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澳洲野犬的圖片,良多讀者禁不住驚呼:這不是鄰家阿黃嗎?澳洲野犬和我河山生土長的中華田園犬長相簡直很像,以至于良多網友說,中華田園犬就是澳洲野犬的祖先,一部門中華田園犬被帶到了澳洲從頭野化,當作為今天的澳洲霸本家兒——澳洲野犬。怎么樣,聽了這種說法是不是感應自傲心爆棚?
弗雷澤島的一只澳洲野犬
然而,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下面動物志連系近十幾年學術界做的家犬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給澳洲野犬尋根溯源,并說明它與中華田園犬之間的真實關系。
野犬下南洋
澳洲野犬的祖先是誰?起首,基因闡發告訴我們,它更接近于家養的狗,而不是野生的狼。也就是說,狼先馴化當作狗,然后一部門狗又重返澳大利亞野外,當作為澳洲野犬。
基因檢測發現,全球的狗有六個線粒體支系(A~F),51個單倍型。線粒體為母系遺傳,統一個線粒體單倍型就是從統一個母系祖先傳下來的。所有澳洲野犬以及20%的新幾內亞謳歌犬都屬于線粒體A29單倍群,這申明它們有統一只“超等外祖母”。
新幾內亞謳歌犬
大洋洲之外,這個單倍型僅見于喜馬拉雅山以東的犬種,在中華田園犬中A29占2%,在東南亞土狗中占1%,在婆羅洲占12%,此外,阿拉斯加犬、哈士奇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等幾個海說神聊方犬種也存在這種單倍型。
考慮到現今所有的狗都是1.6萬年前馴化于華南地域的一群狼,那么澳洲野犬的遷移路線就大致勾勒出來了:華南→東南亞→馬來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
那么,澳洲野犬是在何時、以何種體例達到澳洲的呢?以往學術界最為風行的是不雅點是“南島人說”。
弗雷澤島一只澳洲野犬捕了一條魚
進入新石器時代今后,南島人把握了進步前輩的帆海手藝,占領了承平洋和印度洋上大巨細小的海島,遠至新西蘭、夏威夷和新生節島都在他們的勢力規模內。并且,南島人是養狗的。
該假說也與考古學證據相符,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澳洲野犬遺骸大約有3300年擺布的汗青(來自來自西澳州東南部的曼杜拉洞窟),而南島人占領波利尼西亞群島差不多也是在3000多年前。
然而,“南島人說”也存在致命缺陷。起首,澳洲并不是南島人的地皮。南島人必定到過澳洲,但因為澳洲有土著居平易近,他們沒能在這里站穩腳跟。澳洲土著為棕種人,約6.5萬年前從東非沿印度洋海岸一路遷移曩昔,而南島人是東亞人。不外,南島人沒有當作功殖平易近,并不代表帶去的狗也必然不克不及。
南島人的遷移圖,唯獨繞開了澳大利亞
第二個缺陷,科學家對波利尼西亞人的狗也進行了線粒體DNA測序,發現它們屬于Arc 1和Arc 2這兩個單倍型,不是澳洲野犬的A29。
第三個缺陷最為致命。細胞核和線粒體DNA都顯示澳洲野犬有兩大分支,西海說神聊澳野和東南澳野分化已有8300年之久,而東南澳野和新幾內亞唱犬分炊只有7800年。
這申明,澳野的發生不是在澳洲大陸,而是在大洋洲別的一個處所(最可能是新幾內亞),然后兵分兩路殺進澳大利亞的。并且這個時候節點應該在8000年以前,比南島人的擴張早得多。這可以說直接否認了“南島人說”。
科學家又對澳洲野犬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進行了闡發,發現有兩個Y染色體單倍型:H3和H60。H3在東亞和海說神聊歐都有呈現,H60則源于東亞H5的突變。澳洲東海說神聊的野犬和新幾內亞唱犬都是H60,澳洲西部只有H3,而南部同時有這兩種但以H3為本家兒。
納拉伯平原的一只澳洲野犬
Y染色體成果同樣撐持澳洲野犬的祖先來自東亞,它與新幾內亞唱犬是姐妹群,以及它分兩撥進入澳洲這些結論。
狗在華南地域被馴化今后,傳布很是敏捷,用了2000年就橫跨歐亞大陸(歐洲1.4萬年前狗的遺骸為證),同樣它們也能很快達到亞洲最南端,在冰期(1.2萬年以前)海平面很低,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是連在一路的。
可是,巽他群島和新幾內亞早就分隔了,中心的海峽至少有50千米寬。野犬游不了那么遠,必需搭船才能曩昔。最大的可能是,那時巽他群島的先平易近可能曾經乘著簡略單純的小木船漂洋過海,來到新幾內亞,狗就跟曩昔了。
澳洲野犬南渡時東南亞和大洋洲的海陸款式
大洋洲缺乏可以制約野犬的大型食肉動物,而那時新幾內亞、澳洲大陸以及托雷斯海峽的一些海島都還連在一路(約8500~6500年前分隔),是以野犬很快在這些處所擴散開來,盡管把他們帶曩昔的居平易近未能在此安身。
澳洲土著可能很快采取了野犬,并幫忙了它們擴散。從那時起,澳洲野犬和新幾內亞唱犬就與外界的狗隔離了,直到歐洲殖平易近者到來。
澳洲野犬的發生充實證實了狗的擴張固然借助人類,但不依靠于人類。因為南島人未能在澳洲安身,新石器時代的文明當作果如農業、雞和豬都沒有惠及澳洲,但狗早在它們之前就偷偷跑曩昔了,并以怪異的體例保存至今。
