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是20世紀30年代影響美國中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的一種生態現象。沙塵暴期間可耕地的損失導致了許多家庭的大規模遷移,他們在加利福尼亞等州尋找工作和重新獲得生活。許多作家和藝術家記錄了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
沙塵暴是20世紀30年代影響美國中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的一種生態現象。沙塵暴期間可耕地的損失導致了許多家庭的大規模遷移,他們在加利福尼亞等州尋找工作和重新獲得生活。許多作家和藝術家記錄了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沙塵暴,因為它是大蕭條時期最值得紀念的事件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糧食的需求增加為沙塵暴奠定了基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糧食需求開始迅速上升。因此,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州的農民加快了他們的耕作方式以滿足需求。農作物不輪作種植,土地經過大量耕作,產量更高20世紀20年代中期,許多農業努力都取得了成效,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量的農作物正在產生,但是土地付出了一種隱性的代價,這種代價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變得明顯。

20世紀30年代初,這片曾經肥沃的農田被毀。
20世紀30年代初,該地區遭遇嚴重干旱,使原本已極為松散的表層土壤干涸,狂風暴雨降臨,在濃密的烏云中運送灰塵。這些"黑色暴風雪"是如此的黑暗,以至于牲畜有時會被愚弄,以為那晚已經降臨了。灰塵堆積成巨大的漂流物,有時掩埋了房屋和農場,一旦肥沃的農田變得干旱。

沙塵暴期間有大量的沙塵飄移
受影響地區的居民開始把他們的家稱為"塵暴",他們很快就開始經歷嚴重的經濟問題。蕭條的經濟已經給許多農民造成了嚴重的問題,缺乏一種可行的作物導致銀行大量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當時的情況迫使許多群體像多蘿西婭·蘭格這樣的攝影師和約翰·斯坦貝克這樣的作家記錄了農民成為農民工的過程。從塵暴中出來的貧窮的農民工成為許多人蕭條的象征,說明了厄運和不可持續的耕作方式如何能從根本上改變像農業這樣的過去有利可圖的追求。
當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933年上任時,他認識到沙塵暴是美國的一個嚴重問題,他還成立了土壤保護局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政府機構是羅斯福總統任期內成立的眾多公共工程機構之一,致力于恢復中美洲各州以前的肥沃條件。通過種植防風林和種植本土植物,該局開始慢慢重建表層土,同時保留留下的土壤。1994年,該組織的名稱改為自然資源對話服務,以反映其更廣泛的范圍。

弗蘭林·D·羅斯福總統創建了水土保持服務機構解決沙塵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