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冷刀兵研究所《說好以慈悲為懷的明代僧兵怎么就俄然年夜殺四方了?》一文頒發后,有讀者提出了如許一個問題,僧兵和武僧到底有啥區別?誠然,武僧已經當作為少林寺、五臺山等聞名寺院的一個主要文假名片,并且良多游戲和影視作品里也不乏武僧的存在。但在汗青上,讓五臺山和少林寺打出名頭的也仍是“兵”,而不是通俗的習武和尚。那么,武僧和僧兵到底有什么分歧呢?
對于僧兵概念的理解,本家兒要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說是指所有的僧侶武裝,從狹義理解,是指官方所許可的僧侶武裝,或為朝廷而戰的和尚。而武僧按字面理解,就是練武的僧侶,可是武僧功夫再高身份仍是僧。武僧只是為僧兵的形當作供給了前提前提。舉個不太得當的例子,武僧近似習武的牧師,而僧兵則有些近似歐洲的宗教騎士團了。
具體說來,今朝可以確認的佛門擁有疆場武裝的最早記錄出自《魏書·釋老志》:承平真君六年,會蓋吳反杏城,關中紛擾,帝乃西伐,至于長安,先是,長安種麥寺內,御驗牧馬于麥中,帝入不雅馬,沙門飲從官酒,從宮入其便室,見年夜有弓矢矛盾,出以奏聞,帝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吳通謀,規害人而,命有司案誅一寺。
落發人,亂宿世中備點刀劍看家護院還可以理解。弓弩年夜盾都有,再加上寺院有牧馬之責,這性質就紛歧樣了。海說神聊魏太武帝拓跋燾說:這是要出騎士團了啊,趕緊滅了吧!可是滅得了一寺,滅不了全國。到海說神聊魏孝文帝時,釋教昌隆,良多寺廟擁有浩繁的“僧抵戶”和“佛圖戶”以及部曲。
▲電視劇《錦繡未央》中拓跋燾劇照
這些人日常平凡既念經又練武,是典型的寺院武裝。海說神聊魏末年,魏孝武帝西奔時,“沙門都維那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沙門都”是海說神聊朝僧官名稱,維納音譯“羯磨陀那”,意譯“授事”,是寺中一種僧職,辦理僧眾事務,位次于上座、寺本家兒。這些環境表白海說神聊魏時,和尚武裝已經和政治勢力聯系了起來。
既然寺院有武裝,就必定會被各類政權惦念。劉宋的元嘉時代,海說神聊魏攻打涼州,涼州城中缺乏壯丁,和尚們就被抓壯丁了。南齊時,充州數郡“起義南附,鳩略甚眾,亦軀迫沙門助其戰守”,這也是被抓壯丁。海說神聊齊時,齊將高諧據守信都,開出了高額的賞格,引來了來了數千和尚參軍。唐武德五年,海說神聊虜入寇;李淵認為太原本地和尚忠勇過人、武德充沛,直接選了兩千精壯的寺僧充兵兩府。
唐朝名將張議潮在唐宣宗年夜中五年(公元851)成立了歸義兵,并推翻了那時吐蕃貴族對沙州長達六十年的統治。在敦煌文中,可見歸義兵期間年夜量僧兵存在的依據。如編號為P·3249后背的寫卷文書(一份歸義兵期間的隊下軍籍名簿)中,“歸義兵政權中的隊職,尤其是戎行基隊一級士兵里的僧兵,是歸義兵初期軍制中極為主要的”。在這份軍籍殘卷文書中共記錄“僧兵16人,約占整隊士兵的九分之一,在歸義兵基隊士兵中據有很年夜比例”。
▲敦煌壁畫
之所以呈現這種環境,一是敦煌為釋教圣地,釋教寺院浩繁且擁有年夜量剃度僧尼,為組織僧兵武裝供給了前提;二是歸義兵節度使張議潮以及歸義兵軍官場,與敦煌地域釋教界關系緊密親密,因而獲得了敦煌僧界的有力撐持,并組織僧兵武裝加入張議潮的年夜中起事與擯除吐蕃的戰爭,為歸義兵政權的成立做出了很年夜進獻。由此可見,隋唐時和尚習武,從戎為將,已當作為遍及現象。唐玄宗就曾感傷“海說神聊方人也,享剛氣,多訛風,列剎之中,余習騎射,有教無類,何可止息。”你看年夜唐的僧侶就是牛,練武都是玩騎射!
