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圖像是由激光的相干光束產生的光波圖案,記錄在屏幕、膠片上,或照相底片。這種成像需要激光束到達物體表面時分成兩部分。參考光直接將圖像記錄到膠片表面的照相底片上,而第二束則提供物體的反射,記錄物體的圖像。分裂...
全息圖像是由激光的相干光束產生的光波圖案,記錄在屏幕、膠片上,或照相底片。這種成像需要激光束到達物體表面時分成兩部分。參考光直接將圖像記錄到膠片表面的照相底片上,而第二束則提供物體的反射,記錄物體的圖像。分裂光束的兩部分經過不同的路徑,不再是相干的,因此,產生一個光干涉圖案,當被相同類型的相干激光照射時,產生物體的三維圖像。用于產生全息成像的實際科學技術被稱為波前重建。

像大多數科學發現一樣,全息或電子全息的概念是由匈牙利出生的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加博偶然發現的正在進行有關改進電子顯微鏡的研究。最初發現的電子全息術仍用于電子顯微鏡領域。人們在21世紀初理解的現代全息圖直到1960年才發展出來,當激光技術可以使光的光學圖像可見時,尤里·德尼修克于1962年在蘇聯創造了第一個實用的三維全息圖,通常在科幻電影中描繪的那種類型,單色光源通過全息圖產生可見光圖像,反射全息成像產生的全息圖與信用卡和DVD貼紙上看到的全息圖相同白光從全息圖的表面反射出來,形成一個可見的圖像。大腦感知到穿過全息圖或反射出全息圖的光,并將產生的光模式解釋為三維圖像。
截至2011年,一種被稱為全息臨場感的全息成像技術正在被一些高科技公司開發和使用。在這種新的全息成像技術中,聲音和視頻的混合通過互聯網連接傳輸,并結合起來重建實時圖像,遠距離說話的人的真人大小的全息圖。醫生們目前正在使用這種全息成像技術傳送真人大小的全息圖,以便檢查病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檢查他們的全息圖,并進行實時診斷。世界各地的司法系統和法院也希望實施這種新的全息成像技術,將法院系統帶到尚未建立法院系統的農村地區。通過全息成像技術,會議室、董事會,未來的審判室將允許所有的當事人在同一個審判室出現,即使他們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