澳洲野犬據說桀驁難馴,但仍有人豢養它
澳野發源于新石器時代之前還有個干證。狼和狗都有個AMY28基因,這個基因與淀粉酶合當作有關。新石器時代今后蒔植業蓬勃成長,人類有糧食吃了,那些在東亞、歐洲與人類一路享受農業文明的狗,該基因的拷貝數都大大增添了,而澳洲野犬卻與狼、哈士奇一樣,只有兩個該基因的拷貝,消化淀粉的能力還很弱。
留守狗的命運
澳洲野犬下了南洋,它們的祖先還有一部門兒女留在華南以及東南亞大陸上,理論上講,這些“留守犬”就是澳洲野犬比來的親戚。20宿世紀90年月就有良多犬科專家持這種不雅點,將新幾內亞唱犬和泰犬(東南亞野犬)都作為澳洲野犬的同類,響應的,中河山狗就是它們的近親。
婆羅洲伊班人的獵犬
然而基因闡發證實,這種設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低估了狗和其本家兒人——人類的遷移能力。近幾千年來,東南亞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生齒遷移,此中至少三次給該地域狗種群的遺傳布局帶來了深遠影響。
第一次是南島人的遷移。南島人將那時東南亞的狗帶去了波利尼西亞群島和新西蘭,這些狗就是波利尼西亞土狗,澳洲野犬的表親。因為澳洲大陸已經有土著人和野犬了,南島人和他們的狗都來晚了,未能當作功殖平易近
新幾內亞是澳洲野犬和波利尼西亞土狗遷移的配合中轉站,是以這里既有澳洲野犬的線粒體單倍型A29(占20%),也有波利尼西亞土狗的單倍型Arc 1(占7%)。
狗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遷移路線,以及各地的線粒體單倍型比例
第二次是侗臺人的遷移。從炎黃時代到秦漢,侗臺報酬了擴展新的保存空間,不竭從我國南邊遷往東南亞,本地本來的狗根基被侗臺人的狗代替了。
澳洲野犬的Y染色體單倍型H60是東亞H5的突變型,它們有一個配合的父系祖先。然而H5此刻在東南亞已經十分罕有,在臺灣卻很常見。這申明澳洲野犬祖先在東南亞大陸上根基沒有在世的父系后裔了,只有在臺灣這些海島上還有殘存。
澳洲野犬的母系單倍型A29在東亞和東南亞都還存在,但對更長的線粒體DNA序列進行闡發得知,亞洲的A29和大洋洲的A29是有區此外。這意味著,它們固然都是A29鼻祖(1.6萬年前華南地域的A29母狼)的兒女,但不屬于統一支。如斯看來,澳洲野犬的最晚母系祖先在亞洲已經絕嗣了。
皇家獸醫學院剖解博物館陳列的澳洲野犬骨架
第三次是中國人的遷移。我國粹者研究發現,距今7000至2000年前,我國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狗根基屬于線粒體A1b亞支(有的文章寫作A2),澳洲野犬和波利尼西亞土狗都是這個亞支的。然而,今天的中華田園犬卻很少有A1b亞支的。
漢朝今后,大量邊陲地域的狗涌入,本來華夏地域的狗很大水平被代替了。澳洲野犬固然來自東亞,但它是東亞原生狗南遷的后裔,中華田園犬則是后來者的子孫,兩者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殊途同歸的演化
按照遺傳學闡發,澳洲野犬和非洲的巴仙吉犬一樣,都屬于狗的根本類群。所謂根本類群,就是在狗的進化早期分化,位于其配合祖先四周的分支。這意味著,澳洲野犬代表了早期未分化犬類的一個怪異隔離種群,與此刻任何一種家犬的親緣關系都很疏遠。
中華田園犬
在古代,工具方的狗一向存在小規模的基因交流,但澳洲野犬在8000年來一向處于隔離狀況。是以,固然中華田園犬長相與澳洲野犬相像,但它與澳洲野犬的關系比與吉娃娃、博美、高朋、柯基這些長相光怪陸離的犬種還要疏遠。
有的讀者可能不服,既然澳洲野犬和中華田園犬不是近親,那為什么長得那么像?這是因為它們都沒有顛末人工選擇,狗在天然選擇下就會演化當作這個樣子,亞洲南部的狼也是長近似樣子,這種現象叫做平行演化。
從澳洲野犬的早期遺骸來看,比來3000多年來它的形態沒有任何轉變,足以申明它沒有顛末人工選擇。中華田園犬也是在我國古代農耕社會成長起來的天然犬種。歐洲一些犬種怪異的長相是比來幾百年人工培育的成果。
澳洲野犬與流離狗的雜交兒女
中華田園犬有乳白、黃、黑三個色型,澳洲野犬也是。但澳野絕大部門為黃色,這可能反映了它遺傳多樣性比土狗低的事實。
澳洲野犬是一個古跡,東亞人沒有做到的殖平易近澳洲,東亞的狗卻做到了。野犬進入澳洲之初也曾是入侵物種,導致大量本土有袋動物滅盡。但此刻,它已經被澳大利亞當局采取,良多州將它列為受庇護的動物。
然而,這個古跡卻正在消逝,歐洲人殖平易近者到來今后,因為與他們帶來的流離狗雜交,純種的澳洲野犬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澳洲野犬的表親——波利尼西亞土狗,昔時就是因與歐洲來的狗混血而消逝的。
弗雷澤島的一只野犬耳朵上帶有標識表記標幟
若是我們不采納辦法,用不了幾多年,澳洲野犬就會變得與通俗的流離狗無異。此刻,澳當局已經采納辦法,對弗雷澤島、塔南戈壁等血統未受污染的純種野犬做好庇護工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