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書籍中的插圖通常是用線刻的。線刻是用磨刀或刻刀來制作的一種帶有木制手柄的鋼棒,可以推過金屬板的表面。這種鋒利的工具可以在金屬板上刻出非常細的溝槽,然后用墨水填充并打印出來。最初,銅板用于這個過程是因為它們更柔軟,更容易雕刻。由于銅板的柔軟,只有在19世紀早期,銅版可以用更高精度的印刷品代替,而在19世紀早期,銅版印刷品的精度更高
鋼針是金屬雕刻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阿茲特克時代到15世紀,線條雕刻的技術基本保持不變。此時,意大利的安德烈·曼特格納(Andrea Mantegna)開始每隔一段時間使用平行線來創建陰影。此外,德國的Martin Schongauer和Albrecht Dürer利用交叉陰影和曲線來創造更大的感覺德國紐倫堡商學院的學生肖格爾和杜勒也開始使用線刻技術創作出技術精湛的藝術品,然后他們可以不斷地復制。在法國的彼得·保羅·魯本斯和意大利的拉斐爾的幫助下,這一技術迅速傳遍了歐洲。到了16世紀末,線刻是藝術家和工匠用來描繪書籍和新聞的一種常見媒介,以及為了創造可復制的精美藝術品。線條雕刻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才能完成,這取決于雕刻圖像的復雜性。在19世紀晚期,當時有人推動更多的插圖書以更便宜、更快的速度創作出來。用酸蝕刻金屬板成為更有利的方法,因為它可以快速、容易地制作圖像。這種現象,再加上攝影技術的出現,造成了線紋版畫作為一種說明媒介的退化。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