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江蘇省2020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匯總
江蘇省統一標準
入庫培育獎勵:推動各設區市、縣(市、區)、省級以上高新區設立培育資金(以下簡稱 “地方培育資金”),根據地方培育資金兌現情況,元給予獎勵。
認定培育獎勵:省培育資金與各設區市、縣(市)、省級以上高新區按照聯動的原則,給予上年度首次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入庫企業不低于30萬元培育獎勵,其中省培育資金不低于15萬元,且不高于地方培育資金獎勵額度。
各市獎勵
徐州市: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引培計劃,制定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備選庫,對首次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同級財政給予30萬元獎勵,推動廣大小微企業向高成長、新模式與新業態轉型。
常州市:
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投入力度。市、轄市(區)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資金, 市與轄市(區)按照聯動原則給予獎勵。對納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當年給予不低于5萬元的獎勵,對其中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的企業,市級獎勵額度為2.5萬元;對納入省培育庫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不低于15萬元的獎勵,對其中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的企業,市級獎勵額度為7.5萬元,支持其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業態等領域創新活動。
南京市:
進入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進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再按省支持標準給予1:1共同支持。對進入省庫而未進入市庫的企業,按本條(一)款補齊;對新增的高新技術企業或省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且未獲得過該類專項資金支持的企業給予50萬元獎勵。
無錫市:
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或從無錫行政區域外整體新遷入我市市區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給予40萬元獎勵;對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蘇州市:
市科技局根據年度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預算,對各區入庫企業于入庫當年給予一次性最高10萬元的獎補,對在培育期內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入庫企業給予一次性 最高20萬元的獎補,同一企業入庫獎補和認定獎補合計不超過30萬元。
(思睿晶華是一家集知識產權、項目申報、成果轉化、技術情報、財務指導、品牌建設等多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供應公司位于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山路2號同濟廣場1幢205室,總部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158號美地廣場8號樓3樓。)
南通市:
對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按省補助經費予以1:1配套補助。對符合稅法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首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補助20萬元。
連云港市:
對新認定的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50萬元和40萬元。
淮安市:
對首次獲批的國家高企給予最高40萬元補助,重新認定的給予20萬元補助。對進入省市高企培育庫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補助。
鹽城市:
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獎勵20萬元,重新認定的獎勵10萬元。
揚州市:
本市行政區域內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獎勵資金為每家企業30萬元(含市財政安排的高企入庫先期培育資金),自高企認定當年起的3年有效期內,每年度獎勵10萬元。
鎮江市:
入庫培育獎勵。對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轄區(含鎮江新區、鎮江高新區)企業,市培育資金給予每家不超過5萬元的培育補助;對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庫的轄市企業,由各轄市安排培育資金給予支持。認定培育獎勵。對轄區(含鎮江新區、鎮江高新區)上年度首次獲得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培育資金給予每家不超過15萬元獎勵資助;對轄市上年度首次獲得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培育資金給予每家不超過10萬元獎勵資助。對轄區(含鎮江新區、鎮江高新區)上年度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培育資金給予每家不超過5萬元獎勵資助。
泰州市:
對新確認的市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首次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及新認定的省農業科技型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對到期重新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5萬元獎勵。
宿遷市:
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納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獎勵8萬元;對首次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
(思睿晶華是一家集知識產權、項目申報、成果轉化、技術情報、財務指導、品牌建設等多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供應公司位于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山路2號同濟廣場1幢205室,總部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158號美地廣場8號樓3樓。)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以下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你可以參考下。如果你想申請的話,最好找家咨詢公司幫你們做,前幾年還比較容易通過,企業自己搞的話,運氣好的話也能過。不過去年開始,審核就開始嚴格了,總體通過率很像不足50%,有些本身條件好的也沒通過。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業擁有核心知識產權,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并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 三)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證書有效期即將到期或已到期的企業需重新申請認定。
