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電視劇里
經常能看見這樣的劇情
臣子惹皇帝不高興
皇帝大手一揮,喊道:
拖出去,砍了!
所謂“砍了”
一般就是指砍頭
拿大刀片往脖子上一號召
頭成分離
然后被處斬的人就死翹翹了
這可長短常便捷的殺人方式
而砍頭這件事
和人類自己的汗青一樣長
并且比你想象得還要殘酷
不信你看下面這張圖
▼
這是考古學家
在殷墟遺址中發現的
一種叫甗(yǎn)的器具
這玩意就是用來煮湯的
不外里面竟然有個煮過的人頭
而人頭的本家兒人
是來自商朝敵對部落的貴族少女
作為商朝的俘虜
她被砍頭
然后頭顱作為祭品
獻給商人崇敬的鬼神和先祖
更恐怖的是
按照一般的獻祭流程
在祭典竣事今后
獻祭者會分享祭肉
也就是說
這些獻祭的人頭
極有可能被商朝人吃失落
西方古代的凱爾特人
和商朝人的硬核水平八兩半斤
若是在疆場上殺死一名仇敵
凱爾特人會敏捷砍下仇敵頭顱
回抵家里今后
他們會把頭顱
用釘子掛在墻上做裝飾
誰家掛的人頭越多
越證實本家兒人的勇敢無畏
而在疆場上
用人頭記功也是老傳統了
商鞅變法時就劃定:
若是秦軍士兵
可以或許在疆場上
斬獲一名敵軍軍官的首級
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
田一頃、宅一處、家丁一個
而砍得越多
犒賞越豐厚
在這樣的獎勵軌制下
秦軍戰斗力有何等可駭
就可想而知了
明朝戎行也搞人頭記功
劃定斬首一級、賞銀三兩
后來甚至達到五兩之多
成果好處誘惑之下
反而導致不少甲士殺良冒功
把老弱配偶孺殺死
砍下頭顱假充是敵軍
除了在疆場上呈現之外
砍頭也是一種常見的死刑處刑法
在古代中國
對死刑犯砍頭一般是在午時
據說這時辰陽氣最興旺
能沖淡死者的戾氣
不外砍頭這種處刑方式
因為不克不及留全尸
所以不算面子的死法
皇親大臣們如果獲咎了皇帝
更好的死法
是賜你一條白綾自個兒上吊
或者一杯毒酒喝了吐血而亡
然而在古代歐洲紛歧樣
絞刑會讓死者巨細便掉禁
拉得滿褲襠都是
很不雅觀不雅
并且滅亡過程漫長疾苦
再加上歐洲人對沒全尸這事
也不大隱諱
所以和中國完全反過來了
貴族被處死才斬首
通俗蒼生犯了極刑
仍是老誠懇實的處以絞刑
按理說
一個好的劊子手
應該手起刀落
一刀下去斬開脖子
讓監犯沒有疾苦
《聊齋志異》里有個故事
一個劊子手砍失落了強盜的腦殼
成果那個腦殼落地
滾出數步今后
還在大叫:“好快的刀!”
這當然都是抱負的狀況
現實上半斤八兩多的劊子手
都沒有這種本領
蘇格蘭女王瑪麗被處死的時辰
劊子手砍了三刀
才砍對位置
據說第一刀下去
痛得瑪麗高聲呵叱劊子手:
“把你該做的事做好!”
嚇得劊子手哆顫抖嗦
又補了兩刀才砍斷脖子
為了讓砍頭砍得更人道點
在18宿世紀末期
一位法國大夫發現了斷頭臺
然后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改良了這種斷頭臺
把斬刀點竄當作了三角形
于是就當作了這個樣子
▼
這玩意只要輕輕一放
斬刀落下必然身首分手
殺人效率極高
比起不靠譜的劊子手
機械較著靠譜得多
但成果沒想到
后來法國大革命爆發
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
都被他親手改良的斷頭臺處死
而在整個法國大革命的可駭時代
短短三年內
至少有6萬人死于斷頭臺
那時砍頭殺人其實太多了
有個名叫杜莎夫人的法國女性
去被處決的尸身堆里
找了好些受害者的頭顱
然后把頭顱當當作模子
再模仿做了良多人頭蠟像
而這個杜莎夫人
也就是今日赫赫有名的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創始人
1939年法國最后一次
利用斷頭臺公開處刑
因為那時圍不雅的吃瓜群眾
顯得過于狂熱
所以法國總統拔除公開處刑
但利用斷頭臺
一向是法國死刑的獨一執行體例
直到上宿世紀80年月
法國拔除死刑而終結
時至今日
全宿世界的文明社會
都已經打消斬首刑以及公開處刑
除了某些可駭本家兒義組織
以及某些生怕還不大文明的國度
▼
據美聯社報道
2015年沙特阿拉伯執行了157例死刑
而執行體例大多是
公開斬首
所以啊——
光榮本身生在一個文明的時代
和一個文明的社會中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