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飛機設計上,戰機的高速靈活性與低速靈活性就是互相沖突的。后掠翼和三角翼在高速發生的激波阻力很小能獲得更好的速度和靈活性,可是低速狀況下會很難操控甚至無法節制,F-104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平直翼或者其他展弦比力年夜的翼型則正好相反,低空擁有很好的操控性和靈活性,可是高空就是變得舉步維艱,所以年夜多是A-10這種進犯機才采用平直翼。

▲F-104

▲A-10
上宿世紀60年月一種新性手藝,可變后略翼的呈現似乎讓這個問題的到了最好的解決方案。那時美國對采用了這種新手藝的F111戰機布滿了但愿,認為這是戰斗機的將來。蘇聯方面也對此抱有極年夜的樂趣,并且秉著你有我也有的原則,也要搞一條目可變后掠翼戰機,這就是后來的mig-23。

▲mig-23樣機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mig-23并不是我們此刻一般稱號的mig-23,而是一種mig-21的改型mig-21E8,采用機腹進氣,有鴨翼,采用一臺R21策動機,看著有點厲害,甚至有點像我軍的殲十戰機。但最后它因為R21策動機的靠得住性問題和我們此刻的mig-23的呈現而退場。
mig-23的原型機mig-23-11于1967年到1968年底開辟完當作,這么快是因為mig-23項目早已有之,這些時候根基上就是給mig-23本來的設計加上可變后掠翼罷了。mig-23的后掠翼有16,45,72三種角度可選。這也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最后一個親自掛帥的項目。項目完當作不久后的1969年5月,他就因為心臟的疾病住進了病院,從此一病不起。mig-23可以說是米高揚的絕宿世之作。

▲米高揚
mig-23本家兒要的出產型為mig-23m,利用一臺最年夜推力12.5噸的R23-300策動機,最年夜適用速度1.5馬赫,早期安裝RP-23L雷達,后期安裝RP-23D雷達,后者具有下視功能。內置一門Gsh-23雙管23mm機炮,可以利用R-60肉搏彈和R-23中距彈。這種戰機的加快能力很強,投影較小,高空靈活性強,十分適合高速掠襲戰術。可是這種飛機固然速度很快,可是矯捷性十分糟糕,攻角稍年夜就會不斷的震動甚至掉速,機身掛架發射導彈時也有可能導致策動機熄火。并且其引覺得豪的可變后掠翼,也幾乎就是個安排。因為進行變形的話,整個飛機的氣動發生龐大轉變,若是駕駛員不克不及熟悉兩種氣動的特點就很容無法有用操控飛機。固然后期型的ML經由過程電腦的輔助改良了這一問題,可是mig-23起頭的可變后掠翼,根基上只是徒增重量和維護承擔。

▲mig-23m
不但如斯,mig-23還有極其復雜的儀表。別的,R23策動機固然推力強勁,可是油耗龐大,mig-23并沒有與之相配的年夜油箱,導致飛翔員幾乎需要時刻關心殘剩的油料夠不敷返航。當初蘇聯的小弟都對這種新飛機布滿了等候,但最后幾乎都一致認為還不如mig-21好。mig-23的實戰履歷也是慘烈的,在貝卡谷地空戰被以色列的F-16與F-4打出了84:0,在利比亞上空與同為可變后掠翼戰機的F14-A匹敵,成果是被2:0。

▲mig-23ML
mig-23掉敗的原因有良多,冒失的利用不當作熟的手藝是很主要的一點,蘇聯掉隊的根本工業也是很主要的一點,但本家兒要的還說蘇聯方面臨于戰斗機掉隊的認知,一味的追求高空高速而不放在眼里靈活性。比擬之下西方的F-15,F-16等戰機,能屢次戰勝蘇制戰機很主要的一點就是它們擁有速度也更擁有矯捷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