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危機
2015年末,英國最后一家深井煤礦頒布發表關張,為如火如荼三百年的英國煤炭開采畫上了一個并不圓滿的句號。在此之前,就已經有英國媒體報道,跟著煤炭行業利潤率下降,英國煤炭工人大規模下崗的社會實際。
當然和東海說神聊老工業基地的下崗工人一樣,英國的這些煤炭工人也沒有完全悲觀,還組織起了本身的小樂團在快速轉變的宿世界中自娛自樂了一把。可惜樂器玩得再標致,也改變不了這個行業沒落的實際。
工人下崗只是表象,更主要的是一個復雜的行業就這樣沒了。怕是年青人都不肯意認可這個發財國度曾經有過煤炭開采行業。
但倒推300年,煤炭可是英格蘭最引覺得傲的資本,英國的煤炭讓他們第一個走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
18宿世紀的歐洲,面對著一場龐大的叢林危機。在此之前的歲月里,歐洲人履歷了文藝回復和地輿大發現時代,歐洲的船只、槍炮和金融手段活著界規模內都是最進步前輩的,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歐洲完當作了一系列血腥的原始本錢堆集。
然而對于那時的歐洲人來說,宿世界上最主要的資本仍然是木材。無論是造船建房的原材料,仍是煉鋼的燃料,全數都是木材。從這一點來看,歐洲在資本獲取體例上和其他的掉隊地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能源方面,除了木材以外,水力和風力也很主要。可是這兩種能源的獲取和操縱有著嚴酷的限制,并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用,極大地限制了相關機械的普及度。
說到頭來,支撐著歐洲第一次走標的目的繁榮的資本,仍是木材,換言之也就是叢林。
然而叢林的可再生能力并欠好,即使有意識地再蒔植,材質致密的木材也需要至少十年的發展時候,一年生的木材可用性很是低。顛末15宿世紀以來300年的利用,西歐列國輕易開采的叢林已經消逝殆盡了。
好比在英國,1800年的叢林籠蓋率僅為4%不到,比今天的中國新疆自治區還低,可見其荒涼。當然這背后也有天然前提的原因在。英國屬于溫帶海洋性天氣,泥土也不算肥饒,長草比長樹輕易得多,所以地表植被始終是草多樹少,即使到了今天,英國的叢林籠蓋率也只有12%擺布。
既然本土沒有足夠的樹木,那么能不克不及從殖平易近地進口呢?
謎底是也不實際。木材這種資本的價值密度不高,一噸木材的售價遠不如一噸棉花或者幾百個奴隸,從美洲和印度興師動眾地往回搬木材其實是不劃算。英國本土就這樣陷入了木材嚴重的困局中,甚至不得不標的目的叢林密度較高的歐陸國度采辦木材。
這對于英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場龐大的交際和經濟危機。
從燒木材到燒煤
因為國內叢林不竭削減,英國木材的價錢連連上揚,最先影響到的是對價錢極其敏感的城市布衣。
昔時的倫敦,已經是一座具有百萬生齒的大城市,到了1850年更是沖破了230萬規模,是那時西方宿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等大都會。
不外城市的繁榮畢竟仍是屬于一小撮人,大大都倫敦居平易近連做社畜的機遇都沒有,底子就是為有錢人辦事的牲畜。
牲畜也有本身的需求,有飯吃、有床睡、有燃料取暖是最根基的保存需要。在木材不嚴重的年月,布衣甚至可以本身去倫敦郊外砍樹取暖,但跟著城市鴻溝越來越遠,全國叢林越來越少,木材價錢越來越高,他們就必需另尋法子了。
這時辰他們發現市場上的煤炭價錢不貴,熱值還比木材好,便大規模地轉標的目的了燒煤過冬。
英國人利用煤炭取暖的汗青很早,公元9宿世紀就有教堂用煤炭取暖的明白記錄,而在更早的羅馬統治時代,也被發現了有煤爐的考古證據。這些前人之所以發現了煤炭的感化,是因為煤炭在英國中部大規模存在,而且有不少是露天煤礦,底子不需要去開采,遍地俯拾皆是。這可比砍木頭便利多了。
紅色區域是英國煤炭分布,全數在中部,儲量復雜。
所以當倫敦市平易近大規模利用煤炭的時辰,煤炭的價錢仍是很廉價的。
