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是每年農歷臘月初八,臘月即十二月。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而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行多年,經歷世間諸多苦厄,餓得骨瘦如柴時遇見一個牧女,贈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復了體力,后終于在12月8日于菩提樹下成道,因此臘八節也稱為“佛成道節”。后世也在這一天吃粥以做紀念祈福。
傳說二則是起源于元末明初,話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受苦時,又冷又餓的他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于是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喝了下去。恰好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為這鍋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是有一對不爭氣的年輕夫婦,在敗光了自己父母辛辛苦苦為他們攢下的家業。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年輕夫婦快要餓死時,他們的村人、鄰居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幫助他們熬了過去。這頓粥也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從此辛苦勞動,勤懇持家。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也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各地都有不同,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