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器是無線電波探測器的一種,是最早研制出來的此類設備之一。它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據信是由法國科學家愛德華·布蘭利(Edouard Branly)在1890年左右發明的。它的發展是無線電報和無線電通信的重要一步小玻璃管,有時去除...
相干器是無線電波探測器的一種,是最早研制出來的此類設備之一。它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據信是由法國科學家愛德華·布蘭利(Edouard Branly)在1890年左右發明的。它的發展是無線電報和無線電通信的重要一步小玻璃管,有時去除空氣,部分填充刨花或導電材料的不規則顆粒,通常為鎳、銀或兩者的組合。

婦女手持圓盤
在不同的條件下,凝聚器涉及到管內材料的導電性。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各種小片材料之間的不完全接觸,管內金屬顆粒或刨花的電阻相當高。然而,當暴露在無線電波中時,這些粒子的導電率整體上會上升,這意味著電阻會相應地降低。通過在能夠測量靜止狀態和無線電波刺激狀態之間電導率差異的電路中安裝相干器,就可以檢測到無線電波的存在。
這種進展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凝聚器及其應用是由許多著名的無線電和電子領域的先驅,如馬可尼和特斯拉等研究和開發的在無線電報技術中,接收到的無線電能量脈沖可以通過一個實際的聲音系統或非常簡單的紙質打印輸出,由相干器轉換成莫爾斯電碼形式的輸出,再由精通莫爾斯電碼的電報員轉換成可讀的文本
很快發現,當無線電脈沖停止時,相干器中的粒子一旦暴露在無線電波中,就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因此,使用該設備的無線電報機被設計成第二個設備,稱為去相干器,它在每次脈沖后都會自動重置相干管,通過機械撞擊它來清除粒子。這樣就可以在沒有電線的情況下快速自動地傳輸莫爾斯電碼信息。
在它發明后的一個多世紀里,目前還不清楚為什么凝聚器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無線電波(一種電磁輻射的形式)的存在在分子水平上導致了粒子之間的焊接,增加電導率。這是一個科學家無法定量證明觀測現象背后的確切機制,但無論如何都要應用其功能的例子。現代研究人員的實驗表明,這種解釋很可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