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我是培訓班出來的軟件測試,目前已轉正,薪資還不錯,評論私信告訴你是哪一家。匿名是不想讓同事知道。
+++廣州那邊培訓學校更多一些,中公教育旗下的優就業還不錯,而且免費提供住宿,題主可以了解一下。
+++從如下幾個維度來判斷:
1、講師資質:最直接的方式是看講師的工作年限(比如很多講師一看就很年輕,能有多少經驗啊,難道是天才,如果是天才。。。)
2、課程體系:課程是否接地氣、是否全面(找一個做過測試工作的朋友幫忙看下教學大綱)
3、教學模式:一定要面授教學,每個班人數不要太多,很多機構每班人數都是50人80人太多了,小班授課比較不錯(但太少也不行,沒有氛圍,15-20人最為合適)
4、保障點:一般和收費模式掛鉤,現在大多機構的學費是貸款的,這種一定要謹慎,學費都被貸款收著了,談什么保障都沒用,最直接的例子(難道你后面沒學好或者沒就業你去找培訓機構打官司退款么?難道你不上班就折騰打官司?)
5、成立時間:這是整體教學和服務沉淀所需要的時間,一般5年以上的為好,剛成立的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
6、試聽評估:盡可能的選擇有差異的三家來試聽對比,看看老師講課如何,一定要對比,不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對比過多也不行,頂多三家。
+++···································^^····································
廣州那邊培訓學校更多一些,中公教育旗下的優就業還不錯,而且免費提供住宿,題主可以了解一下。
···································^^····································
從如下幾個維度來判斷:
1、講師資質:最直接的方式是看講師的工作年限(比如很多講師一看就很年輕,能有多少經驗啊,難道是天才,如果是天才。。。)
2、課程體系:課程是否接地氣、是否全面(找一個做過測試工作的朋友幫忙看下教學大綱)
3、教學模式:一定要面授教學,每個班人數不要太多,很多機構每班人數都是50人80人太多了,小班授課比較不錯(但太少也不行,沒有氛圍,15-20人最為合適)
4、保障點:一般和收費模式掛鉤,現在大多機構的學費是貸款的,這種一定要謹慎,學費都被貸款收著了,談什么保障都沒用,最直接的例子(難道你后面沒學好或者沒就業你去找培訓機構打官司退款么?難道你不上班就折騰打官司?)
5、成立時間:這是整體教學和服務沉淀所需要的時間,一般5年以上的為好,剛成立的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
6、試聽評估:盡可能的選擇有差異的三家來試聽對比,看看老師講課如何,一定要對比,不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對比過多也不行,頂多三家。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軟件測試崗位的人事工資還是看你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崗位需求。 一般華為外包的軟件測試工資不是很高,低的也就2000+(指一般的功能測試,而非編程類軟件測試,那就相對高的多了~) 你跳槽的話也要看你的期望值和找到的工作和你個人能力關系。 你需要收入最好的,去微軟之類的大公司,當然軟件的能力要求也高,通常能力強,去那起薪能到10000,另外去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如果能力強的,起薪能到7000開始。當然去一般的公司或者是一些軟件外包的公司,自己的能力又欠缺點,薪資就差異大了,低的2K,高的5K左右,有的再加些項目補助之類的。 這些就完全看你自己的能力而言了,你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吧。 意見也就在這放著了,希望能幫你點~
···································^^····································
我知道的成都就只有川軟教育在培訓軟件測試的,而且培訓的還是最好的學校哦,口碑很不錯的哈,我也是從他們學校培訓出來的,所以建議你也可以到他們學校親自了解一下的哈,地址:成都一環路西二段溫哥華廣場15樓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根據“首席執行官”獨家發布的“城市綜合發展指數(CDSI)”排名,2016年中國10座城市躋身“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該指數與傳統指標不同之處在于,旨在甄選出全國變化最快的城市,并試圖通過上榜城市分析出推動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中國城市的發展領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示說:“光有高樓大廈、城市連片還不夠,要更加注重里面容納了什么,要看城市的發展內涵。”“首席執行官”正是利用CDSI對城市進行深層次測評,并基于37個長、短期社會經濟發展動力變量,融合“城市經濟活力模型”綜合計算得出加權總分。基于最后的分數,深圳、北京、上海、重慶、長沙、杭州、武漢、廈門、蘇州和韓城進入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10強,這些“中國活力之城”正以他們蓬勃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吸引著世界的眼球,展現中國都市的獨特魅力。
排名第10位 韓城
“史記韓城 黃河特區”,韓城是陜西省省內計劃單列市,司馬遷的故鄉,位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位置,“一帶一路”政策紅利為韓城帶來優勢,韓城樹立“沿海思維”,打造“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和“六大核心景區”,實施工業和旅游兩大突破,“維康水素水”等一批“韓城制造”進入國際市場。韓城如一匹黑馬,持續創新發展締造逆勢上揚奇跡,2016年GDP達到320億元,實施重點項目354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3億元,增速位居陜西省第一,成為用創新項目推動“煤城”轉型升級的三線城市改造典范,陜西省十強排名由第6名躍升至第2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韓城市政府將創造性改革作為提高政府職能的基本手段,行政效率和執政水平高效,發展思路前瞻,政府生態不斷提升,創新型政府效能全國領先,韓城干部勤政為民的工作作風更被全國學習借鑒。政府的強力作為,打造了韓城第一生產力,帶動韓城經濟迅速發展、風氣正本清源、生態環境宜居宜業、人民生活安康富足。作為一個城市生命體,韓城煥發出健康快樂的璀璨活力。韓城市也是唯一入選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10強的三線城市。
