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當作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當作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蛇床子本家兒治燥濕,祛風,殺蟲,溫腎壯陽。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配偶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治腎囊風,干燥極癢,喜浴熱湯,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癢,搔破浸淫脂水,皮熱痛如火燎:威靈仙、蛇床子、當歸從頭至尾各15克,縮砂殼9克,土大黃、苦參各15克,老蔥頭7個。以水1升,煎數滾,傾入盆內,先熏,候溫浸洗。具有清熱燥濕,祛風靜癢。
清熱利濕,解毒止帶:蒼術、百部、蛇床子、黃柏、苦參、連翹各15g,荊芥10g,枯礬5g,土槿皮15g。上藥濃煎當作250ml藥液,對已婚配偶女作陰道沖刷,每日1劑,每6次為1個療程。
祛濕,解毒,止癢。合用于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慢性濕疹,癬癥等:蛇床子25克,苦參25克,防風12克,白鮮皮12克,明礬12克,川椒10克,50度白酒(或75%酒精)1斤。研細末,裝紗布袋中,用酒密封浸泡30天,經常搖擺。除去藥袋即可。外用。每日3--4次,用脫脂棉球蘸藥酒外擦患處。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解毒止痛,防腐消腫:苦參、蛇床子、黃連、黃柏各30g,川花椒、枯礬各10g,龍腦3g。共為細末消毒備用。每次上藥前先用3%小蘇打液或1:1000新潔爾滅洗凈外陰及陰道,上藥后換清潔內褲,每日1-2次,5次為1療程。
相傳秦朝時,江南的一個小村莊中俄然風行一種怪病。患病的人全身皮膚長出一粒粒巨細紛歧的疙瘩,且奇癢難忍,本地很多名醫均一籌莫展。有位方士說遠在東海的一座小島上,發展有治這種病的藥。但島上遍布毒蛇,草藥又常被毒蛇壓在身下,采之十分艱難。在一個老藥農的指點下,幾名壯丁自告奮勇。他們在蒲月初五當天,帶上雄黃酒登上蛇島,邊標的目的毒蛇身上灑,邊尋找草藥。歷盡千辛萬苦,僅剩一人背回了兩簍草藥。村平易近用這種草的種籽煮水刷洗,僅三五次病就好了。因為此藥多在蛇身下發現,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蛇床",其籽即稱"蛇床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