不外一種貨色一旦求過于供,價錢也就上去了。英國中部,甚至更海說神聊方的蘇格蘭煤產區的礦本家兒們發現,來自倫敦的商人越來越多,順手撿來的煤礦已經無法知足南邊大城市市平易近迫不及待的需求,便起頭提價。煤炭這種原本不名一文的特產,擁有了令人戀慕的利潤空間。
若是按照正常的市場經濟邏輯,煤炭價錢的上漲會吸引更多逐利的本錢家和財產工人到來,把產能拉歸去,從而平抑物價。
但工作還沒有這么簡單。
19宿世紀的英國,已經進入了黃金時代的后期,固然坐擁大量殖平易近地,號稱“日不落”,但本土資本匱乏已經讓英國較著顯出了后勁不足的疲態。國度有大量軍艦和殖平易近地官員要供養,與法國、德國、美國這些老敵手的競爭又無日無之,王室只能設置各類各樣的橫征暴斂為國庫籌措賦稅。
國度對企業用人的薪金征稅,對供養工人的食物征稅,對那時最主要的交通動力源馬匹征稅,對馬匹所需的套頭鞍具干草也征稅,甚至對大師要利用的道路也征稅。蘇格蘭政治家托馬斯·格雷厄姆這樣形容:“(幾十年來)不管是人力仍是馬力的價錢都翻了不止一倍……(于是)本錢家們一向把他們的本錢用于鞭策發現,有了這些發現,他們就無需利用被課征重稅的畜力,而他們的盡力也取得了卓越的當作就。”
具體是什么當作就呢?
典型代表就是紐科門蒸汽機,以及我們可能更熟悉的,瓦特改良版的蒸汽機。
蒸汽時代的朋克
放在今天看來,紐科門蒸汽機的確就是一個惡夢。
這臺蒸汽機是紐科門本身在車間焊出來的,外不雅奇丑無比,裝配還出格大。機械運行也很讓人頭疼,它只能做前后活動,并且活塞活動會有卡頓,只能用于煤礦抽水,更復雜的工作就無法勝任了。其能量效率只有可憐的1%,也就是加進去的煤炭的化學能里只有1%被轉化當作了動能,工人還需要不斷往里加水省得機械過熱。
后來瓦特固然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但蒸汽外泄和機械順滑性的問題仍是沒有完全解決,能量效率只有3%,機械體積也很大,仍然欠好用。比擬之下,今天汽車策動機燃油操縱率可以達到30%以上。其實這個數字也不算很高,所以人類的能源危機意識仍是很強的,對科技前進障礙的擔憂也一向如影隨形。不外這是另一個故事了,今天暫且不表。
話說回紐科門蒸汽機和瓦特蒸汽機,就這么兩臺吃煤怪物,一經問宿世卻受到了礦業界的接待,收到了當作百上千份訂單。事理也很簡單,對礦本家兒來說,礦區的煤炭幾乎就是免費的,只要能有燒煤幫忙采礦的機械他們一概接待,怎么也比從產糧區買食物供養工人和馬匹來得劃算。
有了蒸汽機幫手,英國中部的煤炭采礦產能快速晉升,城市煤炭價錢也得以平抑,英國人平易近才過上了吃飽穿暖的日子,大師都很對勁。
但煤礦開采的余波還遠遠沒有竣事,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是這場叢林危機的產品。
18宿世紀末,在已經自力的美國,發現家奧利弗·埃文斯發現了一種高壓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的道理就不多介紹了,只說它的機能:比早期蒸汽機體積更小、能量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由美國人發現這臺機械也并不稀奇,因為在根基還處在大農村時代的美國,煤礦儲量并不豐碩,眼看著海對岸的老店主已經進入煤炭時代,美國人要想摻和一腳就必需發現更節流的設備。
不外美國人發現的設備底子也瞞不住英國人,高壓蒸汽機手藝很快在英國呈現。比之曩昔粗笨的蒸汽機,人們此刻可以設法把這種小型蒸汽機放在移動設備上,讓它驅動設備的輪子,從而用機械力取代人力畜力從事運輸。
這下煤礦本家兒更歡快了。在曩昔的礦井里,礦物和礦工的運輸都要靠人力驅動,整個流程費時吃力還不成控,是本錢家最厭惡的狀況。有了小型蒸汽機今后,他們就可以革新車輛,讓采礦過程由不變輸出的機械節制,留少量工人把守就可以。這樣不僅流程可控,還能省下大量支付給工人的薪水和社保。
于是第一代蒸汽礦車在英國中部呈現了,它們沿著此前為黃包車籌辦的軌道深切礦井,把煤拉到堆貨場。
這種在軌道上運行的蒸汽車是不是讓你想起了火車?沒錯,這就是火車真正的發源。
良多教科書城市告訴你火車的發現人叫喬治·斯蒂芬森,但很少有人會強調,他是一個礦區長大的孩子,而且有過在礦區修礦車的履歷。恰是這個經驗讓他想到了礦車的道理也同樣可以在地面上應用,避開地面運輸的不成控身分。
宿世界上第一臺蒸汽火車和第一條火車軌道,就這樣呈現了。
煤炭的連鎖反映
有了無限無盡的煤炭和火車,下一步會發生什么呢?
