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數字貨幣?
目前,對數字貨幣尚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
數字貨幣就是一種電子貨幣,與網絡技術緊密相關,具有支付和流通屬性,可以作為紙幣的替代品。
特點
數字貨幣具有網絡數據包的主要特征。這類數據包由數據碼和標識碼組成,數據碼就是我們需要傳送的內容,而標識碼則指明了該數據包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等屬性。
基于數字貨幣的特性,數字貨幣帶給央行的直接好處不僅是節約紙幣發行、流通、結算成本,還增強了央行對于資金的掌控能力。
其實,印鈔也是要花錢的,包括印鈔紙、防偽技術以及人工成本等。和印鈔一樣,回收處理舊鈔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
所以,相較于紙幣而言,數字貨幣具備發行成本更低、交易成本更低,可追蹤,造假成本更高等優勢,因此,數字貨幣未來是一種趨勢。
數字貨幣的“留痕”和“可追蹤性”能夠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透明度。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望減少。同時,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建立全國甚至全世界統一賬本,讓每一筆錢都可以追溯,逃漏稅、洗錢行為會在監管范圍內,甚至有可能實現在刷卡機上自動扣稅。
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虛擬貨幣的區別
其實,數字貨幣是指數字化紙幣,是一種法定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身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它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具有本質不同。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手機銀行等其實都是電子貨幣,并非是數字貨幣。這些都是基于電子賬戶實現的支付方式,本質上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而且,它跟Q幣、比特幣相比也完全不同。平常所說的Q幣、比特幣,這些都屬于虛擬貨幣,與數字貨幣相比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發行者的不同。
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發行者不是央行,而且也只能在特定的虛擬環境中流通,比如騰訊Q幣以及其他的游戲幣等;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于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比特幣是非法定數字貨幣。
對紙幣的影響
數字貨幣的出現,最受沖擊的便是居民手中的紙幣。那么,數字貨幣時代,紙幣是否沒用了?
目前來看,短期內我們手中的紙幣并不會受到影響。就算真正開始推行數字貨幣時,居民手中的貨幣也不會憑空作廢,數字貨幣只是形態的變化,發行規模依然由央行控制,因此短期內紙幣的購買力不會受影響。
涉及現有的流通體系,數字貨幣的發行仍離不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模式,這樣更容易在現有貨幣運行框架下讓法定數字貨幣逐步取代紙幣,而不顛覆現有貨幣發行流通體系。
數字貨幣監管
目前紙幣尚需要打假,數字貨幣的安全也不容忽視。目前來說,沒有哪個技術絕對不能破解,只是破解的難度不同。因此,數字貨幣也有風險,關鍵是能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數字貨幣基于區塊鏈技術、加密技術等先進的數字技術,未來或許有更新的技術,總體來說,相對比較安全可靠。
事實上,雖然數字貨幣的技術因素使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仍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未來發展
最近很火的就是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要從數字化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并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在商業銀行賬戶里的余額,實際上已經是以數字化形態存在了,沒有必要再進行替換。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100元等值的數字化貨幣代替流通中的100元現金。
央行數字貨幣DC/EP即使推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數字貨幣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金,二者將會長期共存。數字貨幣可以作為百姓日常消費時支付手段的一種補充,中國邁向“無現金社會”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發行時,實行雙層運營模式,即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確保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目前,央行數字貨幣仍處在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階段。未來,隨著央行數字貨幣正式落地,人們的支付選擇將更加豐富,也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運行效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