天的武漢協和病院。
在博濟醫書院之外,杭州廣濟醫校、姑蘇醫黌舍、圣約翰大學醫科接踵創辦,教會西醫事業慢慢擴展,出格是1900年今后形當作了一個成長飛騰。
選布道仍是選治病?
醫治的病人越來越多,各類西式病院在中國名聲鵲起。
如林則徐曾在伯駕的病院治療疝氣;大夫馬根濟治好了李鴻章夫人由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
· 馬根濟(John Kenneth Mackenzie)是英國倫敦會布道士,最早前去武漢本家兒理漢口仁濟病院(武漢協和病院前身),后在李鴻章的撐持下,開辦了倫敦會施病院,這所病院被時人稱總督病院,在馬根濟歸天后更名為馬醫生紀念病院,即后來的天津人平易近病院
甚至連深宮中人都傳聞了西病院的名聲,李蓮英曾經數次前去海說神聊京倫敦會病院,標的目的科克倫大夫(Thomas Cockrane)問診。后宮的德貴報酬了不掉禮儀地接管科克倫大夫的手術治療,還和科克倫大夫結拜為兄妹。
科克倫在海說神聊京行醫時正值庚子年,城內城外紊亂不勝。
為了治病救人和結合力量,英國倫敦會結合美國長老會、美國海別傳教部總會籌建了一所醫學院,由科克倫本家兒持。這家醫學院依托于本來的倫敦會病院,因為是幾家結合,也叫做協和醫書院。醫學院第一筆捐錢來自慈禧太后,共計一萬兩白銀。
· 1905年的海說神聊京協和醫書院,留著辮子的學生在打網球
在華名聲越來越多,病院背后的金本家兒——各類教會——反而越來越不對勁了。早在1843年,伯駕在廣州開設病院8年后,正義會就撕毀了和伯駕的和談,兩年后又撤銷了對伯駕的撐持。是以,伯駕后期往返美國數次以追求資金撐持。在拮據之時,還曾經賣過病人畫像,以求更多資金。
金本家兒們的不滿在于:在華大夫教士們醫療工作做得好,但布道工作就不怎么樣了。
伯駕治療過的病人梁發,當作了中國第一個華人布道士。他從1839年起,陸續在伯駕的醫局布道三年半。加入他講道的達一萬五千人次,「樸拙研究真理的只有三個,而受洗歸本家兒的人竟一個都沒有」。
· 梁發和他編著的《勸宿世良言》,此書曾經當作為洪秀全承平天堂的靈感來歷
1874年,一位考查了漢口教會病院十多年的布道士塞勒鮑夫(Rve.W.Scarobroguh)頒發了他的考查陳述。陳述指出,在華教會病院沒能解除華人對外國人的成見、也沒能獲得中國人的信賴,還不被中國人感謝感動。
據他考查,在病院中懷有感謝感動之情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而按照醫學傳道會的陳述,在1861-1872年的12年中,教會醫學收治的409000位病人中,只有12位皈依基督。醫療布道可以說是徹底掉敗了。
這一陳述激發了醫療布道士的還擊。他們認可布道結果欠安,反過來詰責布道團是否有用操縱了病人住院的時候進行布道?醫療布道士還質問道,若是僅僅存眷病院能招致幾多皈依者,而不關芥蒂人的身體狀況,豈不是和基督治愈疾病的訓諭相違反了么?
