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管是一種半導體器件,用來轉換和放大電子信號。它至少有三個端子連接到一個電子電路上。晶體管是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發明的,它很快取代了電子設備中的真空管。這些設備現在幾乎是所有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計算...
晶體管是一種半導體器件,用來轉換和放大電子信號。它至少有三個端子連接到一個電子電路上。晶體管是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發明的,它很快取代了電子設備中的真空管。這些設備現在幾乎是所有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CPU晶體管通常是集成電路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單獨購買。

晶體管的一個重要的終端是由一個簡單的晶體管組成的,發射極和基極。施加到基極的電流或電壓會影響從集電極到發射極的電流。

中央處理器(CPU)。
晶體管基極的電壓可以用來打開和關閉從集電極到發射極的電流。這種類型的晶體管是一種開關,是CPU晶體管的一種常見類型,稱為邏輯門。開關通常不允許電流流過,除非基極電壓高于最小閾值。基極電壓由電路中的其他元件。
CPU晶體管也可以是放大器。這種晶體管利用基極電壓來控制流經放大器的電流量。這意味著基極電壓的微小變化可以在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產生很大的電壓差與真空管相比,電子管的自動化制造比真空管小得多,這意味著晶體管比真空管便宜。
晶體管的第一項專利是由朱利葉斯·埃德加·利連費爾德在1925年申請的,盡管他并沒有真正制造出這樣的器件。赫伯特·馬塔雷在1942年研究多普勒雷達系統時發現了半導體效應。然后技術進步了,1947年,在at&T貝爾實驗室工作時,沃爾特·布拉坦和約翰·巴丁發現鍺晶體可以放大電流。1954年,戈登·蒂爾為德州儀器公司制造了第一個硅晶體管,而CPU晶體管是一種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晶體管,1960年在貝爾實驗室首次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