出格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講忠孝節義,在全國危亡的時辰,佛門門生一樣可以忠孝節義。好比南唐時的廬山光滑油滑寺,曾得賜田千頃。海說神聊宋將領曹彬渡過長江攻滅南唐時,光滑油滑寺僧拼死抵當。一向打到南京城被霸占了,寺僧們才逃亡,很是對得起南唐皇帝賜給的千頃良田。
▲五百年前抗金,二十宿世紀抗日,在抵御外辱方面五臺山和尚很有經驗
到宋代,輪到五臺山和尚武德充沛了。如那時的五臺山CEO真寶是代州人。宋欽宗還沒被抓的時辰就對他的佛法和武功十分喜好,金兵攻打代州時,他起兵響應皇帝的號召。不外宋朝的正規軍擋不住金兵,他一個小寺院天然也沒能力挽狂瀾。兵被打散了,廟也燒了,真寶本人也被俘。金人勸他降服佩服,他說“吾法中有口四之罪,吾既許宋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
同期間的還有僧宗印,他把寺僧編練為一軍,叫“尊勝隊”,又把孺子編為一軍,叫“凈勝隊”,介入抗金。海說神聊宋的武漢英在率領3000禁軍海說神聊上救援太原時,路過五臺山,說服了那時的龐僧正出動武僧介入抗金。
同書卷51又載,太原城中有個叫楊可發的,臉上有六字,綽號楊麻胡。籌算出城招募軍隊解太原城之圍。然后楊可發找到五臺山寺僧李善諾、杜太師為前鋒將,到繁峙縣東十里鐵家嶺,成果遇金人,年夜戰到晚上最后被打散。然后此人不服氣,直接上五臺山找到僧正真希偷拜,然后到虞縣又拉起兩千人馬,又與金人粘罕的軍隊酣戰。最后慘遭掉敗的他,“以槍自刺其腹而死”。
整個兩宋期間,五臺山的抗金勾當史不停書,年夜量的和尚們秉承忠義剛烈精力,入宿世參軍。和尚擁有強悍武力的概念一向延續到元代,元朝統治者甚至征調僧兵介入西征。如景心猿意馬元年,“元本家兒將西征……奏議曰:釋氏雖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輩。今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咒術、武略及普力者,宜募為部,啟從西征,可為建國之一助也”
總之,從漢末三國到宋元,武僧與僧兵的存在真的有些近似歐洲的武裝牧師和騎士團。此中五臺山的和尚尤為出格,他們經常秉承忠義節孝的年夜義,整寺整寺地下山抵御外辱,“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參考資料
海說神聊齊,魏收:5魏書6卷1145釋老志6,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034頁
《中國釋教人名年夜辭典》,上海詞典出書社,1999年版,第801頁
王仲笨:《魏晉南海說神聊朝史》,上海人平易近出書社,1980年版,第562頁
唐·釋道宿世:5法苑珠林6卷14哎敬佛篇#感人緣6,中華書局,ZoD3年版,第475頁
唐·令狐德桑:《周書》卷125齊揚王憲傳,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93頁
宋·釋贊寧:《宋高僧傳》卷165唐朔方龍興寺辯才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387頁
唐·釋道宣:《續高僧傳》卷195唐并州義興寺釋智滿6,(景印)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宗教類,第1282冊,第114頁
馮培紅:《唐五代歸義兵政權中隊職問題辨析》,《敦煌學輯刊》,1996年第2期
羅噴鼻林:《唐代文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159~160、170~171頁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45則天皇后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481頁
元·脫脫:《宋史》卷4555僧真寶傳6,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3382頁《范致虛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328頁
宋·徐夢萃:《三朝海說神聊盟會編》卷48、51,上海古籍出書社,1987
本文系冷刀兵研究所原創稿件。本家兒編原廓、作者靈吸怪,任何媒體或者公家號未經籍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究查法令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