排名第9位 蘇州
蘇州自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蘇州2016年GDP達1.54萬億元,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第八名,服務業增加值7170億元,旅游總收入2078億元,進出口總額18081億元,城市綠化率達到43%。蘇州一改“小家碧玉”的古城規劃策略,努力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國際化大城市,在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強化城市資源供應、保障城市運營、推進智慧蘇州建設方面,運用獨特手段,積極探索出一套“蘇州模式”。
2016年蘇州與上海的共享發展圈經濟成效顯著,增加蘇州綜合競爭新優勢,在城市創新發展中已邁開轉型升級新步伐,形成平衡發展新格局。蘇州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獨特魅力的國際文化旅游勝地及較強綜合實力的活力大都市。??
排名第8位 廈門
廈門四季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海水環繞、生態環境良好。廈門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根據環保部公布的2016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廈門列位第6,成為無霧霾的“宜居城市”。2016年廈門GDP達到3737億元,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占產業比例57.9%,廈門港共開辟海港航線145條,已通往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廈門持續推進本土新興產業,培育了美圖秀秀、四三九九、美亞柏科等全國知名的企業。
廈門以旅游促進會展、以會展帶動旅游的良性互動發展新模式,2016年游客達到6770.16萬人,旅游總收入968.26億元,消費升級態勢顯現。廈門自貿試驗區持續創新,全國率先推進“一站式”進貿易便利化,跨境電商、融資租賃、保稅展示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并成為全國第三個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的城市。
排名第7位 武漢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一帶一路”、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也于2016年在武漢疊加。武漢于2014年正式邁入中國城市“萬億俱樂部”,自2001至2016年,武漢城市GDP從1348億元增長至逾12000億元,5年增長近10倍。區位條件、綜合交通、科教人才、生態資源等獨特優勢明顯,武漢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已進入最大機遇期。
武漢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圍繞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加速成為聯絡“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城市、面向世界的內陸開放高地。
排名第6位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風景,悠久的歷史,古老的舊跡,杭州帶給世界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同時,在滿足感、生活質量、生態環境、社會文明、經濟福利指數等方面,杭州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地域文化獨特、空間舒適美麗、生活品質良好,社會文明安全及保障水準較高。杭州市2016年GDP預計達到11000億元,位居浙江省第一,全國第十,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0.5%,電子商務、信息軟件、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金融服務等產業保持快速發展。
阿里巴巴總部、G20峰會,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新型智慧城市,在政府管理和服務新模式、在線醫療新模式、新型教育服務、大數據交通治理等城市模塊,互聯網為杭州的城市服務提升打開巨大空間。杭州近年培育特色小鎮41個,約占浙江省四分之一,為杭州市養生旅游帶來持續利潤。同時,杭州大力發展國家級高新區、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功能不斷增強,新動力新亮點不斷顯現。
排名第5位 長沙
長沙市2016年GDP達到9250億元,全市808個重大項目共完成投資3342億元,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8個,長沙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勢頭不容小覷。長沙新的發展動能孕育持續加快,高附加值與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特別是汽車行業為長沙發展迎來新的契機。新興產業“互聯網+”、培育壯大“三新”經濟、著力打造“雙引擎”、建設“兩高地”,政府對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的重視及促進轉型升級的成效開始顯現。
長沙城市發展穩中有升、亮點紛呈,是改革發力、創新增力、轉型給力、政策助力、預期蓄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未來華誼兄弟電影文化城、長沙海昌歡樂海洋公園、冰雪樂園、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會為長沙提升更多經濟與活力。