···································^^····································
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五)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第十一條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程序如下: (一)企業自我評價及申請 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對照本辦法第十條規定條件,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可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三)合規性審查 認定機構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專家庫;依據企業的申請材料,抽取專家庫內專家對申報企業進行審查,提出認定意見。 (四)認定、公示與備案 認定機構對企業進行認定。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示15個工作日,沒有異議的,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告認定結果,并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總投資10億元的開普CT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項目在緊鑼密鼓辦理相關開工手續,天平制藥、力品藥業等項目正在辦理土地掛牌,奧銳特、聯亞等項目正在竣工驗收,賽分科技、國藥威克、中藥頤和堂等項目正在主體建筑施工......”冬日的“寒流”擋不住項目建設“熱潮”,在揚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醫藥產業作為創新主導性的產業,是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焦點。”揚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招商局局長李仲飛向記者介紹,揚州高新區生物健康產業園啟動建設以來,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特。截至目前,已集聚生物技術企業近20家,總投資近100億元,投產后預計產值將超過200億元,涵蓋生物制藥、健康保健、高端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等多個領域,擁有在研一類新藥10多個,為全國生物健康行業所矚目。
揚州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園作為“后起之兵”,如何實現“彎道超車”,是擺在高新區面前的一大重要課題。“事實上,面對蘇南和泰州等地區域競爭激烈的態勢,我們通過精準招商和高效服務雙向發力,實現了生物醫藥產業的后發先至。”李仲飛介紹。
今年4月25日,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目光再次聚焦邗江,由中國藥學會、江蘇省科協、揚州市政府主辦的第二屆“2019中國·揚州生物醫藥論壇”在邗江舉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原南京大學校長、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駿、上海國家藥物工程研究中心侯惠民、復旦大學陳芬兒等5位院士蒞臨大會,400余位國內外生物醫藥行業專家學者、管理機構負責人、企業高管、政府人員等匯聚一堂,聚焦全球最新生物前沿技術,分享前瞻理論成果,共話生物醫藥產業未來,助力揚州生物醫藥產業形成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應。
論壇上,生物醫學界人士講述業界前沿動態:力品藥業(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海健介紹了公司創新的口腔膜新技術,聯合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林淑菁展示了其最新的艾滋病治療研究成果,江蘇艾迪藥業副總裁沈小寧介紹目前研發的抗腫瘤新藥ACCO10可以抑制所有固體腫瘤細胞生長速度......論壇上,專家學者、行業大咖、知名企業負責人的主題演講亮點不斷,學術氛圍濃厚。
“正是這場聚焦全球醫藥產業前沿的峰會,讓更多企業接觸邗江、了解邗江,感受到邗江人凝心聚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決心!”李仲飛介紹,4.25這場論壇不僅參會嘉賓創下新高,邀請到近20位國內知名專家,更為項目落戶打下堅實基礎:論壇期間共有6家企業落戶,包括國內知名專家葉英博士、朱海健博士創辦的力品藥業(高端制劑)、黃學英博士創辦的賽分科技(液相色譜填料)、頤和堂中藥、凱斯勒高端檢測試劑、天平藥業,開普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論壇期間,陳駿院士表示,近年來,揚州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園憑借優質的產業項目,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強產業,迅速興起為全國生物醫藥的重要板塊,令人期待。
項目引進來,還要讓項目留得住發展好。李仲飛介紹,區別于一般工業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從項目審批到落戶建好廠房,這只是項目服務的“前奏”,更為重要的是要順利保障醫藥企業拿到藥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兩證’辦理過程嚴謹縝密,辦理環節涉及國家及省級藥品管理部門。”李仲飛介紹,為了搭建起企業與省藥監部門的橋梁,讓部門與企業面對面、點對點進行服務,揚州高新區在全省創新舉辦了首屆省藥監現場論壇,專攻揚州生物健康企業難熱堵點,幫助補齊短板。
在今年9月19日省藥監現場論壇上,省藥監局局長王越帶領全體領導班子成員、所有職能處室負責人,通過現場會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主動介紹了藥品審評審批方面的國家政策法規動向及省局近期工作舉措,及時解答了企業提出的問題和困惑。會上,為聯環公司整體搬遷確定下服務方案,并專門出臺了《藥品生產企業搬遷過程中行政審批工作程序》,讓聯環搬遷流程周期至少縮短了6個月以上。
“有力搭建省藥監局于揚州生物醫藥健康企業的‘直通車’,本地生物健康企業可以直接就相關申報審批事宜主動與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咨詢。”李仲飛介紹,從精準服務入手,9.19省藥監現場論壇將定期為企業“送政策、辦實事、解難題”,成為了高新區品牌招商模式。
“據了解,近兩年以來,隨著兩大論壇的成功舉辦,揚州高新區在業內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生物醫藥企業落戶高新區,揚州生物健康產業園正在成為長三角地區生物健康產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李仲飛說。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