對了,環繞著煤炭和火車機能的晉升,相關的鋼鐵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就呈現了,英國中部一會兒崛起了大量的工業城市:利物浦、曼徹斯特、利茲、紐卡斯爾、諾丁漢、約克郡,等等。球迷會從中發現良多本身喜好的球隊城市。
事實上,若是你細究一下,會發現英超的組成根基上就是一半倫敦球隊加一半工業城市球隊,而工業城市球隊的創立可能還更早,因為足球本就是財產工人業余消遣的游戲。所以下次碰到英國人驕傲地跟你說足球是紳士活動你就可以直接懟歸去了,這底子就是工人階層的活動,和紳士無關。
因為煤炭廉價、蒸汽機效率增高、鐵路運輸逐漸當作型,英國國內更大規模的財產協作也得以睜開。紡織、造船、軍械等等輕重工業都可以按照人力當作本和原料當作本最優化的原則來分布,英國的工業出口能力大幅提高,標的目的殖平易近地推銷、與歐陸敵手競爭的底氣也大增。
一場工業革命,幫大英帝國至少續了一百年的國運。而革命的底子原因,竟是因為倫敦市平易近沒法生火,被逼著去買煤炭。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平易近締造汗青的汗青不雅完滿是準確的。
同樣的工作為什么沒有在法國和德國發生呢?仍是一個經濟性問題。
英格蘭的煤礦分布全數集中在中部地域,并且因為儲量太充沛(一向到今天都還沒開采完),早期的開辟當作本很是低,礦區四周的老蒼生早就學會了利用煤炭。而法國的煤炭分布就比力分離了,在海說神聊部、東南部、中西部都是稀稀拉拉地有一點,并且沒有什么淺層礦場,所以法國人平易近并不知道它的用處,本錢家也不太愿意斥巨資進行開辟。
事實上,等英國的煤炭蒸汽火車已經在路上跑了,法國人還在抵制煤炭工業,認為馬拉車才是浪漫的糊口體例。什么浪漫,其實就是開采起來太貴了,能用木頭湊合一天就再湊合一天。一向到英國的蒸汽鐵甲船頂替木船繼續稱霸英吉利海峽的時辰法國人才焦急忙慌地引進新手藝。
而德國固然有很集中的淺層煤礦(最典型的就是西海說神聊部的魯爾區,后來也當作為了馳譽的工業基地),但德國的叢林籠蓋率極高,當英國報酬木頭發愁的時辰德國人的叢林還有上百年的儲量,隨便砍。英國的煤炭革命和進化論一道,當作為了昔時德國人對“英國人是山公”這一論斷的有力論據。
直到英國工業革命初步當作型,煤炭蒸汽機證實了本身的工業價值之后,德國人才挖掘了本身的淺層煤礦,跌跌撞撞地趕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所以說,資本謾罵是真實存在的。它不僅見于今天靠石油出口維生的拉美和中東國度,即使在老牌帝國本家兒義大佬內部,資本充沛的國度也會被既有資本蒙蔽了雙眼,不肯意搞軌制和手藝立異,差點就被別人碾壓。
人類就是這么一種很賤的生物,必然要有龐大的外部壓力才能刺激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
所謂的革命時代的“英雄”,都是被逼出來的
以上是我們對英國工業革命一些本相的介紹。結論不算出格毀三不雅,在別處也都能看到,我們只是做了梳理和總結。當然若是你此前對這段汗青的領會僅限于中學汗青講義,那可能仍是會感應挺震撼的,接待你把結論拿去在飯桌上裝X。
