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干燥當作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
巴豆辛熱,有大毒,屬于熱性瀉藥,可溫腸瀉積、逐水消脹、宿食積滯以及滌蕩腸胃中的沉寒痼冷。
常用于外療瘡瘍,破積解毒。巴豆油對皮膚黏膜有刺激,內服有峻瀉感化,有很強的殺蟲抗菌能力
本家兒治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三兩,為末,水丸綠豆大。每水下五丸。
纏喉風痹:巴豆兩粒,紙卷作角,堵截兩端,以針穿作孔子,入鼻中,氣透即通。
寒宿食久飲不用,大便閉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
治療支氣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氣管炎,蘋果1只洗凈,用小刀挖1個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將蘋果蓋嚴,隔湯蒸30~60分鐘。放涼,掏出巴豆仁,吃蘋果,喝蘋果湯。當作人每日吃1個,重癥遲早各吃1個,夜間喘氣者臨睡前吃。8歲以下小兒酌減。可持續服用數周。服后具有止喘、祛痰感化,個體病例可能呈現輕細腹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