在這場大規模彼此求全譴責和推諉中,布道團和布道士大夫終于熟悉到:布道和治療并不那么兼容,是時辰分隔了。
· 中華博醫會的刊物《博醫會報》(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除雜志外,博醫會還翻譯了一批英文醫學字典,為漢語醫學的成長作出龐大進獻
1886年,在上海當作立了以英美布道士為本家兒的中國博醫會(Chinese Medici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替代早前的中華醫學傳道會。中國博醫會是一個純粹的學術集體,僅許可有文憑的大夫插手,其宗旨為促進西醫科學在華成長。
無宗教的醫療
以醫療來布道的理念過時了。但在中國建病院和醫學院這件工作卻持續了下來。
1892年,加拿大英美會派了布道士啟爾德大夫(O. L. Kilborn)前去當作都,剛到當作都,啟爾德的老婆就因為霍亂歸天。但啟爾德仍是開辦了仁濟病院和仁濟女子病院。隨后,美國美以美會布道士甘德萊在當作都創辦了存仁病院。
這幾所病院在稍后歸并,當作為華西病院。1914年,華西協和大學醫科專業在華西病院的根本上開辦。此刻,這所黌舍叫做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之所以叫做華西,是因為這所病院成立在華西教區。
· 華西協和大學舊照
1890年由美國布道士聶會東成立的濟南華美病院,也在1917年釀成了濟南齊魯病院。
1906年,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Yale in China)調派胡美博士在長沙建立了雅禮病院和雅禮醫學院,在建立和談中,沒有任何字眼將這所病院和天主聯系起來。隨后,這所病院發生了雅禮中學,雅禮大學(后遷到武漢,和其他黌舍歸并后當作為華中大學)。雅禮病院后更名為湘雅病院。
至于海說神聊京協和病院,更是離開了布道組織。1915年,為此事出格當作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醫學委員會(China Medical Board [CMB] of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收購海說神聊京協和醫學院房產。房產、土地、建筑、薪資,共破費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數萬萬美元。
· 協和醫學院,此校區為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采辦
到1915年,在華布道士大夫有430人。1920年,總計西病院有326所,藥房244處。
在近八十年的西醫東漸之后,非基督徒的華人大夫終于可以獨當一面了。1910年,劍橋醫學博士伍連德倡導成立中華醫學會,以和基督徒大夫為本家兒的中華博醫會相區別。
1915年,前來加入上海中華博醫會年會的幾名大夫,結合其他幾位華人大夫,共21人,當作立了中華醫學會。名為自力,但中華醫學會從規章軌制、年會、會刊、總辦公地和分會的設置,都是仿照中華博醫會。
· 在片子《邪不壓正》中,彭于晏扮演協和病院的大夫
華人徹底把握西式病院,則要比及1949年之后了。
1950年7月,中國基督教界人士聯名頒發「三自宣言」,要「自治、自養、自傳」。如斯一來,還在洋人節制下的病院,地位就幾多顯得有點不敷自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回國家假的美籍協和大夫被隔離在外,無法回到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標的目的中國的撥條目也被美國當局凍結。就在基金會積極勾當,游說美國當局之際,1951年1月23日,他們收到了來自海說神聊京的電報:「1月20日本院收歸國有」。
此后,布道士成立的醫學院們,陸續履歷院系調整。如湘雅醫學院,在1951年釀成湖南醫學院,1988年釀成了湖南醫科大學,最終在2000年釀成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而由他們建立的病院,部門在名稱上還保留著舊日的色彩,剩下的則完全看不出汗青的陳跡,好比今天的武漢第三病院、武漢第四病院、武漢第五病院……
參考文獻:
[1]陶飛亞、王皓:《近代醫學配合體的嬗變:從博醫會到中華醫學會》,《汗青研究》2014年第5期。
[2]譚樹林:《美國布道士伯駕在華醫療事業影響闡述》,《汗青講授》2005年第9期。
[3]陳建明:《近代基督教在華醫療事業》,《宗講授研究》2000年第2期。
[4]田濤:《清末平易近初在華基督教醫療衛鬧事業及其專業化》,《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5]慕景強:《平易近國西醫高檔教育1912-1949》,浙江工商大學出書社2012年版。
[6]高晞:《布道和行醫:分歧道不相為謀》,《天然辯證法通信》1996年第4期。
文|聞韶
大象公會|常識、見識、見聞,最好的飯桌談資,知道分子的進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會」(idxgh2013),領受更多好玩內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