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們這篇文章的真實目標也該進場了。今天我們介紹2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的汗青,其實是想用昔時的結論從頭不雅察一下今天發生在地球上的新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互聯網革命。
中國的互聯網革命是半斤八兩當作功的,這片地盤上孕育出的BAT前三頭和TMD后三頭,都是全球著名的企業。論體量、論對宿世界的革新感化,他們活著界上罕有敵手,唯有美國的幾大全球性公司能匹敵。老歐洲是徹底沒戲了,以至于昔時馬云在德國開會的時辰,本地官員說“我們其實找不到能和馬師長教師平起平坐的本土企業家。”
細心想想,中國能擁有如斯強勢的互聯網企業,布景和昔時的英國人何其相似。
英國工業革命源于大城市居平易近的取暖需求,我們的互聯網革命源于城市居平易近對更好的購物、餐飲、文化糊口品質的需求;英國工業革命的根本是充沛的煤礦儲量,我們的移動互聯網革命得益于三大國有運營商不計當作本的基站鋪設;英國工業革命的本錢來歷是想遁藏橫征暴斂的本錢家,我們對線上經濟的無盡創投是因為投資者對線下實體經濟運營堅苦的認知,以及正好有某一筆開閘的閑錢。
兩次革命各方面的前提是極其相似的,所以直接讓中國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彎道超車,至少一舉當作為了大國,是不是強國還欠好說。
但這也讓我們知道,所謂的革命和立異,說到頭來都是被逼出來的。
可是革命被逼出來今后呢?盡管一起頭都是為領會決人平易近的現實需求,可一旦泛化,手藝改革的味道就起頭發生了轉變,厥后遺癥也就表露出來了。
我們仍是看看英國工業革命吧。
固然機械大規模普及,礦區的用工情況卻沒有獲得改善,甚至因為用工需求小,礦區周邊的布衣還要競爭上崗。上了崗的礦工天天要在不見天日的礦井里工作十幾個小時,導致兩腿彎曲,脊柱變形,個頭矮小,女礦工甚至因為骨盆變形而難以生育。
內科病也不少,因為吃飯不紀律導致的胃病、飲水不清潔導致的腎病、過勞導致的心臟病、有毒氣體感染導致的眼病還有吸煤灰導致的肺病都是常見疾病,他們大多活不外40歲。恩格斯憤慨地批判道:“配偶女不克不及生育,孩子畸形發育,漢子虛弱無力,四肢殘破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撲滅了!”
疾苦的工人起頭組織工會,最早是在蘇格蘭,隨之是英格蘭中部,總部恰是老工業重鎮曼徹斯特。
1844年,各地煤礦工人正式罷工,在幾個月時候內導致了英國的能源危機。
而今日,互聯網巨子旗下的直屬員工以十萬計,各安閑財產生態中帶動的就業以萬萬計,每一個被卷入此中的程序員、自媒體小編、個別店東,也都在履歷著相似的工作。他們固然在陽光亮媚的平層辦公室,卻一天要坐12個小時,頸椎酸痛、脊柱變形、下肢無力,胃病掉眠等癥狀更是屢見不鮮。
而另一些被卷入此中的低技術勞動者,從快遞小哥到專車司機,也要在本身的工作情況中無盡地往返。
手藝事實是讓人變得更幸福了,仍是讓人變得更抑郁了?快節拍的工作在給人們帶來高薪(其實也未必)的同時,又是否讓人犧牲得太多?
程序員們就在這樣的思慮中倡議了996.ICU的號召,叫好聲一片,但真正有步履的人仍是百里挑一。也許和工業革命后期的那些歐洲人一樣,大師雖有不滿,但糊口程度究竟結果上去了,誰也不肯意做第一個捅破窗戶紙的人。
究竟結果所謂的革命,包羅革命時代中的“英雄”,都是被逼出來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