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核電站在20世紀初,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發現了如何通過使用鈾等高放射性元素來創造能源。這導致了核武器的發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幾年里引發了一場多國軍備競賽。與此同時,一種不同的過程被創造出來,可以通過受控的方式發電而不是爆炸性的核反應。到了1950年代,新生的核工業是作為傳統的煤炭和化石燃料發電的替代品而形成的這在核工業中曾經發生過。核能在其歷史上一直是有爭議的任何種類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都是危險的,因為它會導致輻射中毒和癌癥等長期醫學問題。這些發電廠產生的廢物也有爭議,因為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著危險的輻射水平,而且處理方法往往不完善。許多激進分子組織世界各地都動員了反對核工業的抗議活動,盡管如此,在21世紀初,世界上將近15%的電力是由核電產生的核設施的事故實際上很少發生。1979年,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設施的一次事故導致了一些放射性物質的泄漏,但沒有造成人員死亡然而,1986年,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一次事故導致核物質泄漏到大氣中。50多人在事故中死亡,多達4000人可能隨后死于該地區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在21世紀,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利用其核電站的副產品制造核武器有關核工業及其爭議的內容出現在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和1979年的電影《中國綜合征》(the China Syndrome)等電影中,該片僅在三里島事件發生前幾周上映,電視劇《辛普森一家》中的一個笑話是,荷馬的懶惰和無能是他鎮上核電站的安全檢查員。1983年廣受好評的電影《西爾克伍德》讓我們對核安全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根據俄克拉荷馬州核電站的真實事件。
核電站的副產品可能被制成核武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