排名第4位 重慶
重慶以3016.6萬人口位居全國榜首。重慶市電子信息、汽車等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快于一般傳統工業,制造業創新體系成為引領“重慶制造”的核心驅動力,2016年重慶市GDP達到17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超過2700億,固定資產投資17353億元,這也是目前中國投資總量最高的城市,投資率近100%。重慶積極爭取設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更能促進其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
重慶的美食、浪漫極具魅力,2016年接待旅游人數4.5億人,旅游收入2645.21億元,全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198個,從全國各地區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總收入和游客滿意度三個維度分析,重慶對游客的吸引力均名列榜首。重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集群、產業鏈、資源要素等招商方式,引進軌道交通裝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環保技術等重大項目,帶動城市新經濟持續發展。
排名第3位 上海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2016年,上海GDP達到2.67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至70%,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東京。2016年外商投資金額近900億美元,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建成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達30%,鋼鐵、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上海價格”形成,以上海為中心城市的長三角城市群已成為全球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上海金融市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達到18%,城市創新能力提高,2016實現旅游收入3650億元,上海迪士尼的開園帶動旅游業全速發展,預計帶動超過900億元的消費量。同時,上海承擔著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國家戰略,肩負著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
排名第2位 北京
北京,中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及科技創新中心。2016年北京GDP達到 24507.4億元,全年接待游客2.85億人,旅游收入約5020億。北京積極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人口調控、治理交通擁堵、改善空氣質量等措施,促進城市發展改造。 同時,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實現創新驅動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北京市新經濟增加值同比增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產業維度,即以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行業迅速發展;“新”業態維度,即“互聯網+”和大數據促進北京“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要落地;以網上零售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興起,成為了推動北京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力量。北京象征著中國的形象,融合中華歷史與現代文明的精華,近年來以創新為動力的迅猛發展,保持了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及深沉大氣的城市活力。
排名第1位 深圳
2016年深圳GDP超過1.93萬億元,社消總額550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056.9億元,創22年新高。作為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梁,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范的重要使命。自貿區建設和前海開發開放推進深圳大提速,到2020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左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
深圳是全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年產值突破萬億,2016年深圳互聯網產業增長16.2%,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7萬億元,深圳從事互聯網的主體超過90,000多家。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近2萬億元,高交會、深港創新圈、科技研發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際創新合作、高級人才引進等為深圳新興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活力。2016年深圳稅收收入超過4000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為配圖表達,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